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0 12:05
(來源:機構之家)
2025年2月8日晚,證監會發布《關於覈准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持股5%以上股東的批覆》,覈准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AG,以下簡稱「瑞銀」)成為工銀瑞信基金(以下簡稱「工銀瑞信基金」)持股5%以上股東;對瑞士銀行有限公司依法承接工銀瑞信基金4000萬元人民幣出資(佔註冊資本比例20%)無異議。
此前,瑞銀於2024年5月31日完成對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信」)的吸收合併,並承接瑞信的所有權利和義務,包括瑞信持有的工銀瑞信基金20%的股權。此次變更后,工銀瑞信基金依舊是由工商銀行持有80%股權的國有控股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參股工銀瑞信基金,瑞銀還持有另一家公募機構國投瑞銀基金49%的股權,手握兩張國內公募基金牌照。作為首家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的外資金融機構,瑞銀在中國內地已深耕超過30年。其全資子公司瑞士銀行(中國)、控股67%的瑞銀證券以及持股14.99%的瑞信證券(中國),均是瑞銀在國內市場業務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國投瑞銀基金股權結構
儘管當下瑞銀尚未向工銀瑞信基金委派管理人員介入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但在外界看來,股東方的更替仍有可能會在公司經營層面產生影響。回顧去年7月,市場曾傳聞瑞銀疑似否決國投瑞銀基金降薪。如若屬實,則表明瑞銀在對待旗下基金公司事務時有着獨特的考量與判斷。即便傳聞存在不實成分,也側面反映出市場對於瑞銀入股后在基金公司管理決策上的高度關注。從國投瑞銀基金的歷屆總經理人選來看,任職時間最長的尚健曾擔任瑞銀環球資產董事總經理;現任總經理王彥傑則是兼具國內外視野的綜合型人才,曾擔任外資公募宏利基金的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表:國投瑞銀基金歷任總經理
根據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工銀瑞信基金表示將繼續加強與雙方股東協同,發揮中外方股東資源優勢,進一步打造一流投資機構。目前,從工銀瑞信基金的官網信息可見,外資股東派駐的董事已變更為瑞銀中國區總裁胡知鷙。胡知鷙的董事角色不僅可以協助瑞銀優化資產配置,確保符合監管要求的同時最大化業務價值,還能通過瑞信的原有股權鞏固瑞銀與工商銀行的長期合作關係。
表:工銀瑞信基金董事名單
公開資料顯示,胡知鷙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於2001加入瑞信,歷任瑞信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瑞信中國區副主席、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等多項重要管理職務。在擔任中國區副主席期間,胡知鷙領導瑞信於2020年6月成功控股合資券商瑞信證券(中國)並出任董事長一職。瑞銀合併瑞信后,胡知鷙加盟瑞銀旗下的瑞銀證券,擔任副董事長。2024年9月,其接任瑞銀中國區總裁,肩負起全面領導和推進瑞銀在華戰略佈局與業務發展的重任。
固收根基牢固,ETF起步雖早卻難佔鰲頭
從公司治理結構來看,工銀瑞信基金的高管基本都來自工行體系內。工銀瑞信基金現任董事長趙桂才於1990年7月便投身工商銀行,曾任工銀租賃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裁。現任總經理高翀,過往在工商銀行總行辦公室、資產管理部、上海市分行等多個部門擔任要職,接受全方位的歷練。副總經理郝煒、馬成的履歷同樣與工商銀行緊密相連——前者曾任職於工商銀行資產託管部,后者則曾在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國際控股任職。這為工銀瑞信基金的業務拓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依託於工商銀行龐大的客户羣體和廣泛的銷售渠道,工銀瑞信基金於固收領域早早站穩腳跟,構建起了堅實的業務根基。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四季度末,工銀瑞信基金的在管產品規模為8378.09億元,在業內排名第17。其中,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為2325.66億元,在業內排名第12。
表:工銀瑞信基金產品結構
在產品佈局方面,工銀瑞信基金也始終走在創新前列。自2009年成功推出國內首隻央企主題ETF——工銀上證央企ETF后,便持續發力,逐步集齊了寬基、行業主題、港股指數、多元配置指數以及指數增強等不同類型的指數基金,形成了全面且多元化的產品矩陣。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起,工銀瑞信基金的ETF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從2022年四季度末的163.10億元攀升至2024年四季度末的491.21億元。但與動輒管理規模超千億的頭部公募機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想突破規模瓶頸道阻且長。
圖:工銀瑞信基金ETF管理規模變化
瑞銀集團(UBS)作為全球頂級的財富管理機構,在ETF業務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資產管理子公司瑞銀資產管理公司(UBSAM)提供的ETF產品覆蓋全球多個市場,涵蓋股票、債券、ESG主題、行業主題等多種資產類別。對於工銀瑞信基金而言,瑞銀集團或許正是那股關鍵力量,為其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提供強勁助力,開啟合作共贏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