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3 20:00
4年,5000億美元,全是頂尖科技企業!「星際之門」(Stargate)近日讓整個科技圈沸騰了。
當地時間1月21日,特朗普就職后的第二天,就拋出了一個宏偉的計劃:甲骨文公司、軟銀和OpenAI將聯手投資一項名為「星際之門」的項目,用於美國的人工智能(AI)發展。
特朗普稱,這是「史上最大」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預計將為美國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該項目的初始投資為1000億美元,並計劃在未來4年內擴展至5000億美元。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將擔任「星際之門」的董事長。
OpenAI創始人兼CEO Sam Altman 發帖表示,這是「在沙漠中建造里程碑(build monuments in the desert)」。據悉,該項目的首個數據中心已經在得克薩斯州開工建設,佔地100萬平方英尺。
圖片來源:X平臺
然而,阿爾特曼的老冤家馬斯克卻對項目的資金來源提出了質疑。繼馬斯克之后,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也下場「大潑冷水」,美國著名TMT投資人Gavin Baker也認為,5000億美元是一個「荒謬的數字」,除非軟銀選擇拋售手上所有阿里巴巴和Arm的股票。
也許,在質疑之外,馬斯克還意識到OpenAI主導的這一項目可能改變整個AI世界的格局。
頗讓人意外的是,「星際之門」的四個初始合作公司並沒有包含OpenAI的長期合作伙伴微軟,甲骨文作為項目的雲服務提供商,有望在這一領域擴大市場份額。
而隨着項目經費的燃燒,相關產業鏈和應用領域也將迎來巨大機會。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設備和原材料等四大板塊有望獲得新的增長機遇。
軟銀負責財務,OpenAI負責運營
過去幾年,拜登政府對於AI發展一直保持謹慎尋求平衡的姿態,特朗普則一直承諾要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在就任當天,特朗普就撤銷了拜登關於加強AI審查的行政命令,給AI界釋放出「大膽去做」的信號。
1月21日下午,OpenAI CEO阿爾特曼、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和甲骨文董事長拉里·埃里森在白宮與特朗普舉行了聯合記者會。孫正義表示,最初的投資額為1000億美元,在特朗普執政的4年內將增至5000億美元。
特朗普稱,「星際之門」將建設「為下一代AI提供動力的物理和虛擬基礎設施」,包括全國各地的數據中心。這一「史上最大」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預計將為美國增加10萬個就業崗位。
OpenAI研究員稱,「星際之門」的規模已經可以與阿波羅計劃和曼哈頓計劃相媲美,業內人士也將星際之門視為美國的「AI曼哈頓計劃」。
據OpenAI,「星際之門」的初始股權投資者除了軟銀、OpenAI和甲骨文外,來自阿聯酋的AI投資公司MGX也將為項目提供資金。而在實際的業務佈局中,還有科技巨頭Arm、微軟、英偉達參與。
軟銀和OpenAI是這項計劃的主要合作伙伴,其中軟銀負責財務,OpenAI負責運營,孫正義將擔任董事長。甲骨文作為美國最大的數據中心運營商之一,預計也將在項目中負責建設和運營工作。
甲骨文創始人埃里森透露,「星際之門」的第一個佔地100萬平方英尺的數據項目已經在得克薩斯州開工建設。該項目正在評估全國範圍內更多園區的潛在選址。
阿爾特曼四處遊說,孫正義藉機「上桌」
這一規模宏大的計劃並不是一夕之間就冒出來的。
早在去年3月,就有媒體報道,微軟和OpenAI打算投資10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以容納一臺名為「星際之門」的超級計算機。但之后,微軟似乎擱置了這一計劃。
無奈之下,阿爾特曼開始尋求美國以外財團的幫助。據外媒報道,去年9月,阿爾特曼希望尋求與阿聯酋投資者和世界各地的芯片製造商合作,建設更多芯片工廠和數據中心。
熟悉OpenAI公司討論情況的人士表示,阿爾特曼計劃藉助阿聯酋的投資建造多個芯片工廠,從而降低芯片製造商的製造成本。不僅如此,阿爾特曼還討論了在阿聯酋建設數據中心的問題,因為阿聯酋有過剩的電力供應,而美國本土的電力供應很難滿足數據中心的需求。
彼時,阿爾特曼選擇的合作伙伴便是MGX和軟銀集團。
不過,有華盛頓官員對美國公司在中東開發重要技術表示出擔憂,阿爾特曼又重新調整策略,專注於推動在美國建立新的數據中心。
在去年9月美國白宮的一場會議上,面對政府高官以及英偉達CEO黃仁勛、谷歌總裁Ruth Porat等其他行業領導者,阿爾特曼開始了積極的遊說,呼籲在美國建立數據中心,稱「基礎設施就是命運」。隨后OpenAI還發布了一份聲明稱,「在美國建設額外的基礎設施對美國的產業政策和經濟未來至關重要。」該公司強調了投資美國數據中心項目的經濟效益,包括可能在多個州創造4萬個就業崗位。
而為美國AI基建宏偉願景插上翅膀的或許是一度錯失AI風口的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去年12月,孫正義訪美與特朗普會面。在與特朗普打了6個小時的高爾夫球后,孫正義承諾將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這兩個數字正好和「星際之門」項目的初始投資和效益吻合。
1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孫正義出席。圖片來源:X
馬斯克等「大潑冷水」,5000億美元從哪兒來?
不過,OpenAI的老冤家馬斯克並不相信這個項目能成功。他在OpenAI官宣「星際之門」項目的X推文下評論稱,「他們實際上沒有錢」。「我有可靠情報,軟銀的融資保障金額遠低於100億美元。」
圖片來源:X
「潑冷水」的還不只有馬斯克一個人。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也認為該項目「有點混亂」,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實際涉及多少資金,以及其中有多少已經承諾出資」,也不清楚特朗普政府將以何種方式參與該項目。
據外媒報道,阿爾特曼周三對同事表示,OpenAI和軟銀將各向「星際之門」注資190億美元,兩者均持有合資企業40%的股權。
據他透露,OpenAI、軟銀、甲骨文和MGX將為該項目總共投入450億美元,這意味着甲骨文和MGX將共出資70億美元。
至於剩余資金,阿爾特曼表示,這將來自有限合夥人的投資者以及幾種類型的債務融資——此類債務最終可能會公開交易。
考慮到OpenAI尚處於虧損狀態,該公司可能將不得不通過股權或債務融資190億美元。阿爾特曼表示,OpenAI將成為「星際之門」的客户,對其擁有運營控制權。預計「星際之門」最終籌集的資金可能會超過5000億美元,屆時OpenAI將失去一些控制權。
美國著名TMT投資人Gavin Baker也認為,5000億美元是一個「荒謬的數字」,除非軟銀選擇拋售手上所有阿里巴巴和Arm的股票。Baker還指出,軟銀擁有380億美元現金、1420億美元的債務和每年約3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Arm和阿里巴巴的股權價值分別為1430億美元和180億美元。
圖片來源:X
AI市場格局或重塑
除了單純的質疑,馬斯克的話似乎還透出一股酸味。也許,他意識到OpenAI主導的這一項目可能改變整個AI世界的格局。畢竟,AI的世界里,算力為王。
微軟被「拋棄」?
讓外界有些意外的是,「星際之門」的四個初始合作公司竟然沒有包含OpenAI的長期合作伙伴微軟,雲服務提供商是甲骨文。這也意味着,微軟失去了OpenAI獨家雲服務提供商的地位。
亞馬遜和谷歌這兩家雲服務巨頭不在合作伙伴之列尚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為ChatGPT的主要競爭對手Claude和Gemini提供服務。那微軟緣何未能「上桌」?
摩根大通分析師Jack Atherton認為,微軟是因資本支出問題主動放棄的。他表示,微軟在2030年之前仍保留對OpenAI IP的訪問權,當OpenAI尋求計算能力以訓練和運行人工智能模型時,微軟將擁有優先選擇權。這對微軟來説是個不錯的結果。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微軟和OpenAI之間早有裂痕。
據外媒報道,微軟方面由於擔心其AI開發過於依賴OpenAI,聘用了Inflection AI創始人兼CEO、DeepMind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蘇萊曼在內的大量Inflection AI員工,希望開發出替代OpenAI產品的技術。此舉引發包括阿爾特曼在內的OpenAI高管的憤怒。
甲骨文「逆襲」成大贏家
實際上,在巨頭雲集的情況下,甲骨文的雲業務在市場上並沒有太大優勢。
由於OpenAI一直試圖繞過微軟這一獨家算力提供商,獲取更多且成本更低的算力,2024年6月,該公司設法讓微軟同意一則協定,OpenAI將與甲骨文公司達成100億美元的算力協定,但微軟仍然可以為這些算力硬件設備提供軟件。
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甲骨文在雲業務市場的佔比約為3%,相比之下,亞馬遜的份額為32%,微軟為23%,谷歌為12%。從市值看,甲骨文也顯得微不足道,僅為4800億美元,另外三家巨頭的市值分別在2.4萬億美元至3.2萬億美元之間。
隨着「星際之門」的啟動,甲骨文預計將在雲服務市場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甲骨文此前預估,其營收將持續增長,尤其是在雲計算領域,預計2026財年將創造超過660億美元的收入,比分析師預計的高出15億美元,2029財年收入將超過1040億美元,每股收益同比增長20%。
Arm或憑定製芯片崛起
除了雲服務市場,芯片市場預計也將發生變化。雖然英偉達在項目的技術合作夥伴之列,但海通證券表示,OpenAI不滿足於微軟雲提供的基建,認為遠遠不夠,要自己建立,不排除后續自己採購芯片,服務器定製,加快定製芯片上架進程。
而同樣位列技術合作夥伴的Arm正好是定製芯片的行家。據報道,Arm計劃在2025年推出AI芯片定製服務。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定製AI芯片都是基於Arm架構,包括谷歌此前的Axion芯片,以及博通和蘋果正在聯合開發的Baltra芯片。
設備供應、土地等四大領域或迎機遇
「星際之門」這一將瘋狂燃燒經費的項目勢必將給產業鏈帶來巨大的機會。從數據中心建設、數據中心所需設備到數據中心運營和維護這一鏈條上的各大企業預計都能從中獲利。
根據OpenAI之前分享給白宮的文件顯示,一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將需要5吉瓦電力,3000萬平方英尺土地,並配備約200萬個GPU。
而隨着數據中心帶來的AI技術的進步,AI應用領域也將迎來新機。
設備供應
摩根大通TMT行業分析師Jack Atherton表示,外界普遍認為,五家超大規模公司2025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3000億美元,具體來看,亞馬遜的資本支出為860億美元,微軟900億美元,谷歌580億美元,META 510億美元,甲骨文150億美元。而買方的資本支出則更高。
大多數工業投資者非常看好這一主題,並希望儘可能多地持有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公司。比如專門提供數據中心組件的Vertiv公司。該公司產品包括空氣處理系統,電氣開關設備和配電系統等一系列數據中心必需品。
高盛則表示,通常用於AI數據中心的光模塊是下一個重點。據估計,5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可在未來四年內支持光收發器TAM(總潛在市場)平均每年增長50億美元。
土地及原材料
科技公司通常將自行建造數據中心容量的50%到70%。但他們不一定有充足的時間、土地或資本來獨立完成所有建設,因此,可能會從第三方購買或租賃剩余的部分,這就給房地產公司創造了機會。
麥肯錫分析師Pankaj Sachdeva觀察到,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從單純的土地交易轉向建設「dark shell」,這本質上是一種大型倉庫。他們將這些建築賣給開發商或直接賣給科技公司,由后者完成剩余的建設工作。
同時他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正在推進建設「powered shell」,意思是提供機械、電力和冷卻技術支持,同時在建築中鋪設光纖,甚至可能包括建造通道和機架。而原料供應商也能在建造過程中分得一杯羹,例如,供應AI服務器與芯片必需的銅原料的企業。
鑑於AI數據中心對銅的強勁需求,必和必拓預計,到2050年銅需求將比2021年增長70%。2024年下半年,必和必拓的銅產量同比增長10%,其位於智利北部Escondida礦區產量增長22%,創下十年來新高。
能源
巴克萊研報指出,到目前為止,數據中心的位置似乎主要取決於是否靠近光纖電纜和電力資源等重要基礎設施。而「星際之門」的第一個數據中心選址在得克薩斯州,這里是美國電網最混亂的地區,常年飽受缺電困擾。爲了滿足數據中心這一「電力怪物」的需求,當地勢必將開啟能源建設。
巴克萊認為,理想的替代能源是核能,原因是其能提供穩定、無污染的電力,還降低了總體的脱碳成本,即通過限制電網投資和電池存儲需求來傳輸和鞏固太陽能和風能的供應。
爲了給數據中心提供低碳電力,亞馬遜去年10月收購了核能開發商X-energy的股份,旨在部署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這是一種先進的反應堆,其發電能力雖約為傳統核設施的三分之一,但建造速度相對較快,成本較低。
國盛證券也認為,相比於數據中心的建設速度,目前美國電網建設速度相對緩慢,且發電容量有限,因此短期內美國將面臨AI發展下的電力需求困境。
短期內,天然氣結合燃料電池可為數據中心提供靈活且高效的發電方案,滿足當前快速擴張的需求。中期來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因其穩定性和適應分佈式部署的特性,成為應對數據中心功率瓶頸的關鍵路徑。遠期而言,可控核聚變有望徹底突破能源供給限制,為未來的算力生態提供無限、清潔的動力支持。
醫療
數據中心建設成功后,預計AI行業將進一步繁榮發展,並將進步成果輻射到更多的行業。埃里森和阿爾特曼在新聞發佈會上都不約而同提到了醫學方面的發展。
阿爾特曼説:「我相信隨着這項(AI)技術的進步,我們將看到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治癒。」
埃里森表示,AI技術進步帶來的應用將徹底改變醫療保健領域。他拿AI在早期癌症檢測和癌症疫苗的潛力舉了個例子:「癌症腫瘤含有漂浮在血液中的小碎片,可以通過血液檢測出來。使用AI分析血液樣本就可以診斷出危及生命的癌症,對癌性腫瘤進行基因測序后,就可以為每位患者製作個性化疫苗,提供快速和個性化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