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6 13:14
1月24日,亞盛醫藥發佈公告稱已於美國時間1月23日,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據此前發佈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定價信息,亞盛醫藥計劃以20.34美元的價格發行730萬股美國存托股份,募資1.5億美元。按照擬議的價格,亞盛醫藥完全攤薄估值將達到18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亞盛醫藥已於2019年10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此次美股上市后,亞盛醫藥成爲了繼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再鼎醫藥后的第4家港美兩地上市創新葯企。
從亞盛醫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可以看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包括:獲得額外資本以支持運營、為美國存托股票(ADS)創建公開市場、提高在市場中的知名度,併爲公司及其股東未來進入公開股本市場提供便利。
2024年,亞盛醫藥迎來了多個高光時刻,從首次扭虧為盈,到與武田製藥的BD交易,而這也是中國Biotech在過去一年的縮影。據最新的財報預告,多家Biotech宣佈在2024年實現了盈利;部分頭部Biotech也宣佈2025年將是其扭虧為盈之年。
當下,選擇美股上市的亞盛醫藥正在」猛踩油門「,其近期的一系列動作又是否能為尚在努力的中國Biotech提供參考?
01
拐點將至
2025年剛至,中國Biotech就接連達成了數筆BD交易。
1月14日,宜聯生物宣佈與阿斯利康達成合作,共同探索YL201和度伐利尤單抗的聯用潛力。
1月13日,先聲藥業對外宣佈,子公司先聲再明與艾伯維就在研候選藥物SIM0500達成許可選擇協議。
1月2日,信達生物宣佈與羅氏製藥就IBI3009達成全球獨家合作與許可協議,授予羅氏IBI3009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益。
行業內有人認為2025年將是中國Biotech的回暖之年。一方面是由於BD交易接二連三地傳出;另一方面是,在前不久的2025JPM大會上,多家頭部Biotech宣佈2025年將實現盈利,為眾多Biotech打上了一支」強心劑「。
其中,再鼎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瑩表示,2025年將是再鼎醫藥迎來轉折蜕變的開始,未來兩年,bemarituzumab、KarXT、TTFields三款具備重磅藥物潛力的產品有望進入商業化階段,為公司的蜕變發展提供全新助力。並宣佈,再鼎醫藥將於2025年底實現現金盈利,並在2028年實現20億美元營收。
信達生物也同樣披露了多款在研重磅產品的最新進展,並預計2025年將有6個新葯品種的上市。且表示,隨着這些產品的陸續商業化,公司2027年實現國內產品收入200億元目標的信心愈加堅定。
此外,「燒錢一哥」百濟神州也將迎來轉折點,其預計將在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
這些消息都意味着,中國走得最快的一批Biotech,已經或是即將「上岸」。這無疑能夠提升后繼者們的信心,同時也向海外投資者們展現中國Biotech的已有實力。
實際上,早在2024年半年報中,百濟神州就透露二季度單季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后的經營利潤為4800萬美元。從產品收益來看,百濟神州扭轉業績離不開澤布替尼(百悦澤)和替雷利珠單抗(百澤安)這兩款重磅產品。前者澤布替尼是首個國產十億美元分子,2024年前三季度澤布替尼的銷售額已超129億元。另一款替雷利珠單抗的銷售額在前三季度也已經突破了33億元,並且在去年10月該產品已在美國商業化上市,后續產品銷售有望進一步放量。
除了產品收益,BD收入也是2024年中國Biotech逆風翻盤的推動力。
據亞盛醫藥公佈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亞盛醫藥營收為8.24億元,同比增長477%;淨利潤為1.63億元,這是自2009年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其中,其與武田製藥進行的BD交易,就貢獻了87%的營業收入。
無獨有偶,2023年12月百利天恆以高達83億美元的總交易額,將其研發的雙抗ADC藥物BL-B01D1除中國大陸外的全球權益授予BMS。2024年上半年該交易的首付款到賬,促使百利天恆營收從2023年上半年的3.11億元上漲到2024年的55.53億元,同比增長1685.19%;同時實現歸母淨利潤44.66億元,首度扭虧為盈。
此外,據多家企業發佈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中國Biotech回暖跡象已現。
1月18日,神州細胞發佈2024年度業績預盈公告:過去一年中取得了顯著的業績增長,預計2024年全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9000到1.3億元。
1月18日,科興生物製藥發佈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在連續虧損2年后,終於有望扭虧為盈,實現歸母淨利潤3,000萬元左右。
1月20日,百利天恆公佈2024年全年業績預告,2024年全年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3.6億元。
隨着中國生物科技的創新能力逐漸受到國際認可,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機構和跨國藥企將目光轉向中國,以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和創新療法。比如,RA Capital高管表示,中國的生物科技項目正被納入其投資框架,成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但不管是藥品銷售,還是出海交易、投融資,頭部企業的集中度都大幅度提升,也就意味着儘管大小Biotech的分化愈加明顯。
02
真正的創新才能穿過泡沫
亞盛醫藥屬於正在爬坡中的Biotech。目前,其僅有一款商業化產品,奧雷巴替尼,該藥是一種新型口服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也是國內首個上市的第三代TKI。
奧雷巴替尼是亞盛醫藥於2016年收購順健生物收購時所得,並於2021年11月獲批首個適應症,成為國內首款用於治療TKI耐藥且伴有T315I突變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的藥物。2023年11月,奧雷巴替尼的適應症進一步拓展至一代和二代TKI耐藥和/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
值得關注的是,憑藉奧雷巴替尼這一款產品,亞盛也成爲了醫保以價換量的受益者。2024年11月,奧雷巴替尼新適應症通過簡易續約方式納入國家醫保,意味着目前該藥已上市的所有適應症均已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從財報上來看,2024年上半年,奧雷巴替尼銷售收入1.13億元,環比增長120%,同比增長5%。外界預測,2024年及2025年銷售額預計將達到2.18和4.78億元。
除了奧雷巴替尼,亞盛醫藥的在研管線同樣充滿競爭力。其第二款候選藥物Lisaftoclax(APG-2575)是一種BCL-2抑制劑,正在開發用於治療復發和/或難治性慢性/小淋巴細胞白血病及其他血液惡性腫瘤。
而目前,全球僅有一款Bcl-2抑制劑獲批,即艾伯維的Venetoclax,該藥在2023年銷售額達到了23億美元。但多項臨牀數據表明,亞盛醫藥的Lisaftoclax在安全性等關鍵指標上表現優異,超越Venetoclax,這使其上市后具備打破現有市場格局、衝擊Venetoclax壟斷地位的實力,並有望成為亞盛醫藥繼奧雷巴替尼之后的下一個十億美元分子。
此外,亞盛醫藥在研管線中的MDM2-p53抑制劑APG-115、Bcl-2/Bcl-xL抑制劑APG-1252、EED抑制劑APG-5918,以及FAK/ALK/ROS1抑制劑APG-2449都具備全球"First-in-class"潛力,有望在未來的全球醫藥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由此可見,寒冬之下,確定性成為資本考量的重要因素,想要得到投資者的追捧,實實在在的競爭力是關鍵。
03
亞盛醫藥的陽謀
此次赴美上市,亞盛醫藥計劃通過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S)來籌集資金,而此次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其在研藥物的臨牀試驗,以及拓展其在全球市場的業務佈局。其中包括:
約5000萬至6000萬美元將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NDA 批准,併爲在中國的商業化上市做準備。
約3000萬至4000萬美元用於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推進奧雷巴替尼(Olverembatinib)臨牀開發,包括完成POLARIS-2 的招募,尋求監管機構批准在多個國家增加新的試驗地點。
約1000萬至2000萬美元用於資助其他候選產品的研發,包括完成 APG-5918 在貧血症方面的I期臨牀試驗,尋求批准啟動Alrizomadlin的註冊試驗;
約1000萬至3000萬美元用於開發未來管道計劃以及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從港股市場來看,近年來,受困於該市場對醫藥企業給予的估值偏低,流動性差等因素影響,不少醫藥企業融資功能受阻,一度出現了私有化退市的浪潮。亞盛醫藥選擇赴美二次上市,能夠提前應對港股市場的挑戰。此外,美股市場對創新葯企的估值普遍偏高,赴美上市意味着亞盛醫藥能夠實現價值的重估,從而進一步獲得市場的關注和支持。
但亞盛醫藥更多的野心或許在於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
從此前的行動來看,亞盛醫藥將奧雷巴替尼的中國外權利獨家許可給武田製藥后,又同意武田製藥以7500萬美元入股亞盛醫藥7.7%的股份,顯然雙方打算進行更加長期深入的合作。
而亞盛醫藥看中的正是武田在國際市場的佈局和商業化能力。據亞盛醫藥方面表示,與武田製藥的合作,將有利於擴大奧雷巴替尼在全世界的影響,並可加速推進其在全球的註冊III期臨牀的開展。
當下,亞盛醫藥美股上市或許更多的也是想拓展海外市場,融入全球生物科技產業鏈。目前亞盛醫藥已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及歐洲開展40多項臨牀試驗,其中包括13項註冊臨牀研究。
其實,從創立之初,亞盛醫藥就已瞄準全球市場。亞盛醫藥董事長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表示「亞盛始終堅持兩點:一是真正的原創;二是瞄準全球市場。」
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當前正處在一個充滿希望,但又具有不確定性的時期。雖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潛力依然存在,但國際環境的變化給Biotech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選擇,尋求在變革中突圍的道路。亞盛醫藥的產品佈局、出海及商業化或許能為中國Biotech的生存提供範本。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公眾號發佈的各類文章重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會刪除。
(轉自:求實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