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06 20:54
(來源:市場投研資訊)
航運方面,美國2月擬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税,此舉或促使集運市場提前出貨;航空方面,2024年國內出遊56.15億人次,2025年春運首周民航運行數據亮眼;快遞物流方面,2024年中通快遞市佔率跌破20%, 2024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1.5%。
核心觀點
①美國2月擬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税,此舉或促使集運市場提前出貨。特朗普於當地時間1月31日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税。他進一步指出,將對芯片、石油和天然氣徵收關税,預計大約於2月18日實施,同時還將對鋼鐵徵收高額關税。對航運市場而言,此次加徵關税將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航線需求的改變也意味着港口業務的轉變。自2022年到2024年年中,美國最大集裝箱港洛杉磯港與中國有關的業務比例已大幅下降,新一輪關税實施后,一些依賴北美業務的中國港口可能會向東南亞尋找新的增長機會。②2024年國內出遊56.15億人次,2025年春運首周民航運行數據亮眼。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4年,國內出遊人次56.15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24億,同比增長14.8%。 2025年春運首周民航運行數據亮眼,航班量、旅客量雙增長,國際航線恢復加快。③2024年中通快遞市佔率跌破20%, 2024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1.5%。2024年,中國快遞行業處於高質量發展與創新求變的關鍵時期。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各大快遞公司在提升服務質量、拓展國際市場以及加強科技創新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行業內的競爭也從價格戰轉向了更加重視服務和價值的高質量競爭。2024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937.0億件,同比增長19.2%。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50.8億件,同比增長21.5%。
風險提示
航運價格大幅波動,航空需求不及預期,快遞價格競爭加劇,交通運輸政策變化等產生的風險。
報告正文
1
本周行業熱點事件點評
1.1 美國2月擬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税,此舉或促使集運市場提前出貨
事件: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1月31日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税,同時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加徵25%的額外關税,該決定自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1月31日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税,此舉或促使集運市場提前出貨。特朗普透露,關税將涉及:「製藥、藥品(所有形式)、鋼鐵、以及芯片和相關產品。」他進一步指出,「將對芯片、石油和天然氣徵收關税,預計大約於2月18日實施,同時還將對鋼鐵徵收高額關税。」對航運市場而言,此次加徵關税將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爲了避免被加徵額外關税,貨主一般會選擇提前集中出貨,這將帶來市場出貨潮,推高運費,擾亂航運市場的周期性特徵,使運費大起大落,市場走勢更加難以預測。同時,關税將影響跨太平洋干線,也會波及拉美航線(由於美國同時對墨西哥加徵關税),導致中美和中墨航線需求下降,產業進一步轉移向東南亞國家,則會拉昇亞洲區域內航線以及東南亞至北美的航線需求。集運業在迎來班輪聯盟洗牌的同時,也要調整航線部署,短期內可能會造成班期紊亂等問題。此外,航線需求的改變也意味着港口業務的轉變。自2022年到2024年年中,美國最大集裝箱港洛杉磯港與中國有關的業務比例已大幅下降,從57%降至40%左右。新一輪關税實施后,一些依賴北美業務的中國港口可能會向東南亞尋找新的增長機會。
1月24日,由中船集團下屬WinGD研發、中船動力建造的WinGD全球首制大功率甲醇雙燃料低速機10X92DF-M-1.0-LPSCR在中船動力下屬中船三井順利通過型式認可試驗(TAT),該主機將搭載於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的16000TEU集裝箱船,助力雙方攜手共繪綠色航運新篇章。該次型式認可試驗邀請美國船級社(ABS)、法國船級社(BV)、中國船級社(CCS)、挪威船級社(DNV)、韓國船級社(KR)、英國勞氏船級社(LR)、日本船級社(NK)及意大利船級社(RINA)等全球主流船級社全程參與。經過為期四天的試驗,各方共同見證了甲醇安保試驗、功能試驗、負荷試驗和勘驗等,對WinGD甲醇雙燃料低速機的安全性、操作性、可靠性和穩定性進行了充分驗證,所有試驗項目圓滿完成並順利通過八大船級社的驗收。
1.2 2024年國內出遊56.15億人次,2025年春運首周民航運行數據亮眼
事件: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4年,國內出遊人次56.15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24億,同比增長14.8%。 2025年春運首周民航運行數據亮眼,航班量、旅客量雙增長,國際航線恢復加快。
2024年,中國國內出遊人次達到56.15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24億,同比增長14.8%。其中,城鎮居民出遊人次為43.70億,同比增長16.3%;農村居民出遊人次為12.45億,同比增長9.9%。分季度來看,一季度出遊人次14.19億,同比增長16.7%;二季度13.06億,同比增長11.8%;三季度15.12億,同比增長17.2%;四季度13.78億,同比增長13.2%。2024年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達到5.7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84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城鎮居民出遊花費4.93萬億元,同比增長18.0%;農村居民出遊花費0.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
2025年春運第1周,全國民航執行客運航班量超11.5萬架次,日均約16528架次,環比上周上升3.3%,同比2024年提升4.9%,同比2019年提升12.3%。第一周民航旅客量達1545.7萬人次,同比2019年提升26.3%,同比2024年提升7.5%。國際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的92.3%,國際航線航班量13784架次,同比2024年上升36.5%。其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部分國家和地區航班恢復率超2019年同期,中國大陸-日本航班量居首位,恢復率達115.4%。國內航班量99352架次,同比2019年上升17.5%。TOP20航司中,成都航同比2019年增長超9成,表現突出。39座千萬級機場旅客吞吐量環比上周均實現正增長,其中温州龍灣、貴陽龍洞堡、南昌昌北增幅較大。
機場方面: 2025.1.24-2025.2.01:國內進出港執飛航班量TOP5機場依次是上海浦東機場(11857班次)、廣州白雲機場(11783班次)、深圳寶安機場(9263班次)、北京首都機場(9217班次)、成都天府機場(8870班次)。各樞紐機場國內航班量周環比變化:首都-3.40%、大興-2.69%、雙流-1.66%、江北-2.03%、浦東-0.91%、虹橋-2.92%、白雲-2.18%、寶安-1.35%、三亞+0.03%、海口-0.92%、蕭山-0.78%、天府-1.04%、咸陽-0.25%。
1.3 2024年中通快遞市佔率跌破20%, 2024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1.5%
事件:2024年,中國快遞行業處於高質量發展與創新求變的關鍵時期。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各大快遞公司不僅聚焦於業務量的擴展,更在提升服務質量、拓展國際市場以及加強科技創新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行業內的競爭也從價格戰轉向了更加重視服務和價值的高質量競爭。2024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937.0億件,同比增長19.2%。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50.8億件,同比增長21.5%。
2024年,中國快遞行業處於高質量發展與創新求變的關鍵時期,各大快遞公司不僅聚焦業務量擴展,更在提升服務質量、拓展國際市場和加強科技創新方面努力。出海戰略成為新的增長點,企業尋求更大市場份額,行業競爭從價格戰轉向高質量競爭。中通快遞以全年340億件連續9年業務規模行業第一,但市佔率首次跌破20%;申通業務量同比增速蟬聯「增長王」,極兔增速緊隨其后。單票收入方面,「通達系」分化明顯,中通堅守「不做虧本快件」,2024年前三季度中通單票收入同比增長1.8%。申通與韻達業務量差距大幅減少,單票收入差價僅0.2分。2025年快遞行業競爭或加劇,龍頭企業市佔率或進一步提升。
2024年,中國郵政行業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寄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實現顯著提升。全年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937億件,同比增長19.2%,其中快遞業務量達到1750.8億件,同比增長21.5%。同城、異地和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佔全部快遞業務量的8.9%、88.9%和2.2%,國際/港澳臺業務量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6.3%。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區域分佈上,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2.4%、18.7%和8.9%,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4.8%、14.9%和10.3%,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比重有所上升。
2
行業高頻動態數據跟蹤
2.1航空物流高頻動態數據跟蹤
2.1.1價格: 1月中旬至1月下旬期間,空運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
航空貨運價格:截至2025年1月27日,上海出境空運價格指數報價4447.00點,同比+8.4%,環比+4.8%。波羅的海空運價格指數報價2144.00點,同比+8.7%,環比-0.7%;中國香港出境空運價格指數報價3620.00點,同比+8.4%,環比+0.8%;法蘭克福空運價格指數報價1176.00點,同比+24.6%,環比-7.0%。
2024年1月中旬至1月下旬期間,運力整體穩定,空運需求保持穩定,空運價格呈上升趨勢。據德迅披露,1月中旬至1月下旬期間,中國至歐洲航線,一月份計劃運力整體高於去年十二月,上半月由於需求尚未恢復,有部分航班取消,預計下半月航班取消相對減少,前兩周需求低迷,第三周開始恢復,但仍保持穩定,第四周臨近春節長假,預計需求會有回升;中國至美洲航線,和歐線相比相對堅挺,第三周價格已經開始回升,新總統上任后的關税政策會引發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至亞太/中東/印度航線,運力整體穩定,需求有波動。
2.1.2 量:2025年1月貨運執飛航班量國內航線同比上升,國際航線同比上升
2025年1月貨運國內執飛航班量同比上升,國際航線同比上升。根據航班管家數據,2025年1月,國內執飛貨運航班7844架次,同比+2.30%;國際(含港澳臺地區)執飛貨運航班11941架次,同比+34.79%。
2.2航運港口高頻動態數據跟蹤
2.2.1 集運運價指數下降,干散貨運價下降
集運:SCFI指數報收2045.45點,運價下降。2025年1月24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報收2045.45點,周環比-4.01%,同比-8.67%;2025年1月24日,中國出口裝箱運價指數(CCFI)報收1505.10點,周環比-3.38%,同比+16.90%,分航線看,美東航線、歐洲航線、地中海航線、東南亞航線周環比-3.08%/-5.79%/-4.45%/-4.52%,同比+23.21%/+4.34/+6.56%/+68.34%。主要航線運價指數有升有降。
內貿集運:內貿集運價格周環比下降,PDCI指數報收1260點。2025年1月17日,中國內貿集裝箱運價指數(PDCI)為1260點,周環比-5.62%,同比+11.31%。
干散貨:BDI指數下跌,報收735點。2025年1月31日,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報收735點,周環比-20.48%,同比-45.57%,分船型看,巴拿馬型、海岬型、輕便型、輕便極限型運價指數分別報收800/874/377/603點,環比-15.01%/-27.81%/-10.76%/-13.48%,同比-51.53%/-49.34%/-32.66%/-40.38%。各船型運價環比整體下跌。我們認為BDI中長期走勢需要觀察全球工業經濟恢復情況,可以持續動態跟蹤世界鋼鐵產量、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石出口、中國煤炭進口等指標。
2.2.2量:2024年1-11 月全國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160.41億噸/30455萬標箱
2024年1-11月,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60.41億噸,同比增長10.6%,其中內貿貨物吞吐量實現110.85億噸,同比增長10.9%,外貿貨物吞吐量實現49.56億噸,同比增長10.0%。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455萬標箱,同比增長6.65%。
2.3快遞物流動態數據跟蹤
2.3.1快遞業務量及營收
2024年12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加22.30%,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加15.99%。2024年12月月度快遞業務量178億件,同比增加22.30%,環比增加3.43%,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378.90億元,同比增加15.99%,環比減少3.57%;2024年1-12月累計快遞業務量1750.8億件,同比增加32.38%,2024年1-12月快遞業務收入14033.50億元,同比增加16.23%。
順豐控股:2024年12月快遞業務量13.50億票,同比上升19.47%,環比上升5.72%,業務收入196.36億元,同比上升8.64%,環比上升4.44%。
圓通速遞:2024年12月快遞業務量26.45億票,同比上升23.48%,環比上升4.09%,業務收入60.41億元,同比上升16.75%,環比上升3.71%。
申通快遞:2024年12月快遞業務量22.52億票,同比上升31.77%,環比上升3.21%,業務收入45.51億元,同比上升22.11%,環比上升0.49%。
韻達股份:2024年12月快遞業務量23.19億票,同比上升18.92%,環比上升2.16%,業務收入46.96億元,同比上升7.41%,環比上升2.13%。
2.3.2快遞價格
順豐控股:12月單票價格14.55元,同比-9.06%(-1.45元),環比-1.15%(-0.17元)。
韻達股份:12月單票價格2.03元,同比-9.38%(-0.21元),環比+0%(+0元)。
申通快遞:12月單票價格2.02元,同比-7.34%(-0.16元),環比-2.88%(-0.06元)。
圓通速遞:12月單票價格2.29元,同比-5.37%(-0.1元),環比+0%(+0元)。
2.3.3快遞行業市場格局
2024年12月快遞業CR8為85.2。2024年12月,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5.2,較11月環比持平。
順豐控股:12月順豐的市佔率為7.58%,同比-0.94pct,環比+0.16pct。
圓通速遞:12月圓通的市佔率為14.86%,同比-1.30pct,環比+0.09pct。
韻達股份:12月韻達的市佔率為13.03%,同比-1.68pct,環比-0.16pct。
申通快遞:12月申通的市佔率為12.65%,同比-0.24pct,環比-0.03pct。
2.4航空出行高頻動態數據跟蹤
2.4.1我國航空出行同比上升
2025年1月第四周國際日均執飛航班1853.43次,環比-3.38%,同比+33.35%。2025年1月25日至2025年1月31日,國內日均執飛航班13938.57架次,環比-2.86%,同比-0.20%;國際日均執飛航班1853.43次,環比-3.38%,同比+33.35%。
國內飛機日利用率環比下降。2025年1月25日﹣2025年1月31日,中國國內飛機利用率平均為8.69小時/天,較上周日均下降0.29小時/天;窄體機利用率平均為8.73小時/天,較上周日均下降0.25小時/天;寬體機利用率平均為10.30小時/天,較上周日均值下降0.59小時/天。
2.4.2國外航空出行修復進程
2025年1月26日至2025年2月1日,美國國際航班日均執飛航班1183.79架次,周環比-3.38%,同比+8.18%。
2025年1月26日至2025年2月1日,泰國國際航班日均執飛航班709.14架次,周環比-1.27%,同比+14.83%。
2025年1月26日至2025年2月1日,印尼國際航班日均執飛航班579.86架次,周環比+1.68%,同比+11.08%。
2025年1月26日至2025年2月1日,英國國際航班日均執飛航班1529.86架次,周環比+2.66%,同比+3.26%。
2.4.3重點航空機場上市公司經營數據
2024年12月吉祥、春秋、國航、南航、東航、海航ASK已超19年同期。可用座公里(ASK)方面,2024年12月,南航、國航、東航可用座公里分別相對去年同比增長3.34%、10.70%、6.86%,恢復至19年同期的131.57%、189.12%、169.07%;吉祥、春秋、海航12月可用座公里恢復至19年同期的146.74%、120.59%、144.05%,已遠超疫情前水平。收入客公里(RPK)方面,南航、國航、海航、吉祥12月收入客公里分別同比增長0.81%、10.07%、14.07%、39.66%,南航、國航、海航、吉祥已恢復至19年同期的103.31%、157.83%、217.43%、154.45%。
2.5公路鐵路高頻動態數據跟蹤
2.5.1 公路整車貨運流量變化
2025年1月6日-2025年1月10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林安物流集團聯合調查的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59.66點,比上周回升0.02%。分車型看,各車型指數環比略有增長。其中,整車指數為1064.09點,比上周回升0.03%;零擔輕貨指數為1041.12點,與上周基本持平;零擔重貨指數為1063.78點,比上周回升0.02%。本周,公路物流需求總體平穩,運力供給仍較為充足,運價指數總體穩中有降。從后期走勢看,隨着春節假期臨近,運價指數可能波動更為頻繁。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月20日-1月26日,全國高速公路累計貨車通行3920.3萬輛,環比下降31.27%。
2024年12月,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5.9點,環比回升1.3%。2024年12月份,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林安物流集團聯合調查的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5.9點,比上月回升1.3%,比去年同期回升1.86%。
2.5.2鐵路貨運量變化
1月20日-1月26日,國家鐵路累計運輸貨物7356.6萬噸,環比下降5.88%。2023年以來,全國鐵路運輸呈現客運回暖向好、貨運持續高位運行良好態勢。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鐵路貨運周轉量為3259.03億噸公里,同比增長3.70%。
2.5.3 蒙古煤炭流量變化
1月20日-1月24日,查干哈達堆煤場-甘其毛都口岸煉焦煤短盤運費日均60.00元/噸;1月13日-1月19日,通車數環比上升11.75%,日平均通車902.29輛。查干哈達堆煤場-甘其毛都口岸煉焦煤短盤運費環比上升7.14%,1月20日-1月24日均值達60.00元/噸。1月13日-1月19日,日平均通車902.29輛,環比上升11.75%。
2.6交通新業態動態數據跟蹤
2.6.1網約車運行情況
滴滴出行2024年10月份市佔率79.54%,環比下降0.64%。2024年10月,滴滴出行、曹操專車、T3出行、萬順叫車、美團打車、享道出行、花小豬出行市佔率分別為79.54%/5.07%/12.23%/0.35%/0.94%/1.64%/0.24%,環比上月分別-0.64pct/+0.15pct/+0.41pct/-0.01pct/-0.02pct/+0.01pct/+0.00pct。
2.6.2 製造業供應鏈:理想汽車與聯想PC銷量數據跟蹤
2024年12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約58513輛,同比增長16.21%。2023年全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37.60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82%,達成2023年30萬輛銷量目標。2024年12月交付量同比增長16.21%,環比增長20.05%。
2024年Q4,聯想PC電腦出貨量達1690萬台,同比上升4.8%,市場份額環比下降0.3pct。據IDC測算,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1.8%,聯想市場份額為24.5%,環比下降0.3pct。
3
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表現情況
3.1 A股交通運輸上市公司發展情況
A股交運上市公司為127家,佔比2.41%;交運行業總市值為32327.82億元,佔總市值比例為3.39%。截至2月2日,目前市值排名前10的交通運輸上市公司:京滬高鐵(601816.SH)2799.07億元、順豐控股(002352.SZ)1893.24億元、中遠海控(601919.SH)1821.00億元、上港集團(600018.SH)1378.26億元、大秦鐵路(601006.SH)1310.19億元、中國國航(601111.SH)934.46億元、招商公路(001965.SH)876.41億元、南方航空(600029.SH)834.22億元、上海機場(600009.SH)825.18億元、海航控股(600221.SH)706.79億元。
本周情況: 2025年1月27日-2025年2月2日,上證綜指、滬深300跌幅分別-0.06%、-0.41%,交通運輸行業指數+0.46%;交通運輸各個子板塊來看,鐵路公路+1.05%、航空機場-0.53%、航運港口+0.59%、公交-1.29%、物流+0.58%。交運子板塊有漲有跌。
本周交運個股漲幅前五:大秦鐵路(601006.SH)+3.42%,永泰運(001228.SZ)+2.98%,唐山港(601000.SH)+2.96%,天津港(600717.SH)+2.81%,上港集團(600018.SH)+2.78%。
年初至今:2025年初以來,上證綜指、滬深300累計漲跌幅分別為-3.02%、-2.99%,交通運輸指數-4.20%;交通運輸各個子板塊來看,鐵路公路-5.29 %、航空機場-4.52%、航運港口-3.49%、公交-4.97%、物流-3.57%。
年初至今交運個股累計漲幅前五:北部灣港(000582.SZ)+8.25%,招商輪船(601872.SH)+7.96%,招港B(201872.SZ)+7.32%,申通快遞(002468.SZ)+5.63%,中遠海能(600026.SH)+5.60%。
3.2交通運輸行業估值水平
3.2.1國內交通運輸行業估值水平
截至2025年2月2日,交通運輸行業市盈率為14.52倍(TTM),上證A股為12.44倍。
3.2.2與市場其他行業相比交運行業估值水平偏低
在市場28個一級行業中,交通運輸行業的市盈率為14.52倍(2025.2.2),處於偏下的水平。
3.2.3與國外(境外)交運行業估值比較
我們選擇[HS]工用運輸指數、[SW]交通運輸指數與GICS運輸指數進行對比,截至2025年2月2日,上述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20.16倍、14.52倍、23.27倍。
風險提示
航運價格大幅波動,航空需求不及預期,快遞價格競爭加劇,交通運輸政策變化等產生的風險。
本文來自中銀證券研究部於2025年2月6日發佈的報告《美國加徵關税或促使集運市場提前出貨, 2024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1.5%(20250206)》欲瞭解具體內容,請閲讀報告原文。(分析師:王靖添,執業編號:S1300522030004)
評級體系説明
以報告發布日后公司股價/行業指數漲跌幅相對同期相關市場指數的漲跌幅的表現爲基準:
公司投資評級:
買入:預計該公司股價在未來 6-12 個月內超越基準指數 20%以上;
增持:預計該公司股價在未來 6-12 個月內超越基準指數 10%-20%;
中性:預計該公司股價在未來 6-12 個月內相對基準指數變動幅度在-10%-10%之間;
減持:預計該公司股價在未來 6-12 個月內相對基準指數跌幅在 10%以上;
未有評級:因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其他原因,未能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行業投資評級:
強於大市:預計該行業指數在未來 6-12 個月內表現強於基準指數;
中性:預計該行業指數在未來 6-12 個月內表現基本與基準指數持平;
弱於大市:預計該行業指數在未來 6-12 個月內表現弱於基準指數;
未有評級:因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其他原因,未能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滬深市場基準指數為滬深 300 指數;新三板市場基準指數為三板成指或三板做市指數;香港市場基準指數為恆生指數或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美股市場基準指數為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或標普 500 指數。
本報告由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分析師撰寫並向特定客户發佈。
本報告發布的特定客户包括:1) 基金、保險、QFII、QDII 等能夠充分理解證券研究報告,具備專業信息處理能力的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機構客户;2)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團隊,其可參考使用本報告。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團隊可能以本報告為基礎,整合形成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建議或產品,提供給接受其證券投資顧問服務的客户。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向除上述特定客户外的公司個人客户提供本報告。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個人客户從任何外部渠道獲得本報告的,亦不應直接依據所獲得的研究報告作出投資決策;需充分諮詢證券投資顧問意見,獨立作出投資決策。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及損失等。
本報告內含保密信息,僅供收件人使用。閣下作為收件人,不得出於任何目的直接或間接複製、派發或轉發此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予任何其他人,或將此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發表。如發現本研究報告被私自刊載或轉發的,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及時採取維權措施,追究有關媒體或者機構的責任。所有本報告內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附屬及關聯公司(統稱「中銀國際集團」)的商標、服務標記、註冊商標或註冊服務標記。
本報告及其所載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內容只提供給閣下作參考之用,並未考慮到任何特別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不能成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票據的要約或邀請,亦不構成任何合約或承諾的基礎。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確保本報告中提及的投資產品適合任何特定投資者。本報告的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閣下不會因為收到本報告而成為中銀國際集團的客户。閣下收到或閲讀本報告須在承諾購買任何報告中所指之投資產品之前,就該投資產品的適合性,包括閣下的特殊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及其特別需要尋求閣下相關投資顧問的意見。
儘管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都是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證券分析師從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或達到,但撰寫本報告的證券分析師或中銀國際集團的任何成員及其董事、高管、員工或其他任何個人(包括其關聯方)都不能保證它們的準確性或完整性。除非法律或規則規定必須承擔的責任外,中銀國際集團任何成員不對使用本報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對其中所包含的或討論的信息或意見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公平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聲明或保證。閣下不應單純依靠本報告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本報告僅反映證券分析師在撰寫本報告時的設想、見解及分析方法。中銀國際集團成員可發佈其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結論的報告,亦有可能採取與本報告觀點不同的投資策略。為免生疑問,本報告所載的觀點並不代表中銀國際集團成員的立場。
本報告可能附載其它網站的地址或超級鏈接。對於本報告可能涉及到中銀國際集團本身網站以外的資料,中銀國際集團未有參閱有關網站,也不對它們的內容負責。提供這些地址或超級鏈接(包括連接到中銀國際集團網站的地址及超級鏈接)的目的,純粹爲了閣下的方便及參考,連結網站的內容不構成本報告的任何部份。閣下須承擔瀏覽這些網站的風險。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基於現狀,不構成任何保證,可隨時更改,毋須提前通知。本報告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税務建議或保證任何投資或策略適用於閣下個別情況。本報告不能作為閣下私人投資的建議。
過往的表現不能被視作將來表現的指示或保證,也不能代表或對將來表現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障。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預測只是反映證券分析師在本報告所載日期的判斷,可隨時更改。本報告中涉及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能出現上升或下跌。
部分投資可能不會輕易變現,可能在出售或變現投資時存在難度。同樣,閣下獲得有關投資的價值或風險的可靠信息也存在困難。本報告中包含或涉及的投資及服務可能未必適合閣下。如上所述,閣下須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包括買賣本報告涉及的任何證券,尋求閣下相關投資顧問的意見。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及關聯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