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日本央行罕見明示加息后,市場或將重回迷霧

2025-01-27 19:39

日本央行上周發出了明確的加息信號后,但當開始考慮最終的緊縮力度時,它可能會恢復其慣常的模糊指引,以保持靈活性。

去年12月,日本央行在溝通上有些笨拙,先是維持利率不變,令投資者感到意外,但隨后在傳達了下個月加息的明確信號,使得市場90%消化了這一消息,並從容應對。

不過,這種做法可能被證明是暫時的。分析師和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人士説,日本決策者擔心被市場牽着走,且不確定該央行能在不讓經濟降温的情況下能把利率提高到什麼程度。

鑑於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政策制定者不敢在每次會議前發出明確信號,而且他們對既不會使經濟降温也不會使經濟過熱的「中性」利率缺乏信心。

在日本央行去年12月的利率決定讓市場措手不及后,行長植田和男表示,在特朗普迴歸白宮之前,美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其避免加息的關鍵原因。

植田的評論被認為是鴿派的,將市場對日本央行1月加息的定價從70%推低至46%。

爲了避免再次震驚市場,日本央行隨后為1月份的加息奠定了基調,效仿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去年8月的做法。當時鮑威爾明確表示政策即將發生轉變,宣佈「調整政策的時候到了」。

提高政策透明度的代價

植田和他的副手冰見野良三在上周五加息前一周分別表示,日本央行委員會將「討論是否加息」——實際上是提前宣佈了將短期利率翻倍至0.5%的決定。

「如果沒有這些評論,1月份的加息將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Mitsubishi UFJ Morgan Stanley Securities)首席債券策略師Naomi Muguruma表示。「日本央行可能別無選擇。」

當被問及這些提前放風的舉措時,植田在上周五的利率決議后説,他們只是「提醒」市場,委員會將在每次利率審查中討論改變政策的可行性。

儘管這一策略讓日本央行順利地將其政策利率提高到17年來的最高水平,但並非沒有代價。

分析師表示,市場可能過於關注日本央行的評論,而不是審查經濟和價格數據,以判斷日本央行的下一次加息。

除了讓日本央行感到被束縛之外,發出明確的提前信號還可能違反日本法律,該法律規定由九人組成的委員會必須在每次政策會議上辯論並簽署利率決定。

「這敲響了一些警鍾,」一位前政策制定者在談到日本央行關於上周五加息的溝通時説。「市場應該成為各國央行了解經濟狀況的指南。但如果這種做法繼續下去,日本央行只會在市場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政策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日本央行恢復模稜兩可的另一個原因是緊縮的終點不確定。

日本央行工作人員估計,日本的名義中性利率在1%至2.5%之間。儘管到目前為止,在政策利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這還不是一個因素,但再加息兩次將使利率降至該區間的底部——許多分析師將其視為中性利率。

事實上,雖然植田聲稱日本央行決心繼續加息,但植田上周五幾乎沒有提供有關未來加息速度或時機的線索,並表示很難實時確定日本的中性利率。

「由於日本央行不知道中性利率的確切位置,所以每次加息后都必須等待大約六個月才能檢查經濟的健康狀況,」Totan 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Izuru Kato表示。「只有在判斷中性利率還很遙遠之后,纔會再次加息。」

隨着日本央行進一步加息,其他複雜因素也在浮現,這可能會增加該央行在試圖説服公眾繼續推高借貸成本方面的挑戰。

日本央行以工資持續增長的前景為由為上周五的加息辯護,但不確定消費是否能夠承受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

特朗普威脅提高關税可能會對日本依賴出口的經濟和商業情緒造成壓力。

「日本央行的手似乎越來越被管理價格壓力、再通脹努力和市場預期的複雜任務所束縛,」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Frederic Neumann表示,並補充説,圍繞特朗普政策的風險不容忽視,「這些都轉化為未來政策利率路徑的更大可變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