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港股周報 | 科指進入技術性牛市!多家外資齊發聲:建議做多中國股市

2025-02-08 16:28

  1. 德銀:不只是DeepSeek,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消失
  2. 美銀:美股的全球主導地位正在減弱,建議做多中國股票
  3. 阿里迴應10億美元投資DeepSeek:假消息!
  4. 小米市值破萬億 成為全球市值百強和車企市值第三
  5. 萬科鉅變,國資全面接管

一、一周大盤迴顧(2.3-2.7)

本周恆生指數漲幅4.49%,報21133.54點;恆生科技指數漲幅9.03%,報5150.35點;國企指數漲幅5.44%,報7784.07點。值得注意的是,恆生科技指數自2025年1月14日以來,累計漲幅超20%,或進入技術性牛市。

本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0.54%,報44303.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53%,報19523.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跌0.24%,報6025.99點。

二、市場熱點回顧

國務院:自2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税

其中,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税;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税;對原產於美國的附件所列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税税率基礎上分別加徵相應關税,現行保税、減免税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税不予減免。據中國商務部,自2月4日起,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高盛深度解讀DeepSeek的投資邏輯:AI由硬向軟,衝擊「美國例外主義」,超配中概科技股

高盛指出,AI的投資邏輯正在從硬件轉向軟件,MSCI中國指數在AI軟件的高暴露有望使其在短期內實現優秀表現,建議超配中概科技股,儘管A股在硬技術方面的權重相對較高,但近年來也在積極佈局AI軟件,因此也將從中受益。

德銀:不只是DeepSeek,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消失

德銀認為,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包括服裝、鋼鐵、造船、電信設備、電動汽車以及最近推出的DeepSeek,中國知識產權得到了認可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盈利能力可能因政策支持消費和金融自由化而超出預期。

美銀:美股的全球主導地位正在減弱,建議做多中國股票

美國銀行策略師預計,美國股市在2025年初停止了持續上漲后,其領先優勢將繼續消退。包括MichaelHartnett在內的策略師指出,今年迄今為止,巴西、德國、英國、中國和加拿大等股市的回報率都高於標普500指數,這是因為所謂的七大科技公司未能提供他們長期以來所提供的推動力。建議做多中國股票。

來源:網絡

高層重磅會議定調!要敢於打破常規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

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指出,要錨定發展目標因時因勢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聚焦突出問題整合資源集中發力,敢於打破常規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及時迴應關切加強政策與市場的互動。

高盛:樂觀預期下 MSCI中國指數今年將飆升28%

MSCI中國指數目前約為66點,高盛發報告預期在中性預期下,該指數今年有14%的漲幅至75點,樂觀預期下該漲幅則將飆升28%。高盛看好中國的科技股標的,該行認為,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這意味着,中國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后有20%的收益機會,軟科技領域的股票將更加領先市場,整體中國股票市場的增長則可能高達7%。

高盛仍維持金價將達3000美元的預測

高盛周四維持其對2026年二季度金價將達到3000美元/盎司的預測,但預計如果美國關税不確定性消退且市場倉位趨於正常,金價將出現暫時下跌。高盛的預測基於預計美聯儲將降息、央行持續購金和黃金ETF持有量逐步增加的支撐。高盛表示:「我們認為,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央行和投資者的對衝需求,給金價3000美元/盎司的目標帶來上行風險。」高盛還警告稱,如果美國對黃金徵收10%的關税,紐約COMEX期貨和倫敦現貨金價格之間的期貨轉實貨(EFP)價差可能會擴大。

三、公司熱點回顧

阿里 $09988.HK 迴應10億美元投資DeepSeek:假消息!

2月7日,市場傳言稱,阿里計劃以100億美元的估值,投資10億美元認購DeepSeek10%的股權,目前雙方正在就具體執行細節進行溝通。對此,阿里巴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複稱:同爲中國杭州企業,我們為DeepSeek鼓掌,但是外界流傳阿里投資DeepSeek的信息是假消息。

車企新一輪價格戰開打,特斯拉等三車企同日官宣「0息購車」

2月5日,特斯拉推出Model 3史上最大力度的優惠組合方案:「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5年0息政策+特享充電權益」。同一天,小鵬汽車 $09868.HK 推出行業唯一「五年0利息0首付」購車優惠措施,最高貼息金額達5.7萬元。蔚來 $09866.HK 則在2月1日推出5年0息的限時金融優惠政策,首付低至20%。此外,智己汽車、廣汽豐田也宣佈降價措施。

比亞迪2月10日召開發佈會 發佈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

2月6日,比亞迪宣佈將於2月10日19:30在深圳總部召開智能化戰略發佈會,重點推介"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該發佈會旨在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智能駕駛使用門檻,推動全民智駕體驗普及。此次發佈會是比亞迪繼2024年"整車智能戰略"發佈后,在智能化領域的又一重要佈局。

哪吒越成功,泡泡瑪特越受益,大摩:IP飛輪已經滾起來了!

《哪吒2》與泡泡瑪特聯名推出的系列盲盒和毛絨玩具大獲成功,大摩認為,IP-產品飛輪效應和全球擴張策略,將使泡泡瑪特成為全球主要IP所有者的首選合作伙伴之一。

小米市值破萬億 成為全球市值百強和車企市值第三

2月7日,小米集團港股收漲4.69%,股價達到42.45港元,市值達1.1萬億港元(約1.029萬億人民幣或141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據計算,2月7日,小米市值已超過波音、招商銀行,市值進入全球前100強。而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蘋果(3.50萬億美元)、英偉達(3.2萬億美元)和微軟(3.05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成爲了全球市值第三高的汽車企業,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中國汽車企業。截止2月7日,特斯拉市值為1.16萬億美元,豐田汽車市值為2409億美元,比亞迪市值為0.95萬億人民幣。

此外,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7日在微博上表示,「我在汽車工廠的研發中心,窗外就是塗裝車間。今天我和製造同學們會認真討論,在確保質量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提產!」據小米官方發佈的銷量數據,小米SU7在2025年1月交付量超過2萬台,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為30萬台。

萬科鉅變,國資全面接管

2025年2月5日,萬科通過內部郵件對10位管理人員的擬任職情況予以公示,此次涉及集團總部及開發經營事業集團(BG)等多個核心崗位的人事變動。

本次調整的10人中,6人來自深鐵系企業(如深鐵置業、深鐵集團、深圳鐵路投資建設集團),包括戰略投資、法務、成本等核心崗位。

百勝中國 $09987.HK 第四季度經營利潤增長36%,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同店交易量增長

百勝中國公告,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總收入同比增長4%至26億美元,為第四季度歷史新高(或增長4%,不計及外幣換算影響)。同店銷售額達去年同期水平的99%,較第三季度的97%環比提升。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長4%,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增長。經營利潤同比增長36%至1.51億美元。核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35%。經營利潤率為5.8%,同比增長140個基點,得益於餐廳利潤率的提升。餐廳利潤率為12.3%,同比增長160個基點。剔除600萬美元影響餐廳層面可比性的項目,餐廳利潤率同比增長180個基點,主要得益於營運效率的提升。淨新增門店534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門店總數達16,395家。

海通證券:公司提出終止上市申請

海通證券公告,公司擬通過向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向全體H股換股股東發行H股股票的方式,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併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相關事項已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獲中國證監會批覆同意。

四、下周財報、新股預告及重要經濟數據

下周重要港股財報方面,中芯國際將於下周二公佈業績、華虹半導體將於下周三公佈業績;新股方面,古茗將於下周掛牌上市。

點擊前往新股中心認購>> 

經濟數據方面可關注:

  • 周一(2.10):無
  • 周二(2.11):美國1月紐約聯儲1年通脹預期、美國1月NFIB小型企業信心指數、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出席參議院聽證會,並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
  • 周三(2.12):美國1月未季調CPI年率、美國1月未季調核心CPI年率、美國1月季調后CPI月率、美國1月季調后核心CPI月率、美國至2月7日當周API原油庫存、美國至2月7日當周EIA原油庫存、FOMC永久票委、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發表講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
  • 周四(2.13):美國1月PPI年率、 美國1月PPI月率、美國至2月8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美國至2月7日當周EIA天然氣庫存、2027年FOMC票委、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就經濟前景發表講話
  • 周五(2.14):美國1月零售銷售月率、美國1月工業產出月率

風險提示: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