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06 05:14
雅集是文人親切暢聊,名士崇尚高雅、揮灑性情的真實寫照。所謂雅集,其實就是古代文人間的聚會,他們往往找一處風景絕佳的山水勝景或絕美園林,帶上琴棋書畫,預備好美酒佳餚,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作樂,一邊吟詩作對,一唱一和間,盡顯名士風流。
歷史上,蘭亭雅集、西園雅集和玉山雅集名氣最大,一者以書,一者以畫,一者以詩,影響最為深遠,這三大集會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三大雅集。
□張鑫
文人雅集,由來已久
梳理文人雅集的歷史,會發現文人聚會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期,《詩經·小雅》中就有很多詩歌描繪了貴族間宴飲聚會的場景。
漢代,文人從士人階層中分化出來,較為典型的文人雅集正式出現。漢景帝時期,梁孝王曾組織兔園之會,鄒陽、枚乘、司馬相如等宮廷文人在聚會中飲酒暢談、吟詩作賦,奠定了后世文人雅集的基本形式。在這一時期,雅集的組織者主要是王侯貴族階層,他們邀請在當時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流參與聚會,其意圖主要在於壯大聲勢、招賢納士,與文人們增進感情,進而讓文人雅士為自己的發展出謀劃策。文人們參與這種雅集,也是結交權貴、謀求進取之路的一個捷徑。當然,聚會中的詩酒風流更是文人雅集的題中應有之義。
魏晉時期文人雅集頻頻登場,三曹七子聚於鄴城,「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曹丕《與吳質書》),創作出大量的宴飲詩。王羲之組織的蘭亭雅集因《蘭亭集序》的文學和書法價值而廣為人知,除此之外,還有西晉「二十四友」金谷之會、東晉謝氏家族的烏衣之遊、劉宋時期竟陵八友的西邸之會等諸多以門閥士族文人為主體的雅集活動。
唐宋時期較為著名的文人雅集有李世民組織的「十八學士」聚會,白居易和與胡杲、吉旼等九老組織的香山雅集(又稱「九老會」),北宋時期駙馬王詵與蘇軾、米芾、黃庭堅、秦觀等著名文人組織的西園雅集。唐宋以后,文人雅集的基本範式已經確定,在元代時期產生了具有較大規模、產生深遠影響的玉山雅集。這一雅集是文人聚會的巔峰,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讚譽爲「文采風流,照映一世」。
【書】蘭亭雅集: 曲水流觴,詩酒風流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暮春三月,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友人謝安、孫統等總共四十二位文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開啟了一場在中國文化史上流芳千古的文人雅集。這天是從周朝便流傳下來的節日——三月初三上巳節,這一天人們要齊聚水邊,行修禊之禮。他們沿溪流而坐,用蘭草蘸酒淨身,祈求天地雅正。又將酒觴放於蜿蜒曲折的溪水中,讓它隨溪流而去。杯停時,近處的人要取來酒觴,將白酒一飲而盡,並賦詩一首。
當時,眾人一共吟詠三十七首詩,后合編為《蘭亭集》。王羲之微醺之際靈感迸發,寫出了千古流傳的《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文采斐然,對人生、宇宙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並且,王羲之信手寫成的這篇文字,竟成為絕世珍品「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全文28行,共324字,通篇遒勁飄逸,字字精妙,點畫靈動,有如神人相助,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這篇序文因其文學美和書法美而千古流傳,超越了當天所有文人的詩作,成為這場雅集最好的紀念。它像一顆鑽石,在斗轉星移和世事變幻中愈發光彩奪目。據說王羲之在酒醒后,看見自己的這件手跡,大吃一驚,「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再也無法達到酒醉后逸興遄飛、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了。
這次雅集中留下的《蘭亭集序》成為王羲之的傳家寶,一直傳到了第七代,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出家當了和尚,號「智永禪師」。智永活到百歲,因為沒有后代,死后便把《蘭亭集序》傳給了徒弟辯才。當時的皇帝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超級粉絲,蒐羅了王羲之的全部作品,單單缺這一帖《蘭亭集序》。堂堂皇帝為此魂牽夢繞,夜不安席。后來派出蕭翼假扮為一名書法高超的書生,從辯才和尚的手中騙取了《蘭亭集序》,之后將其交到了唐太宗的手中。這就是著名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后來元代畫家錢選還據此畫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只可惜,《蘭亭集序》成為唐太宗的陪葬品,真跡早已不傳,我們今天看到的,不過是書法家對真跡的不同摹本。
蘭亭雅集以其超凡的影響力成為中國文化史中極其著名的典故,也成為眾多畫家的表現母題。明代中期的著名畫家文徵明曾經畫過一幅《蘭亭修禊圖》。在這幅畫中,作者用細筆小青綠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一派草木勃發、修竹映水的春日美景。畫面中,臨水小亭里三位文人端坐,愜意清談,近處山腳下水流曲折,八人分坐於溪流兩側,姿態各異,酒觴在溪流中隨意漂盪,不知要去向何方。整體來看,這幅畫清幽淡雅,呈現出一種幽遠、靜謐、飄逸、高遠的審美情調,符合王羲之《蘭亭集序》文中的哲思和格調。
【畫】西園雅集: 蘇軾的文人「朋友圈」
宋代文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文人雅集也愈發頻繁,北宋時期的西園雅集就是眾多文人雅集中最為著名的代表。
西園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將門之子」王詵的庭院。王詵(1048-1104),字晉卿,自幼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記憶超羣,據說他「諸子百家無所不知,琴棋書畫無所不精」,這樣一位多才多藝且家境富貴的文人,喜歡組織文人雅集就不足為奇了。王詵的才華得到皇帝賞識,宋神宗親自做主,把妹妹蜀國公主嫁給了他。但才華蓋世的人往往不拘小節,王詵也是這樣,他自恃才高,似乎並不看重駙馬的身份,常常夜不歸宿,日夜與文人雅士吟詩作畫、飲酒取樂。元祐二年(1087),王詵在西園宴請以蘇軾為首,包括黃庭堅、秦觀、陳碧虛、圓通大師等人在內的十六位文人雅士,一起吟詩作畫、談禪論道,留下了諸多詩文書畫作品,歷史上稱這次雅集為「西園雅集」。禮部員外郎米芾撰文,畫家李公麟作畫,以記錄這次文人雅集的盛況,其名為《西園雅集圖》。
李公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畫家,尤其擅長畫白描,他的白描作品往往寥寥數筆就能將物象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白描畫「掃去粉黛、淡墨輕毫、高雅超逸」,所表現的物象形神畢肖。他的畫技被后人稱作是「天下絕藝」,其作品也成為后人學習白描畫法的樣板典範。在他的這幅《西園雅集圖》中,十六位文人被分成幾組,在環境清幽秀美的園林中雅集。畫面中,青松繁茂、芭蕉茂密、山石嶙峋、溪流潺潺、修竹叢生,文人們或揮毫潑墨、或吟詩作賦、或撫琴高歌、或打坐參禪,每個人的表情姿態、衣着打扮在李公麟的筆下皆栩栩如生。畫中除了十六位文人,還有侍姬、書童等六人,合計二十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次西園雅集中主人為王詵,而且無論是從官職還是從地位來看,他都應該居於上座,但我們從畫中發現,實際上聚會的第一主角是蘇軾。李公麟的作品把文人分組呈現,所以這一點尚不明顯,但從后人的同題畫作中都可以看到蘇軾的核心地位。或許這是因為當時的文人雅集首先看重的是文藝才能,當時蘇軾是文壇的「頂流」,理所當然被安排到了畫面的核心位置。這幅畫實際上也可以説是蘇軾的「朋友圈」,從中可以看到諸多與蘇軾過從甚密的文人。畫中主友共16人,除了蘇軾和弟弟蘇轍以及主人王詵,還有書法家黃庭堅、米芾,畫家李公麟、蔡肇、劉涇,詞人秦觀、李之儀,文學家晁補之、張耒、鄭嘉會,收藏家王欽臣,道士陳景元,名僧圓通大師。由此可見,蘇軾當時的好友皆是文藝界和學術界的名流,可謂羣星璀璨,而蘇軾就是這幅畫中羣星所捧之月,光耀永恆。
由於西園雅集陣容強大,參與其中的文人皆是當時書法、繪畫、詩詞等領域各領風騷、譽滿天下的時代精英,每一個都是千年難遇的文苑奇才、翰墨名家,所以后人對這一強大陣容傾慕至極,西園雅集也成為一個經典的繪畫IP。據不完全統計,著名畫家馬遠、劉松年、趙孟頫、唐寅、仇英、尤求、石濤、丁觀鵬、費以耕、張大千等人都畫過此主題。其中,唐寅的《西園雅集圖》尤為出色,這幅畫取材於李公麟的作品,對其進行變化,色彩清雅高古,佈局疏朗錯落,畫中樹木繁茂、山環水繞,再加上分佈其間的文人高士,盡顯清逸雋秀。
【詩】玉山雅集: 文采風流,照映一世
玉山雅集是江南名士、崑山富商顧瑛在自己的別墅莊園玉山草堂所舉行的系列雅集。崑山在元代屬於平江路,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崑山。雅集的主人顧瑛(1310-1369)是元代后期的江南名士,字仲瑛,號金粟道人,從他的字號中就可以看出他家境的優渥和對文雅的追求。據史料記載,顧瑛把孟嘗君視作自己的精神偶像,他淡泊名利,仗義輕財,收藏了大量的古書字畫、鍾鼎古物,經常邀請文人名士來家中赴宴唱和,他所精心營建的玉山草堂也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玉山雅集是元末吳中地區規模最大、歷史最長,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文人盛會,前后持續了十多年,大體上從至正八年(1348)到至正十九年(1359)。參與者一百多人,幾乎囊括了當時吳中地區的所有知名詩人、古文家、學者、書畫家,比如,楊維楨、倪瓚、黃公望、袁華等人都是雅集的常客。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文人,雅集還邀請到紳商、僧道、官員等社會各界名流,可謂高朋滿座,勝友如雲。從舉辦的次數和頻率來看,在詩文中有所記載的大小集會多達數十次,最多的一年舉行了二十余次。文人們或飲酒賦詩、觴詠酬唱;或揮羽清談,探究玄理;或賞鑑古玩,濡墨作畫;或攜酒遠遊、縱情山水;同時伴之以輕歌曼舞、美酒佳餚,極盡世俗人生之樂事。更為難得的是,參與玉山雅集的文人們還留下了精妙絕倫的詩歌結集《草堂雅集》,被《四庫提要》贊為「文采風流,照映一世」。據統計,至正年間的元人詩作,有大約十分之一都出自於玉山草堂,這讓人不得不感嘆玉山雅集強大的號召力和參與雅集的文人們超凡的創造力。由於玉山雅集在詩文創作方面取得了如此豐碩的成果,對當時以及之后的文壇產生了深遠影響,玉山雅集也成為留在中國文人心中永遠的詩壇神話。
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楊維楨,是玉山雅集的靈魂人物,他曾寫有《玉山雅集圖記》,據傳是為畫家張渥的《玉山雅集圖》所作的題跋。文中對玉山雅集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評價。楊維楨認為,對比東晉山陰蘭亭雅集、北宋洛陽西園雅集,他更喜歡自己所親歷的這一次玉山雅集:「夫主客交併,文酒賞會,代有之矣。而稱美於世者,僅山陰之蘭亭、洛陽之西園耳,金谷、龍山而次,弗論也。然而蘭亭過於清則隘,西園過於華則靡;清而不隘也,華而不靡也,若今玉山之集者非歟?」由此可以看出楊維楨對歷史上這些著名文人雅集的態度。
從流傳的詩文畫作來看,如果説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的召集人、參加人均為文人和風雅且有文化的政府官員的話,那麼,「玉山雅集」的參加人,則是文化人、紳商、官員等各界人士薈萃,召集人顧瑛更是集富商、文化人、名士於一身。「玉山雅集」是一個正統文化、亞文化,雅文化、俗文化匯流的「文化多元」的盛會。從這一角度看,就不難理解為何玉山雅集會在歷史中產生如此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力了。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