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生科技指數領漲全球!香港科技ETF年內漲超30%,港股汽車ETF、港股科技30ETF、恆生科技指數ETF上漲

2025-02-07 16:07

港股情緒徹底反轉了!

恆生科技指數領漲全球,率先進入技術性牛市。

恆生科技指數上漲,創2024年10月8日以來新高,自2025年1月14日以來漲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

年初至今,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中芯國際、金蝶國際漲47%,小鵬汽車漲46%,金山軟件漲28%,比亞迪電子漲27%,華虹半導體、小米、聯想集團、阿里巴巴、商湯均累漲超20%。

近期,不少港股公司股價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小米集團總市值一度突破1萬億港元以上,金山雲、中芯國際H股等熱門公司股價持續刷新新高。

跟漲港股市場的ETF也出現大漲。年初至今,興銀香港科技ETF漲超30%,溢價率10%;廣發港股汽車ETF、銀華港股科技30ETF、國泰港股科技ETF、景順長城港股科技50ETF、港股通科技ETF華泰柏瑞、華夏港股通汽車ETF、摩根恆生科技HKETF、大成恆生科技ETF、廣發恆生科技ETF龍頭、海富通港股通科技ETF、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華安恆生科技ETF指數基金、嘉實恆生科技ETF基金、恆生科技ETF易方達、匯添富恆生科技ETF基金、華泰柏瑞恆生科技ETF、博時恆生科技指數ETF、鵬華港股科技ETF、招商港股科技50ETF漲超15%

港股這波大漲離不開內資的推動,南下資金持續掃貨港股。

南下資金2024年全年淨買入額8078.69億港元,較2023年增長2.5倍,創最大年度淨買入規模。

今年1月份,南下資金月淨流入額1256億港元,創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為歷史月度第三高。

截至2月6日,南下資金今年以來淨買入最多的港股是騰訊控股,買入額超855億港幣;超600億港幣淨流入中芯國際;小米集團淨流入387億港幣;美團、阿里巴巴、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微盟集團「吸金」均超百億。

這波港股增持,公募基金是重要力量之一。

國泰君安證券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主動管理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實配比例為14.3%,環比提高1.9%,超過2021年二季度;其中,港股的科技龍頭標的獲得主動管理基金的大幅增配,如小米集團、騰訊控股、中芯國際H股等。

不過,2025年開年大A股民體感不是很好,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下跌。

網友表示「不是納斯達克買不起,而是港A股更有性價比」,同時也有機構喊出2025年是中國資產重估元年。

展望2月,中信證券喊出:中國資產重估敍事在形成,春季躁動進入加速階段,交易更加極致,港股的流動性改善空間邊際上優於A股,行情重心更偏港股。

華爾街兩大投行在經歷了來自中國的Deepseek震撼后,先后對中國市場更新了評級。周二,高盛率先在研報中強調,今年MSCI中國指數有14%的上漲潛力。高盛更為看好中國的科技股標的。高盛認為,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

德銀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盈利能力可能因消費支持政策和金融自由化而超出預期。德銀因此預計中國A股和港股將可能繼續走牛,並消化估值過低的這一現狀。今年中國資產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A股和港股的牛市已自2024年開始,中期將超過此前高點。高盛更為看好中國的科技股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