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牛股 | 東風集團股份大漲近26%!控股股東籌劃重組事項;醫渡科技漲超25%

2025-02-10 18:26

華盛資訊2025年02月10日訊,截至收盤,恆生指數漲幅1.84%,報21521.98點;恆生科技指數漲幅2.65%,報5286.66點;國企指數漲幅2.09%,報7946.81點。

東風集團股份: 當日漲幅25.7%,控股股東籌劃重組事項

該公司主營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的製造銷售,並提供金融服務。展望下半年,公司將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新能源發展,提升營銷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消息面上,2月9日,東風集團股份公佈,控股股東東風公司正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本次重組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同日也發佈了類似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兵器裝備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或將聯合重組。東風集團相關負責人迴應稱:「以目前公告內容爲準,目前尚處於籌劃階段。」

醫渡科技: 當日漲幅25.3%,機構指AI醫藥領域的實踐應用正逐漸向商業化轉化

該公司主要在中國提供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健康管理和解決方案等服務。未來,公司將繼續優化核心技術,深化疾病研究,提升客户體驗和運營效率,並通過戰略合作擴展生態系統。

中泰證券分析稱,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相關行業標準、註冊審覈體系的逐漸完善,AI在醫藥領域的實踐應用正逐漸從場景探索走向商業化轉化,革命性技術的出現有望進一步加速「AI+醫藥/醫療」的成果落地。

信達證券表示,短期上看,該行認為AI醫療概念或仍可持續;同時,2025年3月初將召開「兩會」,此階段建議關注諸如國企改革、市值管理、商業醫保落地方案、基藥目錄修訂等主題。中長期上看,創新驅動仍是2025年主要方向,諸如創新葯、CXO、生命科學上游等。

微創機器人-B: 當日漲幅21.3%, AI有望賦能醫療設備,公司去年核心產品綜合訂單量累計超百台

該公司主要從事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製造及銷售。展望未來,公司將繼續完善產品組合,建立多專科手術機器人平臺。同時加快商業化進程,提升市場滲透率,並推進全球化戰略,整合資源以提升海外商業化和供應鏈能力。

國金證券指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進步,AI在賦能醫藥醫療、推動行業升級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人工智能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應用有望進入加速發展階段。該行指出,醫療設備藉助AI輔助診斷軟件,可在醫生經驗的基礎上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以保障診斷的正確率,可以極大的降低醫生的工作壓力,增加工作效率,未來應用領域有望逐步拓寬。

此外,微創機器人近日公告,24年集團旗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核心產品的綜合訂單量已累計超過100台。期間,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全球訂單達39台,商業化裝機突破30台,全球累計商業化訂單近60台。截至目前,圖邁累計遠端手術量接近300例,實施成功率100%。目前,圖邁已在20多個國家或地區提交上市認證申請,預計2025年將密集獲批。

和鉑醫藥-B: 當日漲幅15.2%,公司回購計劃進展迅速

該公司主要從事腫瘤免疫學及免疫性疾病領域的創新療法開發。未來公司有望為免疫性疾病及癌症患者提供創新治療方案。

和鉑醫藥公佈,2月7日,公司耗資約953.33萬港元回購239.8萬股股份。據悉,和鉑醫藥1月宣佈,擬購回價值不超過4000萬港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快速進展反映公司對提升股東價值的承諾及對公司長遠增長前景的信心。公司此前表示,公司或會根據市況授權進一步購回計劃。

發仔統計了每日港股漲幅Top10,具體名單如下:

名稱/代碼

市值/億港元

隔夜漲幅

年內漲跌幅

太美醫療科技

02576.HK

29.99 44.2% 24.3%

東風集團股份

00489.HK

335.06 25.7% 9.1%

醫渡科技

02158.HK

79.08 25.3% 55.9%

微創機器人-B

02252.HK

186.95 21.3% 95.4%

同道獵聘

06100.HK

20.99 19.6% 27.5%

健康之路

02587.HK

138.68 15.7% 20.8%

北大青鳥環宇

08095.HK

10.15 15.5% 45.7%

和鉑醫藥-B

02142.HK

31.89 15.2% 124.2%

晶泰控股-P

02228.HK

230.07 14.0% 12.7%

愛康醫療

01789.HK

57.48 13.5% 5.6%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提示: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