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內外需求共振,如何看待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

2025-01-27 10:20

近期,國內外企業正加速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推動這一前沿技術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

一方面,海外人形機器人龍頭特斯拉的CEO近日給出了較積極的量產展望,以及英偉達在CES全球消費電子展上介紹其在人形機器人方向的佈局。另一方面,國內廠商也在積極推動技術升級和市場落地。

隨着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期,有望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產業升級的新賽道。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給出積極的量產預期

特斯拉CEO在近期的採訪中表示,其人形機器人Optimus預計將在2025-2026年逐步開始量產。若進展順利,2025年產量有望達到數千台,而2026年產量將增長10倍,達到數萬台。

從技術可行性上看,Optimus不僅在運動控制、功能仿生等方面持續優化,還計劃通過特斯拉的供應鏈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在未來持續降低生產成本,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製造業、物流行業以及家庭服務等領域。

英偉達入局,為具身智能提供高質量數據

在今年的CES大會上,英偉達發佈了Cosmos世界模型。該模型能夠定製化生成大量合成數據,從而彌補機器人領域數據獲取難、數據量不足的短板,幫助開發者更高效地訓練和評估現有模型。

目前,已有1X Technologies、Agility、Figure.ai、傅利葉智能等國內外多家俱身智能廠商將Cosmos平臺應用於自身的開發流程中。

國內廠商積極推動,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除此之外,國內的人形機器人廠商也在積極推動技術升級和市場落地,成為全球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

1月16日,宇樹科技更新了人形機器人G1的運動視頻,在行走與奔跑能力上實現了顯著升級,平衡力與柔順水平大幅提升。

國內車企亦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如廣汽發佈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小鵬在AI科技日上亮相AI機器人Iron等。隨着國內廠商的持續發力,中國市場的人形機器人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機器人市場,不僅產業規模相對靠前,還擁有完善的汽車生產產業鏈和高度成熟的自動化零部件供應體系。這些優勢為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落地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機器人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關注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聚焦我國機器人領域的核心力量。

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的構成行業主要包括機械設備、計算機和電力設備,佈局機器人本體零部件、算法控制以及電池動力模塊等關鍵領域。

未來,隨着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拓展,跟蹤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的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聯接A/C:020972/020973)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圖: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的加權方式

image

注:本文所提到的公司僅用於呈現機器人領域客觀新聞,不作為個股推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