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摩根士丹利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公佈,63%是中國企業

2025-02-09 18:00

摩根士丹利羅列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100家核心企業。

作者 |許麗思

編輯 |漠影

智東西2月9日報道,近日,摩根士丹利發佈了《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提到人工智能的實體化影響着規模達60萬億美元的全球潛在市場總額(TAM)、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工作的意義,並詳細羅列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100家核心企業。

百強名單覆蓋驅動器、傳感器、電池等核心硬件。其中,52%的公司已有公開報道稱參與了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其余48%的公司暫未有明確報道,但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些公司最終參與其中的可能性很大。

而這些已確認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公司中,73%位於亞洲,其中56%來自中國

從產業鏈整體來看,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佔據63%的份額,尤其在「身體」環節,有45%的集成商來自中國。

摩根士丹利強調,不少投資者都有一個共同觀點,除特斯拉(TSLA)和英偉達(NVDA)外,西方可納入其人形機器人投資組合的公司寥寥無幾,這反映了當前人形機器人生態系統的現狀。同時,其研究提到,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持續展現出最為矚目的進展,初創企業正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本土應用機會以及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報告列舉了目前全球主要的16家款人形機器人產品,其中6款來自中國企業,分別是智元機器人、傅利葉、星動紀元、優必選、宇樹、小鵬;5款來自美國企業,分別是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波士頓動力、Figure、特斯拉。

摩根士丹利將上市公司百強名單分為三大模塊:大腦公司、身體公司及集成商。

01.

「大腦」公司

報告提到,「大腦」由半導體和軟件組成,其中最相關的是用於自主功能的基礎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以及用於訓練的模擬模型/數字孿生體。「大腦」類別的公司提供實現人形機器人自主功能(包括訓練和推理)所需的半導體或軟件/人工智能模型。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過提高可擴展性、精確性和穩定性來增強人形機器人的操作系統。從長期來看,擁有領先操作系統的企業可能會主導人形機器人技術進步的方向和大規模生產的步伐。

大腦公司具體包括了基礎模型、數據科學和分析、模擬和視覺軟件、視覺和計算芯片、存儲芯片、芯片設計、芯片製造。

大腦公司有22家,包括甲骨文、西門子、Meta、三星電子、英特爾、Palatir、Oracle等,其中中國企業有百度、地平線機器人。

02.

「身體」公司

「身體」主要由執行器、傳感器、電線和連接器網絡以及通常安裝在胸部中心的鋰離子電池組成,主要提供實現人形機器人移動、配電、傳感或結構所需的組件。外部通常由鋁合金和塑料混合而成,以儘量減輕重量。

身體公司共64家,包括ABB、英飛凌、羅克韋爾、霍尼韋爾、THK、三星SDI、LG等,其中的中國企業有旭升集團億緯鋰能(維權)寧德時代雙林股份拓普集團三花智控匯川技術綠的諧波雙環傳動中大力德雷賽智能埃斯頓兆威機電鳴志電器金力永磁北方稀土北特科技恆立液壓韋爾股份柯力傳感、速騰聚創等。

03.

集成商

集成商是目前正在製造完整人形機器人,或者鑑於其在製造其他機器人或自動化平臺方面的專業知識,有合理潛力這樣做的公司。這些公司基本上是規模較大、成熟的企業,部分企業內部也擁有機器人業務。

另外,絕大多數集成商都是較新的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而非上市公司。

集成商公司包括汽車製造商、消費電子公司、電商和互聯網公司以及傳統機器人制造商。共有22家公司,包括現代、豐田、LG電子、彩虹機器人、索尼集團、ABB、特斯拉等,其中9家中國企業,分別是:廣汽集團、小鵬汽車、比亞迪、小米集團、阿里巴巴、騰訊、埃斯頓、優必選、美的集團

04.

結語:人形機器人處於發展早期

但潛在市場規模巨大

摩根士丹利收集了全部831個美國民用職業,發現約75%的職業和約40%的員工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形機器人可替代性」,預計潛在市場規模約為3萬億美元,或約6300萬個人形機器人,若基於全球勞動力市場的潛在市場規模可能會大得多。

而就中國而言,其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人形機器人總量達到5900萬台。

摩根士丹利還提到,儘管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執行器與機械、電池存儲這三個領域的發展對人形機器人實現商業化至關重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