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批港股創新高!誰在買?機構:海外因素對港股壓制有望迎來轉機

2025-02-06 11:38

2月開市以來,港股市場持續全面反彈,全年來看,恆生指數收復失地,年內指數表現翻紅。儘管港股市場全年表現震盪,但是已有一批優質港股上市公司股價走出向上趨勢行情,如金山雲、老鋪黃金、鉅子生物、中芯國際H股等公司股價頻頻創造歷史最高紀錄。

港股市場的反彈離不開國內資金的推動。數據顯示,南下資金持續大額淨流入港股市場,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主動增配港股,去年末的港股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

展望后市,機構認為海外因素對港股的壓制有望迎來轉機,處於歷史低位區間的估值具備相當吸引力。

一批港股股價創歷史新高

2月6日,港股盤中短線走高,截至發稿,恆指一度漲近1%,恆生科技指數漲超1%。

不少港股公司股價刷新歷史最高紀錄。中芯國際高開高走,股價最高達到47.65港元/股,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3777億港元。

萬億規模公司中,小米集團-W、匯豐控股等公司股價均站上歷史新高。

一些熱門港股公司如金山雲、舜宇光學科技、地平線機器人-W等股價再攀新高,熱度有增無減。

金山雲近4日股價上漲近48%,近3個月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40%。金山雲是小米集團及金山生態系統內的唯一戰略雲平臺,因AI應用概念受到市場持續關注。

AI熱度持續發酵,催化半導體板塊股價走強,中芯國際H股近4日漲幅超24%,股價刷新歷史高位,年內漲幅擴大至48.58%。

一些稀缺性高的新興消費股也受到資金追捧。

泡泡瑪特近一年累計漲幅接近5倍,公司最新股價以103.2港元的歷史最高紀錄。知名機構麥格理分析稱,泡泡瑪特在中國擁有領先地位,其在IP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往績能推動可持續增長,新興產品有巨大收入潛力。

此外,一些知名科技網絡公司股價走出低迷,迎來強勢反彈,如小米集團-W、阿里巴巴等公司年內股價漲幅接近20%,推動恆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超11%。

資金持續搶籌,基金經理加大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港股市場因外資大幅流出等原因影響,港股股價表現持續低迷,一度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不過,港股市場憑藉上市公司的多元性以及較低估值持續吸引國內資金南下淨流入。

今年1月份,南下資金持續維持大額淨流入港股,月淨流入額約1185億元,創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該數值亦為歷史月度第三高。

公募基金是增持港股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之一。中金公司數據顯示,從持倉情況上看,公募去年四季度主動增持港股,持倉佔比創2019年以來新高。去年末,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4928億元,較去年三季度4558億元增加8.1%。考慮到去年四季度港股市場整體下跌,表明公募基金有主動增配港股行為。

國泰君安證券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主動管理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實配比例為14.3%,環比提高1.9個百分點,超過2021年二季度。其中,港股的科技龍頭標的獲得主動管理基金的大幅增配,如小米集團、騰訊控股、中芯國際H股等。

不少公募基金持續增配港股優質公司,提供港股倉位。富國民裕滬港深精選基金的港股倉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87.66%提升至四季度末的92.4%,該比例為歷史之最。嘉實港股互聯網產業核心資產基金的港股倉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93.03%提升至四季度末的93.58%,再度突破歷史最高值。

匯添富滬港深新價值基金的港股倉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77.29%提升至四季度末的83.36%,刷新歷史最高值。該基金基金經理王志華表示,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繼續持有在港上市的中國績優核心資產,並保持較高倉位運作,行業上均衡配置以互聯網大型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品牌消費、創新醫藥、區域金融等,同時繼續配置符合高股息、低估值特徵的價值藍籌,並繼續挖掘商業模式堅實、核心競爭力突出、公司治理完善、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港股上市公司。

具體公司來看,港股公司中的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中國海洋石油、協鑫科技、中國鐵塔、金山雲、中芯國際H股等均獲陸港通基金不同程度增持。

機構:海外因素對港股壓制有望迎來轉機

2025年1月,港股市場表現起伏不定,恆生科技指數和恆生指數的月漲跌幅分別為5.7%和0.8%,不過1月份港股市場成交活躍度持續降低。

2月開市以來,港股市場不斷走高,展望港股后市表現,將如何演繹?

 「展望后續,港股科技板塊作為與內需深度掛鉤的核心資產之一,有望迎來估值修復機會。」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經理表示,具體來看,一是海外降息周期開啟,國內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修復趨勢明確,將從分母和分子兩端對港股形成支撐。同時,南向資金及產業資本回購「活水」持續注入,也將進一步提升港股韌性;二是全球資產配置角度,港股估值依然處於顯著低估區間,相較美國、印度等海外市場比較優勢突出;三是平臺經濟企業近年降本增效成果顯著,並持續通過發展高毛利業務等高質量增長策略增強業績確定性。同時,港股持續加大分紅、回購力度,股東回報表現可觀,后續或將迎來估值修復機會;2024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重點任務的首位,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以加快釋放消費潛力。預計對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以及平臺經濟線上及線下的消費需求形成有力拉動;四是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市盈率處於基期以來的歷史低位區間,估值具備相當吸引力。

中長期來看,恆生前海基金認為,隨着美債長端利率和美元走強的短期衝擊隨着利空出盡而告一段落,海外因素對港股的壓制有望迎來轉機。中國政策寬松或將加強,中國資產的配置吸引力將提升。后續建議關注美國通脹預期的變化以及美國新任總統就職之后政策組合拳的影響。行業配置層面,面對相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擁有穩定高股息的資產可以為投資組合提供難得的收益機會,同時,可持續關注成長賽道中對利率下行敏感型行業的機會,如互聯網、新能源車、科技硬件和生物醫藥等久期較長的板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