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08 07:38
轉自:杭州網
説起豪華品牌,BBA是永遠繞不過的,但如今BBA地位正在被一眾新能源品牌挑戰,去年特斯拉首次在銷量上超越奧迪。就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奔馳、寶馬、奧迪紛紛發佈了各自的「成績單」,奔馳全球汽車銷量同比下降3%至198.34萬輛;寶馬全球銷量245.08萬輛,同比下滑4%;奧迪全球銷量167.12萬輛,同比下降11.8%。
特斯拉的銷量雖低於預期,但憑藉全球年銷178.92萬輛的成績,超越了年銷167.12萬輛的奧迪,成功將BBA拆成了BBT。但對於BBA來説,真正的挑戰還是在中國市場——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國產品牌正在擠佔豪華車的市場份額。
BBA怎麼就變成了BBT?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售出178.92萬輛汽車,相較於2023年的180.8萬輛,減少了約2萬輛,同比下降1.1%。這是自2015年以來,特斯拉首次出現年度銷量下滑的情況。
儘管特斯拉銷量有所下降,銷量卻首次超過奧迪,成功將BBA變成了BBT。奧迪是BBA中銷量下滑幅度最大的,2024年全球銷量為167.1萬輛,同比下降11.8%。奧迪方面表示,導致其全球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零部件供應受限等。
從主要市場表現看,2024年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64.9萬輛,同比下降10%;德國銷量為19.8萬輛,同比下降21.3%;除德國以外的歐洲銷量為46.62萬輛;北美銷量為24.1萬輛,同比下降13%;其他海外市場銷量11.65萬輛,同比下降18.2%。
為改變現狀,奧迪最近宣佈放棄此前計劃推出的燃油車奇數、電動車偶數命名法,改回以往傳統的命名方式,電動汽車將繼續在名稱后加上e-tron標識,燃油版奧迪車型則通過TFSI等標籤來進行區分。公告指出,未來奧迪全局字母數字模型名稱將由一個或多個字母和一個數字組成,字母A和Q繼續表示低地板和高地板車輛之間的區別,這些數字從一到八可以與動力總成類型無關地進行明確的分類。
奧迪也承認,新命名方式未能獲得客户認可,客户和經銷商反饋證實了新命名體系容易引起認知上的混亂;另一原因則是,奧迪電動化得不及預期,去年全球銷售奧迪電動車16.4萬輛,同比下滑8%。
電動MINI的無奈降價路
寶馬和奔馳同樣遇到了類似困境。以寶馬為例,電動MINI作為寶馬的轉型投石問路品牌,銷量卻遭到冷遇。去年 7月、8月,寶馬 MINI 連續推出兩款全新的純電車型COOPER E和 ACEMAN E,然而銷量並不如意。上險量數據顯示,COOPER E在去年7、8、9月銷量分別為578輛、331輛、197輛,ACEMAN E去年9月銷量僅179輛。
面對殘酷的市場環境,去年10月18日,寶馬MINI官宣降價:上市僅3個月的全新電動MINI COOPER,起售價從18.98萬元直接降到14.88萬元;而今年8月才上市的緊湊型純電SUV車型MINI ACEMAN,更是從20.99萬元的起售價降到了16.39萬元,降幅高達4.6萬元。
這是MINI品牌史上首次給出如此大幅折扣。廠家原本以為這限時一口價能像火箭發射一樣迅速提升銷量,但情況並不理想。一開始,這優惠確實挺吸引人,主打車型Cooper每周銷量在百輛左右,巔峰時達到1062輛,但去年11月銷量未達預期,銷售不到3000輛,去年12月官方並沒有公佈銷量數據,但一些渠道得到的信息,銷售業績並不令人滿意。
在如此大幅度降價的背景下,電動MINI銷量仍不如意。外界分析,主要原因不外乎性價比,市場上的可替代品太多。眾多車企紛紛在微型車市場下注,好開的微型電動車越來越多。然而寶馬似乎還沒意識到MINI的問題所在,MINI本輪的降價僅持續了40多天就快速結束,似乎降價本意並不在討好市場,更大的可能只是爲了減輕庫存壓力。
MINI的現狀也折射了寶馬集團的現實困境——2024年寶馬集團全球銷量245.08萬輛,同比下降4%。其中,BMW品牌220.02萬台,同比下滑2.3%;MINI品牌24.49萬台,同比下滑17.1%;勞斯萊斯5712台,同比下滑5.3%。2024年,中國市場是寶馬全球下滑幅度最大的區域,BMW及MINI品牌在華合計銷量為71.45萬輛,同比下滑13.4%。
再來看奔馳,2024年其全球銷量為198萬輛,同比下降3%;其中電動汽車銷量為18.5萬輛,同比下降23%。分市場來看,奔馳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3%;在美國市場銷量增長9%;在中國市場銷量下降6.7%,成為全球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不過,奔馳仍然是2024年中國豪華車的銷量冠軍,交付了超71.4萬輛新車。
豪華品牌的遇冷,究其原因不外乎電動化轉型迟緩。雖然近年來BBA一直在大力推動電動化轉型,但面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
業內人士分析,BBA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失速」,主要是電動化、智能化已成為中國車市的主流,而BBA們顯然未能跟上節奏並引領潮流。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建議刪除1000萬輛的國家;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國汽車品牌乘勢而上,銷量佔有率達65.2%,同比增長9.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外資及合資品牌在中國的市佔率持續下滑。
與BBA在華銷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在2024年大部分都取得了品牌歷史最佳表現。
今年只會更難
作為BBA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中國市場扭轉頹勢,可能是當下BBA最重要的任務。對於正徐徐展開畫卷的2025年,BBA的誠意不可謂不足,紛紛加大產品攻勢、加碼本土研發、加快融入本土產業鏈生態。
奔馳宣佈,在2025年在中國市場推出10余款全新及改款產品,並繼續推進全系產品的智能化升級,拓展「油電同智」的多元化產品矩陣。
按照寶馬集團的計劃,2025年將有超過10款寶馬品牌和多款MINI品牌新車在中國上市。另外,寶馬新世代車型從2025年開始在全球市場推出,首款國產新世代車型將於2026年在沈陽投產。
奧迪也將在中國市場上帶來多款新車。其中,一汽奧迪將2025年視為「攻堅」之年,堅持「油電共智」,計劃推出5款全新車型,包括全新奧迪A5L、奧迪Q5L、奧迪A6L e-tron、奧迪Q6L etron家族等。據悉,上汽奧迪將發佈兩款重磅新車——A5L Sportback和新品牌AUDI首款電動車型——AUDI E。
雖然BBA放出了這麼多大招,但是2025年對於BBA來説肯定會更難。2025年國內車市「廝殺」將會更加激烈,而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錨定高端化、智能化,將會逐漸改變外資品牌主導中國高檔車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