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的董事長方洪波簽發簡化工作6條禁令,「最牛經理人」身家115億元

2025-01-24 23:53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彭雪 編|深海

1月22日,網傳的美的集團內部文件引發熱議,文件向中國境內員工提出了簡化工作方式的六大要求。

美的集團2025年的經營思路「以簡化促增長,以自我顛覆直面挑戰」也體現了簡化。

雷達財經注意到,方洪波有着「最牛經理人」之稱。其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后,帶領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隨着美的集團業績的增長,方洪波的財富也在不斷增加。《2024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方洪波以115億元財富位列454名。

美的集團追求「大道至簡」

1月22日,網傳美的集團內部文件引發熱議。該文件由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簽發,稱「任何不以用户、業務、一線為中心,不產生價值,不增加收入的工作都屬於表演式工作,需要全員果斷簡化」。

文件向中國境內員工提出簡化工作方式的六大要求:1、內部溝通嚴禁PPT,其他如用PPT,一律要求白底黑字一頁以內。2、嚴禁他人代寫材料,包括董事長、總裁在內,自己的材料自己寫。3、嚴禁下班時間開會,嚴禁形式主義加班。4、嚴禁微信羣內喊口號、舉拳頭等形式主義,減少微信羣。5、嚴禁手工發日報,管理者帶頭使用數字化看板。6、嚴禁內部送禮,嚴禁除規定團建活動以外的吃吃喝喝。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美的內部人員證實此文件確係內部文件。

多數網友贊成此項文件,認為簡化工作方式值得推廣。少數網友擔心此項工作能推行多久,是否最后會迴歸現狀。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美的集團1月23日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對「公司2025年的發展思路如何」的回答也體現了要簡化不必要程序的意思。

美的集團稱2025年,公司的經營思路是「以簡化促增長,以自我顛覆直面挑戰」。

「在漫長的新周期,成績是暫時的,挑戰和風險纔是常態。我們要鼓勵創新,不害怕失敗,尋找產品力、創新力、用户思維等痼疾的破解之道,尤其在面對環境和企業的複雜變化時,關鍵是要簡化大腦,我們簡單,世界就簡單,我們複雜,世界也會像迷宮一樣複雜,我們要尋找簡單的答案,馬上行動,以美的自身變革創新的小周期來應對宏觀環境的大周期。以簡化促增長,遵循簡單的道理和邏輯,以自我革命的決心迎接挑戰,要大膽出清、加速出清,只有簡化才能促增長。」美的集團稱。

美的集團稱,以簡化促增長,遵循簡單的道理和邏輯,以自我革命的決心迎接挑戰,要大膽出清、加速出清,只有簡化才能促增長。

在業務層面,簡化業務模式、業務結構,如事業部產品公司要清楚定位、明確分工;出清冗余,品類簡化,SKU精簡,非核心業務關停並轉,聚焦核心業務與核心品類,並嚴控新品類的准入。

組織管理層面,簡化工作方式、組織結構,如研發組織要進一步簡化,真正落地「三個一代」能力建設,中央研究院專注基礎研究,與事業部形成差異和協同;進一步簡化並明晰責權利,如海外業務的責任主體要落在國家,由當地負責產品企劃,事業部配合。

美的集團表示,大道至簡,「世界變化得越多,就越沒有什麼不同」,企業經營最終都會迴歸到最簡單的事情上。

方洪波身家115億元

天眼查顯示,美的集團(曾用名:美的集團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0年,美的成員,位於廣東省佛山市,是一家以從事通用設備製造業為主的企業。企業註冊資本76.56億元,超過了100%的廣東省同行,實繳資本70.22億元,並已於2024年完成了港股IPO上市,交易金額270億港元。

百度百科資料顯示,美的集團主營智能家居、樓宇科技、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創新型業務。其前身為美的集團有限公司,1968年,由何享健創立。1981年,「美的」品牌誕生。1985年,進入空調行業。1988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1992年,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1997年,公司實行事業部制。1998年,全球營收超過50億元。2010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2012年,創始人何享健退出董事會,由方洪波接任董事長。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方洪波,男,碩士,1992 年加入美的,曾任美的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美的製冷家電集團總裁、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等職務,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方洪波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后,從2013年開始,美的集團年度業績逐年上漲。

隨着美的集團業績的增長,方洪波的財富也在不斷增加。

《2014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方洪波以21億元財富初登榜單,位列1104名。

《2024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方洪波以115億元財富位列454名。

據此計算,10年時間,方洪波身家增長超4倍。

(轉自:鴻途FLY)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