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3 11:04
(文/劉媛媛 編輯/周遠方)
精緻餐飲2024:喜憂參半。
一方面,西餐及日料發展承壓,一線城市精緻餐飲增速放緩,平均客單價出現下降。
另一方面,中餐勢頭繼續強勁,整體營收持續提升,二線及以下城市精緻餐飲的門店數量持續增長
冰火兩重天的業內體感,被美團數據佐證:
2024年,精緻餐飲門店增長中,一線城市佔比僅2%,新一線12%,二線29%,三線28%,四線51%,二線以下城市呈快速增長之勢。同時,精緻餐飲門店中,只有500元以下檔位是增長的,500-1000元、1000-2000元及2000元以上檔位分別下降12%、12%和29%。
精緻餐飲2024喜憂參半 觀察者網
「去年整個餐飲市場挑戰重重,而精緻餐飲又不是剛需,它需要結合高規格的社交、慶祝、節日、儀式等屬性,在有其他高性價比的選擇下,其競爭優勢就不大。」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食品及餐飲行業分析師林岳分析道。
因此,爲了尋找新增長空間,精緻餐飲企業們紛紛開始發力下沉,走起了「質價比」路線,並藉助美團、大眾點評、小紅書等線上平臺引流拓客。
有餐廳負責人向觀察者網透露:「去年我們整個線上成交額同比增長差不多145%,接下來會繼續重視線下+線上的‘混搭’,計劃新的一年向下沉城市擴張開店。」
有人在抱怨消費降級、成本上升、價格內卷,但餐飲行業整體向好,消費價值觀從炫耀消費向品質體驗轉變,或是整個行業需要面對的長線邏輯。
誰能真正把握住這條主線,誰就能在當下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行穩致遠。
涌現閉店潮
2024年,國內餐飲市場穩中有進,收入突破5.5萬億元,但進中有難也有險。隨着行業內卷的加劇,出現了頭部品牌利潤率越來越低,中小品牌大量關店或收縮的情況。
據贏商雲智庫統計,去年國內餐飲領域有超90家連鎖品牌進行大規模閉店動作,幾乎囊括了所有細分品類,其中包括鼎泰豐、哥老官、赤阪亭、正豪大大雞排、simply thai天泰等老牌和網紅餐飲品牌。
如果再聚焦到精緻餐飲領域,走下「神壇」的亦有不少。前有Refer、TIAGO、Opera Bombana等北京知名餐廳陸續閉店,后有L'Atelier 18、Osteria、KOR SHANGHAI、玉芝蘭等上海網紅餐廳宣佈歇業。
Opera Bombana餐廳內景 小紅書
據瞭解,這些餐廳曾經人均都上千元甚至幾千元,是不少食客眼中的打卡聖地。比如北京的Opera Bombana,十多年前由米其林三星國際名廚Umberto Bombana創立,曾被眾多明星視為「私人宴客廳」,成龍、伍佰等都曾光顧,高圓圓、趙又廷的婚禮派對也在這里承辦。
還有上海外灘十八號三樓的高端法式餐廳L'Atelier 18,由米其林三星主廚坐鎮,人均達1580元;紅極一時的KOR Shanghai,曾被王嘉爾、周揚青等明星多次打卡。沒想到最后的結局卻都是突然關門,有些甚至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和不給供貨商結賬的問題。
其中,Opera Bombana就被指因經營虧損導致閉店,由於不給供應商結賬,供應商只能堵到店門口討債。彼時,在新浪微博上有自稱為Opera Bombana供應商的用户稱:「我就是那個供應商,欠我們400多萬。」
另一家L'Atelier 18則是於去年8月在公眾號發出的調整閉店公告中表示:「因與原合作方的遺留合作問題,經公司慎重研究決定,宣佈公司餐廳和烘焙坊業務暫時休整。」在大眾點評上,官方還回應網友留言稱,暫時停止營業進行內部調整,調整完畢后會以全新面貌與大家見面。只是截至目前,未有調整完畢重新於消費者見面的消息傳出。
對於他們的相繼「跑路」,有人惋惜也有人調侃。相關資訊下,諸如「再正常不過了」「紙醉金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窮人吃不起,富人看不上」「不是我們老百姓該操心的事」等評論層出不窮。
網友評論精緻餐飲閉店潮 新浪微博
冰火兩重天
實際上,「閉店」「歇業」只是2024年餐飲行業的A面。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倒閉高端餐廳中以位於一線城市的西餐廳居多,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精緻餐飲呈現出的反而是充滿生機的B面,尤其是具有中國地方特色的、均價在500元以下檔位的那部分。
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精緻餐飲下沉趨勢明顯,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如常州、泉州、温州和三亞表現突出,門店數量同比增長近30%。
相比於一線城市,精緻餐飲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正釋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並且在這些城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美食正成為精緻餐飲很重要的代表。
以贛菜為例,自2024年以來,全國精緻贛菜餐飲門店數增長了7%。其中,南昌的爐憶・牡丹亭(新天地店)、春天來了(出版中心店)還獲評為2025黑珍珠一鑽餐廳。
爐憶・牡丹亭人均價格約324元,其一大特色就是以湯顯祖的《牡丹亭》為文化藍本,將戲曲、園林、書畫等元素融入到餐廳的空間設計和用餐體驗中,營造出了一種充滿詩意的用餐氛圍。食客們在這里不僅能夠品嚐到美味的贛菜,還能感受到江西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廣受好評。
爐憶・牡丹亭戲曲特色設計 大眾點評
春天來了同樣將傳統的地域性食材和精湛的廚藝融合在一起,將廬山的石雞、石魚、石菜放在菜單里,深挖地標農產。餐廳還用江西的茶油創新了一道老菜——江西茶油血鴨。數據顯示,該菜品銷量增長了228%。
與此同時,地方精緻餐飲的興起也帶動了本土美食文化和食材持續破圈,像葵香雞、井岡煙筍等,關注度直線上升。雲南本地食材「樹番茄」走上全國餐桌后,去年在美團上推出「樹番茄」新菜品的全國精緻餐飲門店數同比增長76.2%。
「其實從線上的訪問流量來看,精緻餐飲需求整體是保持穩定的,只是承接需求的方式產生了變化。」美團副總裁、到店餐飲事業部總經理魏巍在近日舉辦的2025黑珍珠餐廳指南發佈盛典上指出,之所以精緻餐飲行業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是因為當前消費者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變得更追求質價比,即「我可以吃貴的,但我不能吃貴了」。
下沉謀破局
爲了迎合消費趨勢的變化,我們注意到,去年一些高端餐廳也開始放下身段推出所謂的「窮鬼套餐」。典型的案例就是人均近千元的新榮記,推出了398元一位的「一人食套餐」,套餐內給足8個菜品,有葷有素,有主食有甜品,其中還包含招牌菜品。
此舉曾引起一波輿論關注,#米其林也開始賣窮鬼套餐了#的熱搜更是衝上多家平臺頭條。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並不是長久之際。
新榮記「窮鬼套餐」 餐飲老闆內參
2025黑珍珠榜單餐廳MERCADO 505 Gourmet Restaurant主廚Justin Zhao表示,自己所在的西班牙餐廳沒有推出類似的套餐,「因為我們的客人更喜歡自己去單點,套餐的菜品是固定的,沒有辦法更隨性地去滿足不同客人的口味,我們認為品質和體驗更為重要。」
在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看來,精緻餐飲要走好未來的道路,還是要一方面縱深下沉,包括從一線城市下沉到二線城市甚至是三線城市,將各種各樣的菜系發掘出來,擦亮地方美食名片;另一方面可以橫向出海,彰顯中國餐飲力量,激發美食文化交流。
林岳同樣認為,精緻餐飲下沉是一個激發活力的路徑。只是這種轉型可能也並不容易,因為幾乎等於從菜品、廚師、門店,到運營模式都要重新做一遍。
觀察者網在採訪中獲知,實際上已經有不少精緻餐飲品牌開始或準備探索「縱深下沉+橫向出海」的路徑。
成隆行蟹王府東京店 成隆行公眾號
上海成隆行集團市場部負責人倪珺芳就透露,品牌已經在海外開設了門店,並計劃將觸角伸向國內二三線城市。「我們此前已經在東京開了第一家蟹王府海外店,現在計劃今年年后會在崑山開一家蟹王府新店。」
據悉,成隆行一直專注於大閘蟹領域,是一個從育苗養殖、生產加工到餐飲零售全產業鏈的大閘蟹佈局者。而成隆行餐飲是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擁有包含蟹王府、頤豐花園等多家餐廳。
2020年底,成隆行蟹王府在日本開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去年已經實現盈利,下一步計劃是在崑山開拓新市場。
「其實成隆行不只是吃蟹的餐廳,它覆蓋了大閘蟹的全產業鏈,從育苗、養殖、生產、加工到進出口貿易,我們希望在崑山打造一個這樣的產業園,並把蟹王府餐飲引進過去,將其打造成為當地的城市名片。」倪珺芳説道。
除了成隆行之外,還有很多精緻餐飲走向了二線及以下城市。這一點從一些行業榜單上也能看出,2025年黑珍珠餐廳指南就新增了常州、温州、泉州、三亞等城市,同時還佈局了新加坡、東京、曼谷等幾個華人比較多的城市。
不過,林岳提出,自身下沉轉型之外,精緻餐飲還可以通過創立子品牌或新業務來尋求新的增長曲線。同樣也可以做一些增強品牌粘性的活動,如藝術品鑑、高端文旅、讀書學習、商業交流等。
線上尋機遇
不僅是下沉和出海,精緻餐飲「線上化」也變得愈加重要,因為背后的用户結構正在發生着變化。瀏覽各平臺的榜單、打卡上榜餐廳、下單套餐體驗精緻餐飲的質價比、再分享評價和筆記……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習慣在線上完成精緻餐飲消費決策。
數據上看更為直觀,2023年黑珍珠餐廳在線交易率為62.5%,2024年上升至63.9%,同時線上交易用户中,95后、00后佔比從2023年的20.1%上升至28.6%。
「可以看到,很多年輕用户對精緻餐飲有着自己的追求和表達,年輕化后就需要新的產品體驗。」魏巍直言,以前傳統精緻餐飲人沒有很強的線上化意識,但現在重視線上化、擁抱新一代年輕人,成為精緻餐飲背后很重要的發展趨勢。如果今天的精緻餐飲服務、環境還圍繞着過去年齡段客户進行設計,就不會迎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精緻餐飲線上化趨勢 觀察者網
在這一點上,作為商家代表的倪珺芳亦深有體會。「去年我們整個線上成交額統計下來是同比增長了差不多145%,因為是老牌餐飲,我們可能原來並沒有很關注線上,但隨着消費趨勢的變化,這兩年在這塊逐漸重視了起來,線上和線下形成了循環。」
同樣開始重視線上的還有高端閩菜的代表「宴遇」,去年10月其在北京SKP開了一家新店,線上的營銷策劃當月營業額就突破了250萬元。
主要方式為:第一,在線上平臺上做好推廣,更好地精準獲客;第二,種草品牌心智,讓消費者把享受美食的愉悦在社交平臺上體現出來,打開用户的情感賬户;第三,豐富線上貨架,提供更多具有性價比的套餐。這些舉措之后,新店開業單月營收較傳統線下方式開店提升50%。
深圳的天嶼水是一家有點特別的素食餐廳,該餐廳則是通過榜單引流使自己線上日均訪問人數增長94%。另外,經營上還開通了悦享預訂功能,讓用户可以在線上如身臨其境般地選擇自己適合的包間、喜歡餐廳的位置等,開通之后線上的訂單量增長了379%。
天嶼水悦享預訂功能 大眾點評
在林岳看來,精緻餐飲不能忽視線上平臺帶來的效應,對於像黑珍珠這樣的榜單也應該努力去爭取,這是打造品牌效應的一個重要的引流方式,把高端和差異化做到極致,就不怕沒有市場。
他同時建議,線上營銷的手段還可以更多元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和目標羣體有互動,直播也好,短視頻也罷,都需要多去嘗試,尋求更多的品牌曝光。」
重構人貨場
綜合來看,即使精緻餐飲行業正面臨挑戰,進入「質價比」洗牌階段,但通過調整經營模式、探索下沉市場、發力線上渠道,以及藉助美團、大眾點評、小紅書等線上平臺的賦能,仍舊有望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突破和增長。
這就符合當下新消費趨勢下,要求對消費行業中經典的「人、貨、場」三要素進行重構的邏輯。
林岳曾發文稱,「人」這一要素取決於企業的戰略和營銷,從最終表現來講,體現在渠道和內容兩個方面,渠道就是知道消費者在哪里、如何找到他們,內容就是讓他們願意買單。
而當前餐飲企業的營銷已經過了被動等客進門的時代,需用主動思考消費者在哪里、怎麼來,把消費者的情緒價值拉滿。品牌、菜品或門店若無法和消費者產生共鳴,讓他們舉起手機拍照發朋友圈,那傳播裂變、口碑、復購都無從談起。
「貨」這一要素取決於找到自己有優勢的定位、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其中,做差異化需要打開腦洞,除了發現市場痛點,更應該主動在菜品、口味、文化、服務上做文章,大膽地跨界和做顛覆性的嘗試,融入新的元素。
「場」則需要餐飲從業者去思考用餐場景和氛圍能提供什麼價值。林岳指出,新生代95后00后們能叫外賣就不會出門,能帶走就不會坐下來,那麼門店作為家和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間」必須通過用餐場景和氛圍營造來提供情緒價值。
「就如很多人去海底撈並不是因為火鍋有多好吃,而是去了就高興。像是全聚德推出的沉浸式光影餐廳、空中四合院,打造京式下午茶,與故宮文化公司合作聯名餐廳,這樣纔是煥新品牌的正確打開方式。」林岳表示。
歸根結底,精緻餐飲,精在質,致在美,當有好的品質,並將食材的美和技藝相結合,打開客户的情感賬户,便能最終贏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