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九家光伏玻璃企業倡議抵制「白砒霜」:惡性競爭侵蝕行業根基

2025-01-26 12:44

在光伏行業遭遇「寒冬」之際,惡性競爭已從主產業鏈各環節蔓延至輔材環節,特別是光伏玻璃領域。

近日,九家光伏玻璃企業聯合發佈的《光伏玻璃行業拒絕惡性競爭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在網絡流傳。該《倡議書》直指市場中出現一些的不良現象:部分廠家漠視法律法規、社會道德,棄人民羣眾健康安全而不顧,使用價格低廉但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稱「白砒霜」)作為光伏玻璃澄清劑。

提出倡議的九家光伏玻璃企業分別為彩虹新能源(0438.HK)、亞瑪頓(002623.SZ)、福萊特(601865.SH,06865.HK)、安彩高科(600207.SH)、旗濱集團(601636.SH)旗下湖南旗濱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新福興硅科技有限公司、凱盛新能(600876.SH,01108.HK)、信義光能(00968.HK)、南玻A(000012.SZ)。

經《中國經營報》記者求證,《倡議書》內容屬實。上述一家光伏玻璃企業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光伏行業上下游普遍處於虧損狀態,光伏組件企業基於自身的經營壓力也更加重視管控原料採購的成本。在此背景下,光伏玻璃企業作為供應商進一步承壓,有的企業便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低價惡性競爭,並一再降低成本、突破底線,利用三氧化二砷作為光伏玻璃澄清劑。」

該高管指出,這是一種對光伏玻璃行業和整個光伏產業影響惡劣的行為。

據介紹,光伏玻璃企業常用的澄清劑為焦銻酸鈉,是光伏玻璃製造過程中的關鍵材料,可有效提升透光率及產品質量。「然而,隨着銻價大幅上漲,焦銻酸鈉成本在光伏玻璃生產成本中佔比進一步提升,有的企業便利用三氧化二砷對焦銻酸鈉進行替代。而三氧化二砷是一種國家嚴格管制使用的劇毒物質,企業不合規不合法地使用將對環境和工人健康可能造成嚴重傷害。」該高管説。

「這還將對光伏玻璃下游的光伏組件環節產生不利影響。」上述高管表示,光伏組件屬於出口型產品,一旦出口到歐盟及其他地區,出現不符合標準的情況,將面臨大規模被召回的風險,這勢必會嚴重損害中國光伏製造的國際品牌形象,以及中國作為光伏大國的聲譽。

《倡議書》強調,在玻璃配方中加入「白砒霜」,不僅對環境和產品質量構成嚴重威脅,還嚴重違背了行業道德和法律法規,擾亂市場的正常秩序,引發惡性競爭。同時,這種依靠降低產品質量標準、忽視環境與安全責任的惡性競爭行為,是對行業可持續發展根基的侵蝕。

上述高管説:「目前,我國光伏玻璃行業對此非常重視,因此自覺聯合抵制這種違背商業規則的行為。」

九家企業在《倡議書》中還進一步提出,要加強質量自律,提高違法成本。全體光伏玻璃生產企業應嚴格遵循國家相關質量標準和環保要求,堅決杜絕在產品中使用三氧化二砷等有害元素。同時,行業協會、光伏組件企業、終端客户、監管部門應共同發力,對於違規使用有害元素、參與惡性競爭的企業,通過完善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實施嚴厲的經濟處罰、信用懲戒等措施,使其違法成本遠遠高於非法所得,從而形成強大的威懾力,遏制不良行為的發生,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九家企業還建議,光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共同抵制含有害元素的光伏玻璃產品及企業進入市場流通環節。下游組件企業和終端客户在採購過程中,應加強對產品成分的檢測與把關,優先選擇秉持環保理念、產品質量過硬的供應商,並及時向行業協會和監管部門舉報不良產品與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光伏玻璃企業將三氧化二砷用作光伏玻璃澄清劑的情形並不具有普遍性。另一家參與倡議的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老牌光伏玻璃生產廠家基本不會使用三氧化二砷,新入行的企業纔敢這麼做,現在只有個別企業使用。」

記者注意到,上述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在光伏主產業鏈各製造環節深陷供需錯配困境的同時,光伏玻璃也出現供過於求,企業的經營業績普遍面臨虧損或下滑的困境。

以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為例,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38億元到10.76億元,同比減少61%到66%。

福萊特方面表示,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組件出貨量持續低迷,同時光伏玻璃產能供應充足,導致光伏玻璃出現供過於求情況。受此影響,光伏玻璃銷售價格較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導致公司淨利潤大幅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4年10月以來,相關部門通過一系列舉措促進供需格局改善,防止和化解光伏產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問題。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和協調下,企業通過自律減產,抵制低價中標,以期改變行業生態。

2025年1月24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進一步作出「反內卷」行動,宣佈將針對光伏組件組織開展質量抽檢。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表示,當前,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光伏行業陷入「內卷式」惡性競爭,特別受企業虧損運營影響,光伏組件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響應行業呼籲,擬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權威第三方質檢機構,針對組件產品特別是分佈式市場的光伏組件開展質量抽檢工作。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