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故鄉煙火經濟丨「歪果仁」粉上小籠包,特種兵旅遊的風吹到了上海

2025-02-01 21:06

一到冬天,北方就燃起了冰雪熱。南方,則成了避寒遊里的「詩和遠方」。人影攢動中,有非遺花燈的巧奪天工,有大集里的「煙火氣」,也有浪漫小城的四季如歌。

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花式「整活」與雙向奔赴,是一份鄉愁,亦是中國經濟向上的一個縮影。當億萬中國人踏上回家旅程,熱鬧迴歸,「年味消費」成了這個春節的主角。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回到故鄉,記錄舌尖上的家鄉味道,尋找「熱」起來的小城故事。

外籍遊客在上海豫園蛇年彩燈下跳舞。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攝 外籍遊客在上海豫園蛇年彩燈下跳舞。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攝

在南京西路的裕興記麪館,當鮮美湯汁在舌尖輕輕爆開,那份細膩與醇厚讓來自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四位外國友人感受到了中國味道。

已在上海定居工作多年的韓國人勇熹,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自己此行邀請了三位朋友「打飛的」來上海遊玩,而品嚐地道的蘇式湯麪,遊覽豫園、外灘,參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暢玩上海迪士尼樂園一一列在三天行程中。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上海的另一番風味悄然展現,熱氣騰騰的火鍋店成為外籍遊客們的寵兒,中國年的温馨與團圓也照進了現實。「在東方文化中,火鍋代表着家人團圓,我們今天就和家人一起去吃火鍋,還準備去上海的古鎮走走看看。」在上海留學的韓國小夥子金泰奮(音)難掩與家人過春節假期的快樂。

免籤政策利好之下,「周五下班飛上海」的熱鬧延續到了首個非遺春節。餐廳內,不同國家的語言交織成一首歡快的交響曲,笑聲、讚歎聲此起彼伏。在街頭巷尾,外籍遊客們更是成爲了一道風景線。他們或手持地圖,認真尋找着下一個目的地,或站在街頭,用鏡頭記錄下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與當地居民友好互動,分享着彼此的文化與故事,讓上海這座城市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小籠紅燒肉「解饞」

「特種兵旅遊」打卡,品嚐中華美食無疑是一把打開地方文化之門的金鑰匙。

「來上海的韓國遊客,幾乎人手一份蟹粉小籠包。」萊萊小籠作為上海一家主營小籠包的特色餐廳,成為韓國遊客來上海旅遊的必打卡美食店。門店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近兩周店里的韓國客人以及各國外籍客人佔比能超過20%,最喜歡點的是招牌蟹粉鮮肉小籠,也會嘗試餛飩、豬排等本地特色菜。

萊萊小籠門店位於南京東路旅遊區附近,處在上海老石庫門街區,店里的傳統上海美食自然成爲了外籍遊客感受上海文化的窗口。萊萊小籠門店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除了國外美食網紅的推薦,不少韓國客人是被國內友人或者常駐上海的韓國朋友帶來的。」

到上海度假,在韓國人中正成為風潮。根據春秋航空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春秋航空每周從上海往返韓國首爾、釜山兩地的航班約20個班次,自2024年末起,單個航班上韓國籍客人從平均20%上升到40%至50%。每周日,從上海回釜山的航班上,韓國籍旅客大約佔到了80%。

據平臺數據觀察,韓國遊客在上海最愛烤肉、本幫江浙菜、韓國料理品類。正餐小吃之外,網紅奶茶飲品店、洗浴汗蒸等休閒娛樂商家的評價區也留下了韓國遊客的足跡。

上海本幫菜餐廳人和館負責人藍經理眼見這股熱度躥升,「近期韓國人確實數量增長很多,韓國朋友來店里必點本幫金牌紅燒肉。現在每天都有十幾桌的韓國客人,因為我們是正餐餐廳,家庭型和幾個朋友一起來的居多。」

鍾愛「蟹粉」的韓國遊客,也捧紅了「蟹粉撈飯」。「這樣的烹飪手法,他們又新奇又喜歡。」藍經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生煎包、小籠包等「地標屬性」美食也備受喜愛,「在韓國人眼里,上海差不多就等於生煎、小籠包。」

貝殼財經記者走訪看到,人和館中上海海派風情的環境和菜品,或許讓韓國遊客可以沉浸式感受本地文化。在等位區,韓國遊客之外,還有來自泰國、日本等地的客人。

「這很符合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氣質。」藍經理表示,希望這種國際美食交流、融合的氛圍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在BFC外灘楓徑市集,韓國遊客圍在餐車前掃碼購買甜辣味炸雞。攤主也有意接住這波流量,她的餐車主要售賣韓式風味小吃。一個月前,發現韓國顧客突然增多,立即將中英雙語餐單升級為韓語、中文、英文。

位於黃浦區外灘商圈的一家連鎖羊肉串門店在剛剛過去的跨年夜,接待了五六百位韓國遊客,排隊時間長達3至5個小時,韓國遊客的比例達到了70%至80%。爲了滿足韓國遊客的需求,門店不僅增加了韓文菜單,還請來了韓語老師,以便更好地服務這些遊客。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顧客的就餐體驗,也讓店員們感受到文化交流的樂趣。

數字記錄下這股「韓潮」。大眾點評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以來,平臺韓國用户日訪問量持續攀升,總訪問量環比增幅接近40%,最高單日訪問量相較免籤政策落地前增長超過300%。

遊客在上海黃浦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合影留念。 遊客在上海黃浦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合影留念。

免籤政策「東風」,「去中國過中國年」

貝殼財經記者搭乘地鐵13號線從一大會址·新天地站出站后,韓國遊客的身影穿梭其中。沿着馬當路前行,「歐巴(哥哥)」和「歐尼(姐姐)」在人羣中極具辨識度。他們手中提着各式各樣的「戰利品」:衣物、玩偶、甜點等。

馬當路306弄4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前,購票隊伍排起長龍。來自韓國的遊客金先生第一次來上海,感慨這里很時尚,這幾天也很有中國年味。沒説幾句,他便舉起手機,抱歉地示意自己預約的網約車已經抵達。

「乾淨,也親切」,韓國遊客秉女士此行對中國印象深刻,三天行程中,她參觀了魯迅故居,亦在外灘觀景。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旅遊,這幾天玩得很開心,雖然我不太知道生肖的含義,但感受到了快樂的氛圍,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貝殼財經記者在上海豫園遇到了來自俄羅斯的雅麗芙(音),在巨型的蛇形彩燈裝飾之下,雅麗芙正和朋友們觀賞燈會。

上海的街頭巷尾迎來了「歪果仁」特種兵旅遊的扎堆湧入,他們不僅成為見證濃濃中國味的重要一角,更讓上海這座小城的故事跨越國界,走向了世界。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遊客超過600萬人次,「入境第一站」的格局逐漸形成。

旅遊熱潮,離不開政策推動。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的過境免籤政策持續升級,免籤「朋友圈」不斷擴容。目前,符合條件的俄羅斯、巴西、英國、美國、加拿大等54國人員,從中國過境前往第三國(地區),可從24個省(區、市)60個對外開放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籤來華,並在規定區域停留活動不超過240小時。

上海海關統計顯示,近期韓國籍旅客入境人數顯著增長,2024年12月,上海浦東機場口岸進出境韓國籍旅客超13萬人次。根據同程旅行發佈的滬上「韓潮」指數,截至2025年1月上旬,來滬后韓國遊客最集中的區域為黃浦區。同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貝殼財經記者分析,上海市黃浦區作為海派文化的集中地,轄區內的豫園濃縮了明清兩代江南園林的精髓,外灘區域「萬國」建築羣和夜間燈光的絢麗,對於韓國遊客來説極具吸引力。此外,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也在該區域內,所以黃浦區的「韓潮」濃度特別高。

「歪果仁」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擺脫身上的「班味」,拉動了上海本地一系列消費。攜程數據顯示,自免籤政策實施以來,韓國遊客入境上海的訂單同比增長超過180%,這一增長不僅體現在餐飲業,還輻射到旅遊業、零售等多個行業。

在多個海外社交媒體上,上海迪士尼已成為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地遊客來上海旅遊的必打卡景點之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上海迪士尼樂園接待的國際遊客數量創下新高,其中來自東南亞等地的遊客人數增長最為迅猛。」

此外,滴滴數據顯示,2025年春運第一周,入境用户使用滴滴在國內打車的訂單量同比去年上漲超55%,其中來自韓國、美國和新加坡的外國用户最多。

「擠爆」外灘的璀璨燈火、漫步武康路的復古風情、探尋田子坊的藝術小巷,每一處都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入境遊高速增長已然成為2025年春節旅遊市場的一大亮點,「去中國過中國年」被不少外國人加入了旅行計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劉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