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0 17:40
「工銀瑞信」這個名字或將成為歷史。
瑞銀即將成為第一家手握兩張中國公募牌照的外資機構。
證監會官網顯示,2月8日,工銀瑞信基金持股5%以上股東變更獲得監管批覆,瑞士銀行有限公司(下稱「瑞銀」)從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信」)手中接過工銀瑞信基金20%股權。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瑞銀將手握兩張公募牌照:持有國投瑞銀基金49%的股權,和工銀瑞信基金20%股權。
「工銀瑞信」要變「工銀瑞銀」?
天眼查顯示,工銀瑞信基金是國有控股基金公司,目前中國工商銀行持有80%股權,瑞信持有20%股權。
2024年5月,瑞銀公告完成對瑞信的吸收合併,並承接瑞信所有的權利義務,包括瑞信持有的工銀瑞信基金20%的股權。瑞信被瑞銀合併吸收后,工銀瑞信基金外方股東由瑞信變更為瑞銀,不屬於股權主動轉讓情形。
今年2月8日,證監會正式覈准批覆工銀瑞信變更少數股東的申請。在工銀瑞信基金提交公司股東會審議完成公司章程修訂、並進行企業變更登記等相關工作后,瑞銀的股東資格將正式生效。
業內人士預計,股東變更后公司一般會更名,「工銀瑞信」這一名稱或將成為歷史。
工銀瑞信基金官網及旗下產品資料顯示,2024年6月,外資股東派駐的董事已由瑞信資管亞太區主管黃敏變更為胡知鷙。2024年8月,瑞銀宣佈,原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胡知鷙加入瑞銀,並於2024年9月接替錢于軍擔任瑞銀中國區負責人。胡知鷙此前在瑞信任職超過20年,負責投行業務和區域管理。
能否助推工銀瑞信增長?
據工銀瑞信基金官網介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工銀瑞信(含子公司)旗下管理254只公募基金和多個年金、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
不過,作為我國首批銀行系公募之一,工銀瑞信基金也有着固收佔比過重的銀行系通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4年底,工銀瑞信在管公募基金規模合計8375.97億元,位列全行業第13名;其中貨基和債基總規模達到6459.82億元,佔比近八成。
在權益ETF這一新風口上,截至2月10日,工銀瑞信旗下共有股票型ETF32只,總規模達到428億元,位列全行業第13名,但和ETF頭部大廠仍有明顯差距,近三年規模增速也不及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同行。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財富管理領域積累深厚的瑞銀將為工銀瑞信基金注入新增長動能。作為全球頭部財富管理機構,瑞銀的資管子公司瑞銀資產管理公司(UBSAM)提供的ETF產品覆蓋全球多個市場,涵蓋股票、債券、ESG主題、行業主題等多種資產類別。
對於股東變更對后續工銀瑞信的日常經營有何影響,銀柿財經求證工銀瑞信基金方面,對方表示暫不迴應。有知情人士稱,原「二股東」瑞信並未向工銀瑞信基金派駐管理人員,也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傳聞稱,瑞銀參股的另一公募國投瑞銀基金曾有意降薪但遭到瑞銀方面反對,瑞銀對此傳聞表示「不作迴應」。在業內看來,這或意味着瑞銀在其參股基金公司中並非不作為,而是有一定的主見和話語權。
「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外資機構之一,瑞銀在其業務整合佈局上又落下重要一子。
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瑞銀將手握兩張中國公募牌照:持有國投瑞銀基金49%的股權,和工銀瑞信基金20%股權。早在2005年,瑞銀集團就和國投弘泰信託投資公司共同成立國投瑞銀基金,兩者分別持有49%和51%股份,這也是國內首家外資持股達到49%上限的基金管理公司。
此外,吸收合併瑞信之后的瑞銀集團,還對瑞信證券、瑞銀證券兩家券商實現了「一參一控」。
2005年,本土券商北京證券出現經營困難,瑞銀集團參與重組工作,2006年底,瑞銀證券在對原北京證券重組基礎上正式設立,瑞銀證券因此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入股的全牌照證券公司。
2023年,瑞銀集團和瑞信集團合併之時,瑞銀證券和另一大股東方正證券(601901.SH)雙雙公告,向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出售瑞信證券合計85.01%股權,出售后瑞銀集團持有瑞信證券14.99%股權。
瑞銀高管曾多次表示對中國市場的看好和深耕決心。在今年1月舉辦的第25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上,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稱「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並表示,「在過去25年中,中國的資本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面對近期的一些挑戰,中國市場展現出了韌性,併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不斷演變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