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07 07:28
(來源:醫曜)
2000年春晚,高秀敏在小品《拜年》中大聲呵斥範鄉長:「你就算給我們吃雲南白藥,也無法彌補我們心靈上的創傷。」這迅速成為當年的金句之一,讓人津津樂道。
誰曾想到,24年之后,雲南白藥也需要委屈地向前福建首富陳發樹説一句:「就算你離開了雲南白藥,也無法彌補給我們業績帶來的創傷。」
在雲南白藥發佈的2024年三季報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0.76%;同期歸母淨利潤為43億元,同比上升4.93%。業績微漲背后,是第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1.4億元,同比下降12.16%。
至於為什麼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雲南白藥解釋稱,當季度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1.79億元,主要是受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等影響。
一方面,這顯示了那個曾經的「中國巴菲特」給雲南白藥帶來的炒股后遺症仍然存在。但另一方面,也説明這個已經120多歲的老字號,在經歷了廣告營銷的爆火,以及炒股豪賭之后,還沒有找到新的業績增長路徑。
未來該靠什麼翻身,成為擺在雲南白藥管理層面前的首要難題。
01
廣告營銷打江山
對於中藥產品來説,特有的魅力莫過於悠久的歷史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這兩種特點,雲南白藥兼而有之。
雲南白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2年前,當時雲南省江川縣中醫曲煥章嚐遍百草,研製出了「曲煥章萬應百寶丹」。1955年,曲煥章的妻子繆蘭英將祕方獻給了政府。一年之后,經昆明市衞生局將「曲煥章萬應百寶丹」正式改名為「雲南白藥」,並將「雲南白藥」的處方及工藝列為國家級絕密資料。
悠久的百年曆史加上國家級絕密處方,讓雲南白藥一直不缺乏可講的故事和被關注的目光。
1993年雲南白藥成功上市,成為雲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並隨之開啟了規模體量一路狂奔的擴張旅程。年營業收入從1993年的0.58億元一路飆升至2015年的207.38億元,是當年的357倍。在這期間,雲南白藥營收無負增長,年度同比增幅只有7年低於20%,只有1年低於10%。
圖:雲南白藥營收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這一切,要歸功於雲南白藥激進的營銷策略。
我們曾在《孫飄揚,不想認輸》一文中提到過,在2000年左右的中國醫藥工業大環境中,有兩種發展的「流派」。一種是恆瑞醫藥這樣的「自主研發派」,一種是以哈藥集團為代表的「廣告營銷派」。
雲南白藥,正是與哈藥集團並駕齊驅的廣告營銷派的典型代表之一。
當年高秀敏說出文章開頭那句「你就算給我們吃雲南白藥,也無法彌補我們心靈上的創傷。」這句廣告味十足的話語,但是國人聽來絲毫不感覺違和。為什麼?因為通過廣告營銷,人們早已把雲南白藥和治癒創傷牢牢捆綁起來。
比如氣霧劑產品。2000年4月,雲南白藥斥巨資贊助悉尼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之后又迅速請劉璇和李小鵬兩位奧運體操冠軍擔任產品形象代言人。緊接着,在中國足球終於進入世界盃決賽的2002年韓日世界盃,發佈「20年的傷痛全治癒」「拋開傷痛,輕松上陣」等一系列體育營銷廣告。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3年,雲南白藥的銷售費用從17.03億元增長至49.92億元。在2016年,雲南白藥7.07億元的廣告費成為該年份所有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數額最大的。
圖:雲南白藥銷售費用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但從2014年開始,中國互聯網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無往不利的傳統廣告營銷模式在互聯網的衝擊下,日漸失寵。
2016年起,雲南白藥這輛快車開始減速。當年,雲南白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07%至224.11億元,20年來首次增速降至個位數。其中,藥品事業部收入同比下降3.5%至49.18億元,藥品板塊出現首次負增長。自此之后,雲南白藥更是連續三年營收規模個位數增長。
營銷法寶失靈,增長陷入瓶頸。一位關鍵人物出現,他就是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陳發樹,正是他把雲南白藥帶到了另外一個發展階段。
02
投資炒股博新生
2009年,在紫金礦業的投資中一戰成名的陳發樹已經成為「福建首富」,這時他把目光盯上了雲南白藥這個績優股。
那一年,陳發樹與當時的雲南白藥第二大股東雲南紅塔集團簽訂協議,以22億元買下后者手中持有的全部雲南白藥股票,意圖複製紫金礦業的投資輝煌。但由於大股東的竭力反對,這筆交易拖了兩年多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過,陳發樹毫不灰心,硬是在二級市場真金白銀地「掃貨」了6年。終於,2015年雲南白藥主要股東名單中,出現了新華都和陳發樹的名字。
隨着雲南白藥混改拉開帷幕,陳發樹再進一步。2016年,新華都增資253.7億元,成為與雲南省國資委並列的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陳發樹業進入董事會,成為聯席董事長。
在陳發樹的帶領下,雲南白藥昂首闊步開始進入了「資本為王」階段。
2019年,雲南白藥年報中第一次有了金融資產投資。當年,雲南白藥一口氣投資了九州通、雅各臣科研製藥、紅塔證券、中國抗體四隻股票以及六隻債券型基金單位淨值整體上漲,給其帶來了2.27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佔當年利潤總額比例4.80%。
2020年雲南白藥繼續擴大投資範圍,持倉名單新增騰訊、小米、恆瑞醫藥、茅臺等。當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22.40億元,佔利潤總額近32.94%,並直接將當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同比拉高了31.85%。兩年的時間,「中國巴菲特」把雲南白藥帶成了「上市公司股神」。
但是,股市有風險,股神也沒轍。2021年及2022年中,雲南白藥炒股接連失敗。
2021年,雲南白藥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9.29億元。其中,僅小米集團的股票就讓雲南白藥虧損了14.04億元。2022年,雲南白藥的投資繼續虧損,公允價值變動淨虧損為6.20億元。
兩年之內,雲南白藥把之前炒股賺的錢統統賠了回去,順便也帶崩了自己的業績。2021年雲南白藥淨利潤28.04億元,同比下降49.17%。這是雲南白藥近二十年來淨利首度下滑。2022年,雖然淨利潤有所上升,但是仍然不如五年前的水平。
在2022年初,雲南白藥似乎迷途知返,發佈公告表示,將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比例,由不得高於淨資產的15%下調至8%。且未來將逐步減倉,不繼續增持。2023年第三季度,雲南白藥宣佈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
戰略上突然轉向的主因,並不是出於陳發樹等一眾管理層的幡然悔悟,而是一波更大的震盪:雲南白藥爆發窩案,一眾高管被紀委監委部門帶走調查。
不久后的5月26日,雲南白藥公告稱收到陳發樹、陳焱輝的辭呈。父子二人已不再擔任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的任何職務。陳發樹父子是否涉及窩案,目前仍無定論,不過他們不再掌控雲南白藥已成定局。雲南白藥就此脱離了「資本為王」的階段。
只是未來的路在何方,腳下仍一片迷茫。
03
能否靠創新翻身?
説來有些諷刺,雖然雲南白藥的名頭響亮,但是這個公司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粹的醫藥公司。
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雲南白藥號稱有着近400億元的營收,但其中藥品批發零售業務長期佔比在65%左右。比如2023年雲南白藥公司整體營收391.11億元,其中藥品批發零售業務營收252.95億元,佔比64.68%。
與其説是一個醫藥公司,不如説是一個醫藥流通公司。
除了批發零售業務之外,雲南白藥還有大健康產品,在口腔護理領域主打雲南白藥牙膏,在防脱洗護領域主打養元青洗發水。2023年,這個業務板塊的營業收入也有64.22億元,與藥品板塊的64.81億元相差無幾。所以,説雲南白藥是個日化公司也毫不違和。
除了這些傳統業務之外,我們再看雲南白藥醖釀了什麼樣的新業務。
2024年半年報顯示,雲南白藥重組新興業務板塊,包括滋補保健品事業部(主打三七等中藥滋補保健品)、美膚事業部(致力於推出獨具雲南白藥特色的美粧品牌)、醫療器械事業部(聚焦骨科、傷科護理為主的專業功能賽道)以及天頤茶品事業部(製茶賣茶)。
在一羣眼花繚亂的佈局中,我們很難看出雲南白藥未來真正可依賴的重點是什麼。
靠批發零售?可200多億元規模的醫藥流通業務根本不配千億市值的帽子。醫藥流通的龍頭九州通,擁有上千億的營收,市值也僅有200多億元而已。靠牙膏日化?隨着人口減少,日化的存量市場已經到來,支撐不了多少未來的想象。靠美粧茶葉?在這些無一不是捲到極致的行業,對於沒有任何經驗的雲南白藥來説,再造一個牙膏的案例,已經是難於登天。
面對未來如何發展的提問,雲南白藥對外宣稱:還是要靠藥品來翻身。2023年年報中,雲南白藥公司稱,已經佈局了短期、中期、長期的研規劃發。
短期全力佈局上市品種二次創新開發及快速藥械開發;中期積極推進創新中藥開發,同時深耕雲南白藥透皮製劑領域,持續打造雲南白藥透皮製劑明星產品,並圍繞國家在創傷領域的重要需求進行全面佈局;長期聚焦創新葯研發成果轉化,一方面聚焦優勢獨家中藥品種、聚焦社會需求、科技賦能,打造高需求中藥產品,另一方面以核藥發展爲中心,佈局多個創新葯物開發。
在2024年12月雲南白藥公佈的2024—2028戰略規劃中,也提到了要「聚焦高潛力、高價值的治療領域,構建適合公司長期發展的創新葯業務策略和體系。」
由此不難看出,雲南白藥是希望通過創新葯來實現更大的價值,但資本市場中創新葯估值並不高,雲南白藥真的能借此突圍嗎?單從雲南白藥的費用投入上來看,仍然看不出all in 研發的決心。
今年前三季度雲南白藥的研發投入僅2.16億元,營業總成本為254.8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僅為0.85%。無論是研發支出絕對值還是佔營收比,雲南白藥都長期處於行業低位。這樣的研發投入力度,尚不如創新葯企業一個月的投入,想要孵化大藥顯然也並不容易。
圖:雲南白藥研發支出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至於高調宣稱要進入的核藥項目,也僅是從北大醫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購買了PSMA靶向核藥(INR101注射液)的相關專利,技術轉讓價款金額為2000萬元。這樣的數額在如今的創新葯領域,難言「重金」,如何進一步轉化更是一道難題。
在習慣了打廣告、炒股票這樣的easy money之后,雲南白藥早已經被快消品打法同化,與藥企的慣常打法已經完全不同,貿然去走創新葯路線,或許並非明智之舉。
綜合來看,雲南白藥的未來,可能仍然會繼續走強營銷路線,以希望能持續打造爆品來促進企業發展。至於提出創新葯的口號,最大的作用就在於給企業又增加了一個噱頭罷了,很難讓人抱有太大的價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