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7 11:38
「A+H」上市持續升溫。
2025年年初至1月24日,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已有9家A股公司披露擬赴港上市事宜或已遞表港交所。而在2024年全年,所對應的數字為12家。
在2025年擬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和輝光電、峰岹科技、邁威生物均為科創板公司。從所屬板塊來看,和輝光電、峰岹科技、均勝電子均屬於電子板塊;食品領域包括安井食品、海天味業;醫藥生物領域則有邁威生物、恆瑞醫藥;非銀金融領域的南華期貨也計劃赴港上市。
企業謀求境外融資、擴大海外產能等
「港股市場制度靈活,上市程序相對便捷,上市時間周期短,可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和方式,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即便部分企業資金充裕仍選擇赴港融資,是因為港股市場流動性強,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大規模資金,用於戰略擴張、技術研發等,為企業長遠發展儲備力量。」支培元表示。
專注AMOLED顯示面板的和輝光電於2025年1月17日晚披露宣佈赴港上市計劃。該公司董祕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赴港上市的核心動力在於提升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並藉此加強高端AMOLED面板的產能。」
從事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的峰岹科技於2025年1月16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書。其表示,此次赴港上市將有利於該公司該拓寬融資渠道和拓展海外市場。
「我們的海外市場目前正在拓展中,直接收入相對較少。目前已有海外終端客户,主要還是工業、電動工具類場景,暫無汽車相關客户。」峰岹科技董祕辦相關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謀求港股上市的A股公司中,三花智控、均勝電子均為A股汽車產業鏈細分領域龍頭。其中,三花智控為全球最大的製冷空調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領先的汽車管理系統零部件製造商;均勝電子則為國內最大的智能汽車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
從海外佈局來看,三花智控在美國、墨西哥、波蘭、越南亦均設有生產或研發分支。2024年半年度,三花智控的境外營收為58.50億元,佔總營收比例42.77%。
均勝電子在匈牙利、墨西哥等地設有海外配套製造業基地;其同期的境外營收為208.5億元,佔總營收比例76.99%。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這兩家公司的H股募資計劃紛紛提到向海外產能擴充。其中,三花智控在H股招股書中提出,計劃提升如墨西哥、波蘭兩地的產能;均勝電子則在H股招股書提到,將募集資金擴建東南亞生產基地,同時繼續募集資金優化整合公司在全球的產能分配。
「由於當下全球宏觀環境影響,不少全球化佈局的企業均試圖通過大量融資進行全球化投資和佈局,實現在海外本土的配套能力, 也能綁定海外利益鏈條。」有汽車電子領域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A+H」兩地上市背后機遇與挑戰共存
「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謀求港股上市,背后既是相關企業的戰略佈局,也與極為深厚的政策支持密切相關。」有國內頭部證券公司境外投融資負責人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24年4月12日,新「國九條」明確提出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拓寬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渠道,提升境外上市備案管理質效等多條利好政策;2024年10月18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聯交所作出聯合聲明,宣佈將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等。
兩地一系列政策提振了港股投資者的信心與積極性。光大證券國際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的港股扭轉四年跌勢,香港恆生指數全年上漲17.67%。2025年初截至1月24日收盤則繼續上漲6.24%,至20066.19點。
港股的IPO市場也恢復一定活力。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曾公開一組數據,2024年香港市場迎來71宗新股上市,總共募資870億港元,港股新股集資額的全球排名回升至第四名。
另據瑞銀估計,2025年將有近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高盛、摩根等國際投行則預計2025年港交所IPO在90家左右,募資總額突破1200億港元。
「但企業謀求港股上市也面臨着諸多風險與挑戰。」該境外投融資負責人進一步提到,首先是估值壓力,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通常高於港股市場。如果投資者認為港股的估值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就可能會對A股的高估值產生質疑,導致A股股價面臨調整壓力。
二是雙重監管壓力。A股公司赴港上市需要同時遵守兩地市場的法律法規,包括不同的會計標準、信息披露要求等;三是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波動。A股公司赴港上市后,將面臨來自全球各地企業的競爭,需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和資金。
「對謀求港股上市的A股公司來説,需要特別注意專業做空機構的做空,這與A股市場環境非常不同。」該負責人表示,「應對之法除了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和投資者關係維護外,企業自身的硬實力和守法守規纔是關鍵。」
「AH股折溢價」受業內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收盤,共166只A股證券較其港股溢價;其中,浙江世寶、弘業期貨、京城股份溢價率居前,溢價率依次為331.62%、289.51%、275.76%。
從AH股溢價指數(HSAHP)的走勢來看,隨着港股市場整體行情與企業估值走高,2025年初截至1月24日總共17個交易日內,AH股溢價指數已下跌2.03%至140.09點,意味着A股整體較H股溢價40.09%,A股相對於H股的溢價幅度在縮小。
「對於兩地市場的投資者來説,可以關注「AH股折溢價」套利機制,利用A股和港股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進行套利操作。」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有國金證券投資顧問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A股和H股在分紅方面遵循「同股同權」的原則,即持有A股和H股的同一股票的投資者在公司分紅時享有相同的權利。
不過,儘管分紅金額相同,但在税收待遇上存在一些差異。A股的税收待遇根據持股時間有所不同,而H股的税收待遇相對固定。「對於長期投資者,A股的税收優勢更為明顯;而對於短期投資者,港股的稅后股息率通常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