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廣東省港航集團:向海圖強,打造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先行者

2025-02-05 10:29

轉自:中國水運網

2025年新年伊始,廣東省重點項目、由廣東省港航集團打造的標誌性建築——廣東港航大廈舉行主體封頂儀式。大廈周邊環繞着廣州塔、海心橋、海心沙亞運場館以及「四館一場」等標誌性建築,與琶洲客運口岸東西聯動,助力廣州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將帶動廣東港口航運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歷經三年多,廣東港航大廈從規劃藍圖變為巍峨高樓,廣東省港航集團也吹響了新階段向海圖強的奮進號角。

風勁帆滿海天闊,奮楫潮湧逐浪高。作為廣東省內河航運發展排頭兵、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運輸主力軍和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先行者,廣東省港航集團不斷夯實港口航運主業轉型基礎,首家省級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平臺功能不斷擴展,海洋裝備製造產業向高端化不斷提升,加快邁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聚焦「1小時生活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2025年春運期間,廣東省港航集團駐港企業珠江船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船務」)計劃投入運力66艘,發送航班2.33萬班次,共運營13條跨境水路客運航線,預計運送旅客242.54萬人次;珠江船務增開的中山客運港至澳門氹仔碼頭航線已於1月15日起正式運營,為春運期間旅客出行提供新選擇。

珠江船務在服務構建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方面展現積極作為,建立起大灣區獨具特色的跨境「海空」交通運輸服務優勢。公司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多個核心城市往來香港市區、機場客運航線,建立了覆蓋香港本地的渡輪客運網絡,能夠提供碼頭、航線、船隊和客運代理業務等全過程的配套服務。

珠江船務全球首創直聯香港機場的「海天聯運」航線,創新打造「登船即登機」的跨境交通服務模式。公司所建設運營的廣州中心城區首個跨境水路客運口岸——廣州琶洲客運口岸,通航一年多以來,口岸營運航班近6000個班次,接待旅客超23萬人次。目前海天聯運服務航司近70家,其中支持現場辦理口岸值機(UCI)服務的航司增至23家。

近年來,珠江船務着力推動港口物流供應鏈優化升級,開闢工程物流、空運物流等新業務,以實際行動助力大灣區供應鏈物流循環暢通。實現倉儲業務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在南沙、香港兩地打造了超50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基地。

珠江船務產業佈局優化升級,是廣東省港航集團持續推動傳統主業延鏈強鏈的一個縮影。省港航集團立足主業穩健發展,推動港航投資發展項目落地——2024年7月,集團下屬廣東北江航道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中標北江上延段擴能升級項目,持續助力粵北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省重點項目南沙物流園9號倉粵港澳國際分撥中心項目進展順利;南沙江海聯運碼頭倉儲區一期工程全面圓滿竣工;汕尾「跳島遊」文旅項目成功拓展;湛江東海島至硇洲島水上交通航線完成資源整合……

通過聚焦互聯互通,廣東省港航集團還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2024年9月,集團成功競得開平市工投貨運港口有限公司51%的股權,為江門開平市激活臨港經濟新動力,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推動形成港口羣聯動協同發展格局奠定良好基礎。

唱響現代海洋牧歌 全產業鏈打造海洋牧場新模式

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廣東港航集團推進水運產業向現代化海洋經濟轉型的步伐,堅持面向深藍,向「遠」延伸戰略,大力培育發展海洋牧場主業,加快打造省級現代化海洋牧場鏈主企業。

2023年以來,廣東省港航集團組建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公司,並於2024年1月成立廣東省海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發公司」)。海發公司按照省級「四個平臺」——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漁業經濟的投資運營管理平臺,海洋產業核心投資運營平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海洋戰略資源整合平臺的定位,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行穩致遠。

廣東省港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武表示:「我們堅持陸海統籌、岸海聯動,按照‘湛江起步、佈局粵東、面向全省、聯動海南’、全產業鏈打造海洋牧場新模式的發展思路,以海洋種業和海上養殖為切入點,選準起步項目先行先試並推進落地,成功邁出海洋產業投資發展新步伐。」

2024年9月,海發公司積極推進汕尾「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科研示範項目,順利開展了波紋龍蝦吊籠試養殖實驗,填補了國內波紋龍蝦養殖的空白,是國內首個零碳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為新能源和漁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範例。

展望未來,海發公司將聚焦資源整合、善用政策,加快全產業鏈佈局。一方面,充分了解廣東海洋牧場規劃,深入分析廣東海洋牧場建設短板和痛點,整合市場優質資源,加快雷州流沙灣「1+N」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項目、海南高價魚種養殖項目等項目落地,爭取在東海島及附近海域打造涵蓋全要素的海洋牧場示範區;另一方面,通過新科技創新,新技術應用,賦能從傳統養殖向智能化、零排放循環養殖轉型,打造廣東海洋牧場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標杆。

張道武表示,要提高海洋牧場項目的「含新量」,針對行業存在產業化程度低、科技支撐引領作用不突出、種業「卡脖子」等短板,以產業急需為導向,以育種育苗和高端養殖為突破口,加大科技賦能,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加快前沿技術成果轉化,拓展海洋牧場高附加值產業與產業鏈。

構建「製造+研發」平臺推動造船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2024年年底,全國最大載客量500客位客渡船「新明珠 3」號在香港正式簽字交付。該船由廣東省港航集團旗下廣東中威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威公司」)建造,採用碳纖維材料,與金屬材料相比,碳纖維材料有重量輕、耐腐蝕等優勢;相比傳統船舶,碳纖維船航行時噪聲更低,同時能進一步節省燃油、降低維護費用,具備顯著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優勢。

綠色化和智能化是當前全球航運和造船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是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廣東省港航集團構建「製造+研發」平臺,因企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大力推動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以研發引領製造、以製造服務研發,已全面掌握了大型碳纖維船舶建造的關鍵核心技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水上客運綠色轉型引領示範,積極推動船舶裝備製造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中威公司作為先進複合材料船舶製造商,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多個突破,擁有17項專利授權,全面掌握了大型碳纖維船舶建造的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40米以上碳纖維船舶整船建造的技術空白。截至2024年10月,該公司已累計建造並交付14艘碳纖維複合材料高速船舶。數字港航也取得了自研項目駁船管理平臺、川島小程序等24個軟件著作權。港航科研也持續在船舶研發設計方面提供更多智慧方案。

廣東省港航集團還加快船隊綠色化轉型,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運力佈局。通過引進和自主研發低碳、零排放的船舶技術,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舊船舶。積極探索智能化運輸解決方案,持續優化船舶調度和運營,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加強與國內外先進造船企業及研究單位的合作,共同推動綠色船舶的研發和製造。2024年,省港航集團旗下藍海豚旅運公司投運第二艘純電動遊船,促進了「珠江遊」向綠色新能源船舶更新迭代。

目前,廣東省港航集團先后完成了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家「廣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認定、2家「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張道武表示,集團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出臺相應考覈政策,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持續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建立科研人才培養體系,提升科研團隊整體實力,致力於打造成為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先進高端船舶研發與製造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