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攪局!平價智駕時代加速到來 10萬元也能開上智能汽車?

2025-02-09 22:18

這是一場價值千億元的發佈會,也是王傳福十分看重的一場發佈會。

2月10日晚,汽車產業鏈的目光將緊盯比亞迪深圳總部。在這場發佈會上,比亞迪將會宣佈全面發力智能化,要讓每一個人都暢享高階智駕,開啟智駕的新時代。

如何定義這場發佈會的「威力」?2月6日,該發佈會海報一出,比亞迪(002594.SZ,股價326.9元,市值9510.39億元)A股就迎來了罕見的漲停板,港股單日漲幅也達11.51%。次日,比亞迪A股再漲5.09%。僅僅兩個交易日,比亞迪A股股票市值就累計漲超1000億元。而比亞迪A股上一次漲停,還是發生在2021年的8月,至今已有三年半的時間。

跟隨比亞迪「大漲」的還有它的供應商們,智駕產業鏈迎來了「狂歡時刻」。外界紛紛猜測,比亞迪這次發佈會將明確將「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下放至10萬元+價位車型,加速智駕的普及。

來自產業鏈的消息顯示,比亞迪2025年的目標是,產銷總量中60%以上的車型都將搭載高速NOA及以上的智駕技術,按500萬輛的產銷目標推算,意味着比亞迪將在今年帶來超300萬台搭載智駕能力的新能源車。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負責人鄭利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這個數據對於供應鏈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因為「現在市面上很難找出第二家能夠釋放出這麼大量(搭載高速NOA的新能源車)的車廠了」。

有人將比亞迪比作「鮎魚」,認為比亞迪「ALL IN」智能化后,可以促使奇瑞、吉利等車廠在智駕上有所動作,從而加速「智駕平權」時代的到來。不過,2025年會是「智駕平權」的元年嗎?比亞迪智駕能否如期掀起大浪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亞迪的供應商、業內專家進行了深入採訪,試圖還原比亞迪智駕業務的現狀、預期,以及可能對智駕供應鏈帶來的影響。

早在2018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便對汽車變革趨勢作出精準判斷: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不過,比亞迪明確要將智能化作為核心戰略推進,是2024年年初的事情。現在,智駕成爲了王傳福最看重的領域之一,也成為比亞迪必須要做的事情。

2024年以來,外界明顯感受到了比亞迪在智駕領域「狂奔」。2024年1月,比亞迪發佈整車智能戰略;2023年7月,騰勢N7發佈,比亞迪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天神之眼」上市,2024年12月,比亞迪宣佈「天神之眼」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通無圖城市領航功能;2022年,比亞迪智駕團隊只有100多人,截至今年1月24日,比亞迪智駕團隊人數已超5000人,短短兩年多時間,團隊規模膨脹了近50倍⋯⋯

不僅如此,王傳福在去年11月更是宣佈,在智能化的下半場,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用於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

對於2月10日晚比亞迪萬衆矚目的智能化戰略發佈會,外界關注的焦點是:智駕一旦人人可享,「智駕平權」時代將撲面而來。這,或許也是比亞迪A股股票罕見漲停的核心邏輯。

受比亞迪智能化戰略消息影響,比亞迪概念股近日持續活躍。2月6日,豪恩汽電(301488.SZ,股價67.08元,市值61.71億元)聯創電子(002036.SZ,股價11.17元,市值118.33億元)等多家比亞迪概念股集體漲停。進入2月7日,聯創電子、中原內配(002448.SZ,股價7.91元,市值46.54億元)持續漲停,收穫兩連板。

記者注意到,這些大幅上漲的股票中,有些雖然是比亞迪的供應商,但並非純正的智駕車型供應商。

那麼,比亞迪智駕供應商到底有誰?這些供應商近期訂單的變化情況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梳理與採訪求證。

據瞭解,一個智能汽車單元,通常包括:感知系統(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決策控制系統(如智駕芯片、域控、智能座艙)、執行系統(線控底盤)以及通信系統。

對於感知系統,以比亞迪仰望U8為例,搭載了3顆激光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以及12顆高清攝像頭。

速騰聚創(RoboSense)相關人士向記者確認,公司是比亞迪汽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在比亞迪王朝網、海洋網、騰勢品牌、仰望品牌等多款車型上均有搭載,包括比亞迪漢、海豹、騰勢D9、仰望U8等明星車型。

公開信息顯示,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比亞迪「2025款海豹」「2025款漢」均有配備RoboSense的激光雷達。至於近期比亞迪訂單的變化情況,速騰聚創方面並未正面迴應,僅表示速騰聚創智能製造體系有充足的產能滿足市場訂單需求。

車載攝像頭方面,聯創電子一直是比亞迪車載光學的重要供應商。2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聯創電子,相關證券部工作人員迴應稱:「客户情況不方便討論。」談及智能駕駛產業規模增長是否能給公司今年的業績帶來改善時,上述聯創電子工作人員迴應:「現在對今年整體的(業績)情況還不太好預測,但我們都是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

歐菲光(002456.SZ,股價13.2元,市值437.13億元)也未正面提及與比亞迪的合作,僅向記者稱:「智能駕駛方面,歐菲光全面佈局車載攝像頭、車載鏡頭、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等產品線⋯⋯歐菲光車載攝像頭業務在有序生產,並按客户訂單預期及時備貨供貨中。」

對於決策控制系統,智駕芯片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可靠渠道求證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亞迪採用,已量產出貨,其他的細節則不方便透露,「后續(與比亞迪)還會有更多的車型合作」。

黑芝麻智能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比亞迪對智駕的大力投入肯定對智駕的進一步普及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行業算力芯片的需求也會增加。」

地平線相關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確認,地平線征程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為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提供計算底座支持。自2021年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之后,地平線就成爲了比亞迪核心智駕供應商。「截至目前,已經有上百萬台比亞迪產品搭載征程系列計算方案。從2025年開始,征程6系列將搭載於比亞迪旗下多個爆款車型上。」

連接器方面,2月7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電連技術(300679.SZ,股價66.15元,市值280.33億元),一位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頭部主機廠推進自駕后,無論對公司還是對整體行業空間來看,都會有一定的提升。訂單方面,像B客户(指比亞迪)本身是採用招投標的形式來確定訂單的,因此訂單相對於去年同期來看是有一定的增長,但具體要根據客户整體車型的銷量走。」

此外,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立訊作為(比亞迪)配套供應商,也有供應部分品類的線束與連接器。」

其他智駕周邊配件上,中原內配方面公開表示,參股公司靈動飛揚的智能駕駛360全景系統和流媒體行車記錄儀已在比亞迪相關車型上推廣和應用,360全景系統應用車型包括宋PRO、秦PLUS、驅逐艦05,流媒體行車記錄儀應用車型包括騰勢N7、宋PRO、秦PLUS等。

需要注意的是,2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以投資者身份撥通了多家比亞迪供應鏈上市公司的公開電話。一些公司稱,他們的確與比亞迪有合作,相關配件供貨比亞迪的智駕車型。但他們均提及,目前,比亞迪的智駕配件訂單情況難以預測,具體增長情況尚不清楚。有公司直言:「他們是要貨了纔來下單。」

當記者隨后再以媒體記者身份致電這些公司詢問情況時,他們又不願多言,稱不接受採訪或僅表示以公開信息爲準。

比亞迪的智能化戰略,一直採取的方式是:「合作+自研」並舉。2月7日下午,鄭利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這兩天漲停的智駕概念股,大部分其實與比亞迪智駕的關係並不大。「比亞迪(智駕的)整體供應鏈,坦白説自給自足率還是很高的。」他提到,域控制器、攝像頭模組、毫米波雷達等智駕核心部件,比亞迪自己都有在做;芯片基本是地平線、英偉達等大廠直供。

不過,鄭利瑤確定的一點是,在比亞迪等的平價車型攪局下,2025年,高速NOA在10萬元~20萬元價位汽車中的普及會有快速提升,這對智駕供應鏈而言,是一個不小的利好。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去年10萬元~20萬元車型(交付量佔整體市場的約50%),高速NOA的搭載率1.31%,而整體市場是8.62%,比亞迪的高速NOA搭載率也僅為1.32%。「從這個角度看,至少有7倍的空間,我覺得還是有機會。」他認為,如果今年比亞迪能跑到去年的行業整體水平,可直接拉出7倍的量。對供應鏈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因為現在市面上很難找出第二家能釋放這麼大量的車廠。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統計,2024年,比亞迪(含騰勢)國內市場交付新車的L2及以上(含NOA)搭載率是40.86%,整體市場是49.16%。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及以上新車滲透率達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NOA)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可能接近65%。

鄭利瑤同時提到一個觀點,儘管高速NOA的增量及滲透率提升是明確的,但比亞迪的智駕車型是否標配激光雷達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現在上一套高速NOA的成本,跟幾年前上一套L2幾乎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多1個攝像頭、2至4個毫米波雷達,加上沒幾百塊錢。這個成本增幅,對於普及高速NOA不構成壓力。但要是上多一個激光雷達就不一樣了,成本(影響)還是蠻大的。」

他提到,儘管2024年車載激光雷達價格快速下探,但預計之后價格降幅會放緩。現在國內兩大激光雷達巨頭速騰和禾賽已經找到第二增長賽道——具身智能、機器人,預計車載激光雷達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大幅度降價。這在某種程度上會抑制激光雷達在20萬元以下車型的普及速度。

鄭利瑤説:「我猜測20萬元還是個坎。10元~20萬元是比亞迪的主力車型價位,因此,(比亞迪智駕搭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這樣的低成本版高速NOA的可能性比較大。上激光雷達的比重可能不會太大。因為到了城區(道路),肯定得上激光雷達的。主要是城區NOA纔會用到激光雷達。」

另一方面,作為激光雷達頭部廠商,速騰聚創方面堅定認為,激光雷達是守護智駕安全的關鍵。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25年國內高階智駕的普及,將加速激光雷達在汽車市場不同價格區間車型的滲透」。

事實上,無論是比亞迪此次發佈會預熱海報,抑或是公司高層,都已傳遞出比亞迪致力推動「智駕平權」的決心。早在去年8月,比亞迪智駕總負責人楊冬生曾接受採訪公開表示:「高階智駕不只是用在20萬元以上的車,將來,10萬元以下的車型都應該有」。

比亞迪發佈會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比亞迪發佈會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浙商證券近日發佈的研報稱,2025年L2級別自動駕駛即將迎來普及,特別是比亞迪代表的平價整車廠入局有望繼續推升行業滲透率,「智駕平權」時代有望到來。

談及「天神之眼」與L2級自動駕駛的區別,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動力機械及車輛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朱紹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天神之眼高階智駕應屬於L4級高度自動駕駛⋯⋯不過,該級別自動駕駛僅適用於部分場景,在某些特殊環境或路況下可能無法執行。高階智駕系統需要處理更多複雜的交通環境信息,實現跨域多執行器智控,對芯片算力要求在100TOPS以上,必然會大規模使用算力芯片。至於是否更多采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高精度地圖等,取決於其採用的技術路線。如果是端到端大模型架構,對高精度地圖及雷達信息的依賴度會降低,更多依靠攝像頭的圖像信息處理。」

沙利文大中華區高級諮詢總監許廣燦則認為,高階智駕系統相較於傳統L2級輔助駕駛,在算力、傳感器配置和智能化程度方面都有顯著提升。高階智駕系統具備更復雜的功能,如無圖城市領航(CNOA)、窄道通行、全場景智能泊車等;而L2級主要提供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緊急制動等基礎輔助功能。高階智駕系統通常會採用多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以實現更精準的環境感知。

許廣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比亞迪「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的問世,將有力推動高階智駕技術的普及和「智駕平權」的實現。通過技術下放,比亞迪計劃把高階智駕功能推廣到更多中低端車型上,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和算力需求,讓更多用户能享受到智能駕駛的便利與安全。同時,比亞迪的這一舉措還會加劇行業競爭,帶動產業鏈發展,推動整個汽車行業向智能化方向大步邁進。

朱紹鵬同樣提到,比亞迪「天神之眼」對高階智駕的普及有推動作用。「2025年,比亞迪計劃在全系車上搭載智駕方案,像海鷗、海豚等低價車型也會覆蓋,這有助於‘智駕平權’的實現。」不過,比亞迪的智駕解決方案預計會分等級,例如入門級、中階、高階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現階段可能不會配置在低端車型上。

供應鏈方面,地平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預計征程6將搭載於比亞迪旗下多個熱門暢銷車型,全面降低高階智駕功能的入門門檻,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到智能駕駛的便利,推動「智駕平權」。

黑芝麻智能工作人員認為:「國內智駕一直保持高速的發展,進一步放量對於成本和方案的成熟有幫助,對高階智駕的加速發展和普及肯定也有幫助。」

開源證券曾在2024年12月底發佈的一份研報中指出,智駕加速滲透的關鍵在於降本。

記者獲悉,從L2到L4,近幾年整車的硬件成本其實每年都在持續下探。去年12月,專注L4級別自動駕駛的龍頭公司小馬智行的一名高管曾向記者透露,小馬智行的robotaxi車型更新至第6代,預計第7代robotaxi整車的套件成本要比第6代降低約30%~40%。

鄭利瑤也向記者表示,現在的智駕整車,每年的硬件成本都要同比降20%~30%。這是因為上游部件價格戰激烈,價格都壓得很低。除了芯片,「國內那幾家供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廠商,如知行科技、經緯恆潤、佑駕創新等上市公司,他們的業績都在虧損,價格戰還是打得很厲害的。

華創證券發佈的研報指出,目前在中國市場,硬件成本相對較低的高速NOA,標配車型的價位已經進入10萬元區間,城區NOA標配車型價格則剛剛進入20萬元區間。目前城市NOA系統單車成本仍高於8000元,制約20萬元以下主力市場滲透。但DeepSeek通過算法優化和模型壓縮、蒸餾等技術,大幅降低了單位算力需求。運用DeepSeek及其優化技術有望將城市NOA硬件成本壓至3000元級,觸發10萬元~15萬元車型標配潮。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