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5 22:02
作者 | Dividend Sensei
編譯 | 華爾街大事件
亞馬遜(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MZN)是歷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成長型股票之一,但它多年來一直萎靡不振,給長期投資者帶來了很多挫敗感。
錯失亞馬遜的3年
近年來,我已經推薦了數十次亞馬遜,因為它的估值不斷下降,增長前景強勁。
若自七年前開始算起,將所有推薦次數都計算在內,亞馬遜平均年回報率達到 18%。而同期,標準普爾 12 個月的平均回報率為 16%。
當然,耐心的投資者在過去兩年中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亞馬遜的回報率是納斯達克指數的兩倍,標準普爾指數幾乎是三倍,表現略優於Mag7。
鑑於 NVDA 在那段時間內增長了8倍,亞馬遜的表現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而投資祕訣就是:在每次股價低迷時買入亞馬遜!
繼續等待亞馬遜機會的五大原因
原因一:以優惠的價格實現高速增長
以公平的價值購買一家出色的公司,比以優惠的價格購買一家公平的公司要好。
以合理價格買入一家卓越公司,勝過以優惠價格買入一家普通公司;而我更傾向於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買入一家卓越公司。
基本面上,根據 75 位以亞馬遜為生的分析師的共識中位數,作為一家到 2029 年每股自由現金流增長 33.6% 的 AA 級公司,亞馬遜的歷史估值被低估了 40%。
亞馬遜被嚴重低估,即使反彈至 252 美元,上漲 8%(如收益超出預期,加上股息/回購公告),該股仍將低估 35%,依然是超值買入的好時機。
即使從這里反彈 41% 至 329 美元,亞馬遜也將成為一個強勁的買入點(較歷史公允價值有 25% 的折扣)。得益於亞馬遜的高速增長,亞馬遜的公允價值每周都在穩步上升,這意味着如果它如預期般增長並恢復到 25.52 倍經營現金流的歷史公允價值,那麼未來 12 個月 66% 的反彈將是 100% 的基本面證明的。
這不是一個預測,只是基於無泡沫情況下的合理推斷。
原因二:難以置信的短期回報潛力
2025 年上漲潛力為 57%
到 2026 年,上漲潛力為 87%
到 2027 年,上漲潛力為 127%
亞馬遜在未來三年內提供類似巴菲特的回報潛力,這是每個人都知道(也是大多數人喜歡)的藍籌交易。
原因三:非凡的長期回報潛力
未來 5 年 4 倍的回報潛力
AMZN 33% 的年回報率潛力將延長至 2029 年,即五年時間框架。
目前雖然只有少數分析師願意估計 Amazon 到 2030 年的基本面,但以下是我們可用數據的增長率。
亞馬遜目前對 2029 年的銷售增長共識為 11%。
即使在 2030 年,預計銷售額也將增長 9%,收益增長 12%,經營現金流(股價 20 年來追蹤的第一大指標)增長 17%。
而這並未考慮回購可能導致的每股年增長率下降 1% 至 3%。
換句話説,即使在 2030 年,也就是六年后,現金流/股票也可能出現 18% 到 20% 的增長。
如果亞馬遜支付 1% 到 2% 的股息,那麼總回報潛力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9% 到 22%,甚至從現在開始的六年后也是如此。
假設這些 FactSet 共識數字正確,至少六年具有類似巴菲特的回報潛力。
到 2030 年,392% 的共識總回報潛力。
到 2030 年底,今天投資的 1 美元可能會變成近 5 美元。
這是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潛力。但是,亞馬遜將如何保持比 SA 快得多的每股現金流增長——大約是 SA 的兩倍 2 倍呢?
理由四:未來科技的不可思議的可選性
鑑於分析師目前預計六年后銷售額將達到 1.13 萬億美元,因此在 2029 年或 2030 年之后以每年 9% 至 10% 的速度增長可能具有挑戰性。
就上下文而言,這是 2023 年美國信用卡債務消費者的總金額。
但可以預計到 2029 年,亞馬遜的銷售額增長仍將保持在兩位數,到 2030 年將接近 10%。未來五年的累計共識銷售額將達到 5.5 萬億美元,產生 7200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
那麼,像亞馬遜這樣規模龐大(2025 年共識銷售額超 6000 億美元)的公司,如何將 10% 的銷售增長轉化為 21% 的自由現金流呢?答案在於利潤率的提升。
亞馬遜的利潤率預計在六年內以 8% - 20%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公司如何實現利潤率增長?
關鍵在於,讓銷售額的增長速度超過成本的增長速度。
以人工成本為例,美國經濟的 70% 是服務業,服務經濟成本的 70% 是勞動力,也就是説,總業務成本的 49% 是人工。假設一家公司有 100 名員工,創造了 1 億美元的銷售額。
在美國,標準普爾公司的平均每位員工銷售額為 50 萬美元。一些科技巨頭公司,每位員工能創造高達 200 萬美元的收入。
美國排名第一的公司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VICI Properties(VICI),每位員工創造價值 1.33 億美元,世界上表現最佳的公司是 Rajesh Exports,每個員工創造收入接近 3 億美元。
目前美國工資增長率為 3.9%,已降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如果工資以 4% 的速度增長,公司就需要將銷售額增加 4% 以維持利潤率;若在員工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將銷售額增長 5%,那麼利潤和利潤率就會增加。如下圖:AI 如何提高利潤率的一些示例
這就是為什麼人工智能有望提高除兩個行業外的所有行業的利潤率,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每年利潤率增長 1%)。
換句話説,只要實物商品的效率和生產力與更高效的員工相匹配,利潤率就可以無限期地提高。
高盛認為,從 2027 年到 2037 年,美國 1.6% 的長期生產率基準將上升 0.3% - 2.9%,達到 1.9% - 4.5%;3.1% 的基準情況意味着 3.3% 的 GDP 增長(忽略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出)。
Stargate 項目現在預計每年價值 1250 億美元,預計每年價值 1250 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預計到 2026 年超大規模人工智能的年度支出將達到 3360 億美元,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出(僅 7 家公司每年就支出 5000 億美元)對 GDP 的提升作用顯著,僅這 7 家公司的人工智能支出就能使每年 GDP 增長 1.7% 。
利潤率隨時間增長的另一種方式:利潤更高的企業實現更強勁的增長
標準普爾的利潤率創下歷史新高,因為大型科技公司的利潤率處於歷史高位,且大型科技公司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標準普爾的其他公司,所以大型科技公司在標準普爾市值中的佔比(約 50% 且持續上升)不斷提高,進而提升了標準普爾的整體利潤率。
亞馬遜也是如此,其利潤率最高的業務(AWS 和廣告)正是增長最快的業務。
亞馬遜的增長潛力不僅僅體現在利潤率的擴大上。
它還在多個潛在的萬億級市場進行投資,如數字零售、第三方物流(到 2030 年每年超 1 萬億美元)、卡車運輸(到 2030 年每年 3 萬億美元)、機器人出租車(到 2030 年每年高達 11 萬億美元)、機器人技術(到 2050 年每年超 7 萬億美元)、醫療保健(僅美國每年支出超 5 萬億美元)以及人工智能。
Amazon 擁有巨大的未來技術增長機會,年銷售額達數十萬億。花旗集團估計,到 2050 年,僅人形機器人市場每年就可達 7 萬億美元。
亞馬遜的增長跑道漫長而強大,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可選性。即便其中某些業務未能成功,沒有機器人出租車業務,特斯拉可能只是一家普通汽車公司;而沒有機器人出租車業務,亞馬遜依舊是亞馬遜!
原因 5:2025 年可能進行回購和派息
分析師預計,到 2030 年,亞馬遜經債務調整后(包括租賃義務)的現金儲備將超過 5000 億美元,現金總額將超過 1 萬億美元。若亞馬遜如預期般增長,它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坐擁 1 萬億美元現金的公司。
屆時,公司每年可從美國國庫券中獲得 180 億美元的淨利息收入,即每月 15 億美元,每周近 4 億美元。此前,蘋果(AAPL)在啟動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現金返還計劃前,現金儲備達到 2500 億美元,而到 2028 年年中,亞馬遜有望超過這一現金水平。
此外,亞馬遜有望在 2030 年或之前成為 AAA 級公司。谷歌(Alphabet,GOOG、GOOGL)、微軟(Microsoft,MSFT)、元(Meta,META)、英偉達(Nvidia,NVDA)和蘋果(Apple,AAPL)都支付股息,並進行大規模股票回購。網飛(Netflix,NFLX)剛剛批准了 150 億美元的回購計劃。
亞馬遜呢?在 2022 年 3 月,它授權了 100 億美元的回購。
近年來,亞馬遜的股權競爭呈爆發式增長,在疫情期間,其員工數量大幅增加,因此隨着時間推移,通過回購來減少股票數量是合理的。
那麼股息方面呢?像 DGRO 這樣的熱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一旦亞馬遜宣佈股息,就會將其納入指數基金,這或許就是元(Meta)和谷歌(Alphabet)在宣佈股息當天股價上漲 10% - 20%,並提高回購授權的原因。如果亞馬遜股息的增長接近分析師預期,那麼這在數學上是必然的。
我相信,2025 年亞馬遜會在財報發佈會上宣佈股息,畢竟第四季度是歷史上商品銷售最火爆的季度,若要最大化股息公告的影響力,1 月 30 日的第四季度財報發佈之時將是最佳時機。
風險狀況:亞馬遜並不適合所有人
亞馬遜看似勢不可擋,但沒有一家公司是絕對 「穩賺不賠」 的。那麼,是什麼可能讓一家在雲計算、數字零售、廣告、流媒體等諸多關鍵領域擁有巨大市場份額的公司發展受阻呢?Temu 的出現展示了全球新貴如何挑戰亞馬遜的價值主張。Temu 允許中國工廠直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產品,有時價格比亞馬遜便宜 10 倍。雖然我看重亞馬遜 Prime 會員服務的便利性,以及能輕松快速退回有缺陷或不符合預期商品的優勢,Temu 也有退貨政策,只是相較於亞馬遜,其退貨流程更復雜、不夠便捷。但關鍵在於,在一個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盛行的時代,小公司也能創造奇蹟,亞馬遜可能會失去其競爭優勢。
另外,我們不能忽視,塔吉特(Target,TGT)和沃爾瑪(Walmart,WMT)等商業巨頭如今已複製了亞馬遜 Prime 會員服務模式。即便 Temu 未來不一定能超越亞馬遜,沃爾瑪也足以與之競爭。
再者,即使亞馬遜在 2030 年實現預期的 17% 的複合年增長率(屆時複合年增長率超 30%),它也可能成為政府監管機構關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