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港股連漲未「上車」?這些補漲機會值得出手!一文速睇

2025-02-10 12:13

編者按:港股「科技牛」持續火爆!中金唱多恆指樂觀情緒下還能再升8%;這20只科技、消費股補漲機會值得出手。

華盛資訊2月10日訊,自1月13日低點以來,港股行情持續受惠「DeepSeek」崛起,港股三大指數同步升至三個月高位,並同時升至年度高位,下一步將逐步挑戰兩年高位。

其中,以硬科技為代表的恆生科技指數表現尤為亮眼,累計升幅達21.5%,進入技術性牛市。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內外資大行集體看好!港股上方還有多少空間?

隨着全球投資者對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中國科技認可,一眾華爾街外資等紛紛看好中國資產,高盛表示,DeepSeek的崛起,為中概科技股帶來了中長期價值重估的機會。美銀也建議投資者近期做多中國股市。

中金表示,港股自1月中旬開啟了反彈行情,后的反彈力度卻超出多數投資者的預期。在快速上漲后,港股后續最樂觀仍有8%空間,恆指或衝上23,000點:

  • 若風險溢價從當前的6.9%回落至去年5月高點時的6.7%,對應恆生指數約21,600點
  • 若風險溢價進一步降至去年10月初的6%,對應恆指23,000點左右,較當前有8%的空間,但要達到當時的亢奮情緒仍有一定難度
圖表:假設無風險利率與盈利維持當前水平,若風險溢價回落至去年5月低點,對應恆指約21,600點。若回落至去年10月初,則有望達到23,000點

此外,國外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板塊的興趣顯著同樣提升,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中國海外互聯網ETF $KWEB 最近一個交易日淨吸金2.87億美元,資產規模增長4.8%至62.6億美元,觸及11月13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啞鈴型資產配置仍是重點!這些補漲機會值得出手

  • 銀河證券:科技股投資價值較高

1、科技板塊( $03033.HK$07226.HK ):隨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政策支持,科技板塊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特別是自主可控邏輯下的科技企業,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恆生科指成分股

PE

年內漲幅

眾安在線

4.2

4.92%

東方甄選

9.4

-24.69%

百度集團-SW

10.7

8.10%

海爾智家

11.6

-7.64%

京東集團-SW

12.0

18.01%

快手-W

12.4

15.48%

美的集團

13.8

-0.2%

聯想集團

16.2

19.84%

網易-S

17.5

19.65%

理想汽車-W

18.7

12.83%
數據篩選:動態PE降序;恆生科指成分股;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止:2025.2.10    

2、消費股有望受益於政策刺激:國內擴內需、穩消費政策的實施,將推動估值較低的港股消費股上漲,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投資機會。

港股必須性消費行業

PE

年內漲幅

萬洲國際

10.1

1.33%

中國旺旺

11.9

0.00%

中國飛鶴

12.6

-1.47%

蒙牛乳業

12.8

-12.98%

珍酒李渡

13.9

-1.33%

華潤啤酒

14.0

-2.97%

青島啤酒股份

14.0

-12.85%

鳳祥股份

14.8

2.19%

頤海國際

15.6

-13.66%

衞龍美味

15.6

6.94%

數據篩選:PE<行業平均;市值≥10億港元;數據截止:2025.2.10

 

 

3、高股息策略吸引力持續:在海外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港股高股息策略 $03110.HK ,尤其是積極進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標的,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 華西證券:港股公用事業、地產建築業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華西證券支出,港股市場估值仍然相對較低:港股主要指數PE(TTM)普遍較低,恆生指數PE為8.68,恆生國企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PE分別為5.84和27.25。行業方面,恆生公用事業 $HB1034.HK 、恆生地產建築業 $HB1026.HK 等行業PB處於歷史較低分位,而恆生資訊科技業PB相對較高。

  • 中金:穩定回報+結構成長策略

中金繼續建議穩定回報(分紅+回購,尤其是淨現金佔比較高的增長性公司)加結構成長,例如關注具備自身產業趨勢和政策支持方向的科技板塊,如半導體、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等,以及政策支持下邊際需求改善,疊加行業自身出清更充分板塊,如以舊換新下的家電、汽車,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服。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