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08 12:14
(來源:預審IPO)
文/瑞財經 孫肅博
時隔7個多月,資本市場再次傳來歌爾股份(002241.SZ)分拆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歌爾微」)上市的消息。2025年1月20日,歌爾微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早於2021年12月,歌爾微的上市申請曾獲深交所創業板受理。這段IPO歷時兩年半,最終以歌爾微主動撤單畫上了句號。
此次赴港申請IPO,歌爾微的董事長已從公司實控人姜濱的弟弟姜龍,變為一直負責公司技術研發的總經理宋青林。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2023年4月,姜龍突然辭任歌爾微的董事長及歌爾股份的總裁。隨后,姜龍先是質押了所持的歌爾股份6500萬股股份用於「個人資金需求」,后又清倉了所持的歌爾微全部股份。
市場上關於姜龍最近一次的消息,是在2024年6月1日,當時他對之前質押的歌爾股份的股份辦理了延期手續。
也許比起姜濱的弟弟,外界對姜濱的兒子何時接過大權或許更感興趣。從歌爾微招股書不難發現,姜濱的兒子姜訊是公司董事會的一員,但其並未持有公司及公司控股股東歌爾股份的任何股份。
01
實控人弟弟辭任董事長
外人扛起大旗
截至歌爾微遞交招股書前,歌爾股份直接持有歌爾微85.9%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姜濱、胡雙美夫婦作為歌爾股份的實控人,同樣實控着歌爾微。
二人通過歌爾股份間接控制歌爾微85.90%的股權,同時姜濱還通過歌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歌爾集團」)間接控制歌爾微0.97%的股權。因此,姜濱、胡雙美夫婦合計控制歌爾微86.87%的股權。
起初,歌爾微僅是歌爾股份負責MEMS研發的業務部門。直到2017年10月,歌爾微的前身「歌爾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稱「歌爾微有限」)才被歌爾股份全資成立,正式作為一個獨立實體開展MEMS業務。
自2019年12月起,歌爾微與歌爾股份旗下的微電子相關業務完成了整合。自此,歌爾微成為歌爾股份經營微電子相關業務的唯一子公司,而歌爾股份則繼續專注於發展其微電子相關業務以外的主營業務。
據瑞財經《預審IPO》瞭解,歌爾股份由姜濱、胡雙美夫婦於2001年創辦,公司聚焦於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等行業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等精密零組件,以及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TWS智能無線耳機、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用電子遊戲機及配件、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產品。
最初,姜濱只不過是濰坊市無線電八廠的一個車間技術員。上世紀90年代初,這家主做微型話筒的廠子倒閉,而姜濱則利用了八廠原來的技術,成立了一家小私營企業,主導產品仍然是話筒。
2008年5月22日,歌爾股份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發行價為18.78元/股,總股本僅1.2億股。彼時,姜濱聯合妻子胡雙美、弟弟姜龍共計持有公司超過85%的股權,以發行價計算,上市成就了姜氏家族約20億的身家。
時至今日,歌爾股份的市值已直逼千億。據2025年1月新出爐的山東上市公司300富榜單,姜濱家族以196.35億元的財富值問鼎榜首。
在姜濱創業的漫漫長路路上,弟弟姜龍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姜濱、姜龍兄弟倆皆是高材生。哥哥姜濱本科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之后又拿下清華大學的MBA學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隨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管理科學專業碩士。從人大畢業后,姜龍選擇繼續深造,遠赴美國馬里蘭大學,拿下戰略管理專業博士學位。
留學美國期間,姜龍便心繫哥哥的事業,幫着打理海外公司業務。憑藉自身努力,姜龍逐步搭建起歌爾與國際市場的溝通橋樑,積極開拓海外客户資源,打通關鍵的市場渠道,為日后歌爾能躋身蘋果等國際大公司的供應商行列,夯實了根基。
2004年,姜龍學成歸國,出任歌爾股份副總一職,利用其在市場、營銷方面的豐富經驗,提升了歌爾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推動了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
2007年,在歌爾股份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中,姜濱被選舉為董事長、姜龍為副董事長。2014年10月起,姜龍開始擔任公司總裁。后來歌爾微成立,也由姜龍掛帥出任董事長。
然而,2023年4月,歌爾股份突然發佈公告稱,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兼總裁姜龍已提出辭職。辭職后,姜龍將擔任公司高級顧問。
在此次歌爾微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發現,姜龍於2023年4月還辭任了歌爾微的董事長。同時,在辭任歌爾微職務半年后,姜龍將其於歌爾微的全部股權轉讓予了歌爾股份,對價為2327.38萬元。
據瞭解,姜龍所持的歌爾微股權是其於2020年9月獲得的股權激勵。彼時,其以2150萬元認購了歌爾微有限1075萬元新增註冊資本。姜龍辭職后向歌爾股份轉讓股權的價格,是根據其當時認購股權支付的對價加同期存款利息釐定。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除了在歌爾股份、歌爾微卸任,姜龍在2023年4月還連續卸任了多家歌爾系公司的執行董事。
此外,2023年6月2日,歌爾股份發佈公告稱,姜龍向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計質押了6500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1.9%,佔其持股總數的25.96%,質押起始日為2023年6月1日,質押到期日為2024年6月1日,質押用途為「用於個人資金需求」。
按歌爾股份2023年6月1日收盤價19.18元/股計,姜龍此次質押股份的市值約12.47億元。
2024年5月31日,也就是姜龍質押股份到期的前一日,歌爾股份又公告稱,姜龍已為即將到期的質押股份辦理了延期回購,延期后質押到期日為2025年5月30日。
按歌爾股份2024年6月1日收盤價17.19元/股計,姜龍延期質押股份的市值約為11.17億元。而按歌爾股份最新的收盤價29.43元/股計(2025年2月7日),姜龍延期質押股份的市值約為19.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姜龍之后,接任歌爾微董事長的是此前一直負責公司技術研發的總經理宋青林。而實控人姜濱的兒子,也是姜龍的侄子——姜訊,雖位列歌爾微董事會,此次卻未接棒。
招股書顯示,2004年,宋青林從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拿到物理電子學博士學位后,便加入歌爾股份,曾歷任歌爾股份事業部高級技術經理、研發副總經理、監事、監事會主席及微電子事業部負責人。
而姜濱的兒子姜訊2020年才進入歌爾微董事會,此前曾主要負責歌爾集團旗下的烘焙業務。
瑞財經《預審IPO》注意到,自2023年起,歌爾集團旗下的烘焙業務實體古點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稱「古點投資」)已變由姜訊實控。
截至歌爾微遞交招股書前,姜訊在公司並未持有股份。此外,其目前也並未持有歌爾股份的任何股份。
02
A股IPO前一次性融資超20億元
青島國資領投
回顧歌爾微A股IPO的歷程,2021年12月28日上市申請文件獲受理,期間曾受新冠疫情影響、財務數據過期等原因被中止審覈三次,終於在2022年10月19日通過了上市委會議審覈,但此后便沒了下文,一直到2024年5月27日因主動撤單被終止了審覈。
爲了籌備上市,歌爾微曾於2021年3月引進了13家外部機構投資者,加上歌爾集團的同一時間增資,歌爾微彼時一次性融資了21.5億元。此次增資完成,歌爾微的估值一時間超過了200億元。
招股書顯示,13家外部機構投資者中,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稱「青島創新」)認購的股份數量最多,以5.5億元認購了歌爾微1,549.73萬股股份。
除青島創新外,唐文波以2.8億元認購了788.96萬股,共青城春霖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稱「共青城春霖」)以2.7億元認購了760.77萬股,青島恆匯泰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稱「青島恆匯泰」)及歌爾集團均以2億元各認購了563.53萬股,榮成市城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稱「榮成城建」)、深圳市領匯基石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稱「領匯基石」)均以1億元各認購了281.77萬股,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稱「中信建投投資」)以9999.66萬元認購了281.76萬股,北京春霖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稱「北京春霖」)以8999.91萬元認購了253.59萬股,深圳市伊敦傳媒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稱「伊敦傳媒」)以6000.29萬元認購了169.07萬股,建銀國際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稱「建銀國際資本」)以4999.83萬元認購了140.88萬股,中金啟辰(蘇州)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稱「中金啟辰」)、中電中金(廈門)智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稱「中電中金」)各以4500.13萬元認購了126.8萬股,濰坊國維潤信恆新新舊動能轉換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稱「國維潤信」)以3999.72萬元認購了112.7萬股,建銀科創(蘇州)投貸聯動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以下稱「建銀科創」)以1999.86萬元認購了56.35萬股。
據瑞財經《預審IPO》查閲,領投歌爾微的青島創新系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下屬全資子公司,由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實控。除了青島創新外,參與歌爾微此次融資的青島恆匯泰也由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實控。
此外,13家外部投資者中的建銀國際資本、建銀科創、榮成城建、領匯基石、伊敦傳媒也均為國資背景企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3家外部投資者中的共青城春霖、中信建投投資、北京春霖、國維潤信、中金啟辰、中電中金與歌爾微此次赴港上市的聯席保薦人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之間存在緊密關聯。
其中,中電中金、中金啟辰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金公司」)實控,而中金公司是歌爾微此次IPO聯席保薦人之一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再看共青城春霖、中信建投投資、北京春霖,三者均由中信建投証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信建投證券「)實控,而中信建投証券為歌爾微此次IPO聯席保薦人之一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有限公司(聯席保薦人之一)的聯屬公司。更有意思的是,中信建投證券在歌爾微申請在深交所上市時,是其獨家保薦人。
截至此次IPO前,歌爾微分別由歌爾股份、宋青林、青島創新、唐文波、共青城春霖、青島恆匯泰、歌爾集團、榮成城建、領匯基石、中信建投投資、北京春霖、伊敦傳媒、建銀國際資本、中金啟辰、中電中金、國維潤信、建銀科創分別持股83.4%、1.76%、3.93%、2%、1.93%、1.43%、0.92%、0.71%、0.71%、0.71%、0.64%、0.43%、0.36%、0.32%、0.32%、0.29%、0.14%。
03
業績波動
芯片依賴供應商
據瑞財經《預審IPO》瞭解,歌爾微的業務涵蓋芯片設計、產品開發、封裝測試和系統應用等產業鏈關鍵環節,通過垂直整合,為客户提供「芯片+器件+模組」的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
根據此次赴港IPO遞交的招股書,歌爾微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傳感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歌爾微來自於傳感器的收入分別為25.41億元、20.92億元、25.15億元,分別佔各期總收入的81.4%、69.7%、77%。
對於2023年傳感器收入減少,歌爾微解釋稱主要是由於2023年傳感器的產品迭代速度放緩,導致傳感器的平均售價下降所致。
總體來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歌爾微分別實現收入31.21億元、30億元及32.66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3.26億元、2.89億元、2.43億元。
可以看到,受傳感器的平均售價下降營銷,2023年歌爾微總體的收入同比下滑了3.85%,期內利潤同比下滑了11.32%。
招股書中,歌爾微披露稱,根據Yole的數據,2018-2021年公司MEMS產品銷售額在全球MEMS廠商中排名分別為第11名、第9名、第6名和第8名,是上榜全球MEMS廠商十強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
不過,瑞財經《預審IPO》查閲Yole的數據發現,歌爾微MEMS產品銷售額的世界排名在2020年之后出現連續下滑。其MEMS聲學傳感器雖然曾在2020年取得銷售額全球第一的領先地位,但市場份額已從2020年的32%下降至2022年的26%。
瑞財經《預審IPO》穿透招股書發現,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蘋果均為歌爾微的第一大客户,各期銷售額分別為17.68億元、17.52億元、14.84億元、20.19億元,分別佔各期總收入的52.83%、56.1%、49.4%、61.8%。這種高度依賴單一客户的情況,使歌爾微的業績容易受到客户訂單波動的影響。
而除了業績依賴大客户,歌爾微的芯片嚴重依賴供應商。據瞭解,歌爾微的核心產品MEMS聲學傳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而芯片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歌爾微向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為16.35億元、13.36億元及18.8億元,分別佔採購總額的71.1%、69.2%及71.9%。
各期,歌爾微向第一大供應商英飛凌採購MEMS芯片、ASIC芯片的金額分別為12.12億元、9.11億元及14.55億元,分別佔採購總額的52.7%、47.2%及55.7%。
不過,歌爾微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具備MEMS及ASIC芯片的內部設計能力,可迅速定製並有效地進行大規模量產。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歌爾微搭載自研芯片的傳感器的出貨量為4.47億顆,佔同期總出貨量的29.7%。
值得注意的是,在歌爾微遞表港交所的同時,其主要供應商英飛凌正陷入一場專利訴訟。1月16日,英諾賽科公告稱,公司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英諾賽科(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統稱原告)已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英飛凌科技(無錫)有限公司及蘇州芯沃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202311774650.7號專利、202211387983.X號專利提起訴訟。
據瞭解,原告認為,涉案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範圍,三被告未經允許實施了許諾銷售、銷售、進口涉案侵權產品的行為,構成對涉案專利的侵害,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停止侵權行為及承擔賠償責任。
附:歌爾微上市發行中介機構清單
聯席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有限公司、招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審計師及申報會計師: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