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資企業非洲尋鋰又添一例!曾經跨界而來的天華新能能否夢圓尼日利亞?

2025-02-08 22:08

天華新能

逆周期佈局擴張,對礦業巨頭來説是常規策略之一。對數年前跨界進入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天華新能(300390.SZ)來説,也試圖在鋰價下行之際圓夢「上游材料自給」,該公司此前已為此下了頗多功夫。

天華新能2月7日公告披露,公司已與尼日利亞Kebbi州政府、 尼日利亞礦業公司三冠礦業簽署《Kebbi州鋰資源開發投資協議》,建立合作關係。三方將建合資公司在尼日利亞進行鋰礦開採。天華新能預計在Kebbi州總投資額超過2億美元。

跨界玩家,逆周期佈局

就此次合資項目的入局,天華新能在公告中提及,尼日利亞具有豐富的鋰資源,在全球鋰資源供應中扮演重要角色;Kebbi州的鋰資源開發走在尼日利亞前列,希望引進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進行開發;三冠礦業位於Ngaski L.G.A, Kebbi State,Nigeria編號為45158 EL及46216 SSML的礦權(下稱「標的礦權」)勘探工作已基本結束,鑽探顯示有良好的鋰資源開發前景,需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共同開發。

天華新能稱,在Kebbi州政府招商引資和見證下,公司與三冠礦業擬共同對標的礦權進行投資、開發和運營。雙方將通過適當方式,形成持有標的礦權100%權益並負責對標的礦權進行項目投資的合資公司。其中,天華新能將持有合資公司 85%的股份,三冠礦業(或其股東)將持有剩下15%的股份。

根據公告,三冠礦業承諾,就標的礦權,將且僅將與天華新能合作,並將及時與公司簽訂詳細的合作協議,進一步約定雙方權利義務,儘早實現項目開發。而天華新能在項目生命周期內,將承銷合資公司的全部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天華新能(2023年更名前為「天華超淨」)成立已近30年,2014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彼時,其從事防靜電超淨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市之后,其通過併購重組收購宇壽醫療100%股權,業務範圍向醫療器械產品領域拓展,生產自毀式、安全式、高壓注射器等新型一次性醫療器械產品。

2018年,該公司決定站上新能源產業風口,通過與寧德時代(300750.SZ)共同投資宜賓市天宜鋰業科創有限公司(下稱「天宜鋰業」)進軍鋰電正極材料。公司董事長、實控人裴振華此前對媒體表示,儘管已成為行業「小巨頭」,但市場用量規模的天花板卻成為公司的一大憂患,進軍新行業迫在眉睫。

截至2023年,鋰電材料產品營收佔總營收的93%;2024年上半年,該佔比數據為89%。寧德時代目前也是天華新能的股東之一。

2024年前三季度,天華新能營收為54.53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38.8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23億元,同比減少49.31%。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鋰市目前尚處於下行周期。過去的兩年時間里,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經歷了大跳水。2022年,碳酸鋰價格一路攀升至約60萬元/噸的峰值,隨后的2023年,在供應過剩、需求減弱等因素下,價格掉頭一路下行。這一跌勢已持續2年多。截至2月7日,據SMM鋰電統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低至7.65萬元-7.81萬元/噸,均價7.73萬元/噸。

獲取鋰礦資源,一度屢戰屢敗

天宜鋰業官網稱,集團公司分別在四川省宜賓市、眉山市,規劃建設16萬噸/年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然而,對該公司來説,其上游原材料佈局是薄弱環節。根據其披露財報,目前主要與Pilgangoora、AMG、AVZ、環球鋰業等上游鋰精礦資源生產企業簽訂長期採購包銷協議,形成原材料供應體系。

天華新能此前也在曾在鋰礦資源端佈局也做出多次嘗試。2024年11月,公司公告參與亞洲第一大鋰輝石單脈四川省甘孜州麥基坦鋰礦勘查探礦權投標;2023年8月,公司公告參與「天價」鋰礦四川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探礦權競拍;再往前的2022年11月,公司公告參與斯諾威股權競拍,斯諾威旗下擁有德扯弄巴鋰礦。但上述這些努力的結局是,天華新能屢敗屢戰。

不過,去年12月2日,天華新能公告,全孫公司宜春盛源以25.10億元競得江西省奉新縣金子峰-宜豐縣左家里礦區陶瓷土(含鋰)礦採礦權。據悉,該礦露採境界內陶瓷土(含鋰)礦礦石量2.06257億噸,但該礦氧化鋰平均品位僅0.30%。

天華新能此前也強調,公司始終密切關注優質的鋰礦資源,持續在全球範圍內開拓優質的鋰礦資源標的,並通過不斷擴大上游鋰精礦的合作範圍,保障原材料的穩定保質供應。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從全球鋰資源分佈來看,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輝石礦牀,成為穩定的供給國,供給了全球主要的鋰資源;全球鹽湖滷水鋰資源主要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中國及美國等國。近年來,國內企業也在積極參與非洲及南美洲等境外鋰資源的勘查開發,其中非洲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且投資環境良好。

天華新能此前財報中顯示,隨着2023年度中資企業在非洲的三大礦山陸續投、擴產,非洲鋰礦產量大幅增長,預計2025年達28.5萬噸LCE(碳酸鋰當量)。

就在2024年12月,贛鋒鋰業(002460.SZ)即宣佈,旗下馬里Goulamina鋰輝石項目一期正式投產。該項目位於非洲馬里南部地區,是非洲最大的鋰礦之一,礦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勘探的礦石資源總量約為2.11億噸,對應鋰資源總量約合714萬噸LCE,平均氧化鋰品位1.37%。據贛鋒鋰業披露,Goulamina鋰輝石項目一期規劃年產能50.6萬噸鋰精礦,項目二期年產能將計劃擴建到100萬噸鋰精礦。

2023年1月,海南礦業(601969.SH)宣佈與Kodal Minerals PLC(下稱「KOD」)簽署合同,以1.18億美元現金增資KOD及其全資子公司Kodal Mining UK Limited,從而獲得位於非洲馬里的Bougouni鋰礦資產控股權。Bougouni鋰礦的礦石資源量為2131萬噸,氧化鋰平均品位為1.11%。

此外,盛新鋰能(002240.SZ)、中礦資源(002738.SZ)、雅化集團(002497.SZ)等中資企業也均在非洲多國投資鋰礦項目。

業內認為,非洲鋰礦資源儲量豐富且開發潛力巨大,但也需克服電力、政治及環境等挑戰。未來,隨着基礎設施改善和政策優化,非洲或將成為全球鋰資源開發的核心區域之一。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