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3 10:33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 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轉自: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原創 鄧潔琳
日前,美國第47任總統特朗普宣誓就職,除關於社交媒體封禁與否的討論外,當屬接連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衞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簽署終結聯邦政府所有DEI項目、結束綠色新政等與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議題行政令。作為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溝通工具語言的 「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在迎來發展元年后,又再次面臨市場懷疑和挑戰。金融時報中文網《ESG,一個正在被戳穿的謊言》一文中也對ESG的價值和作用提出了質疑。但事實上,ESG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向好的重要力量,在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積極意義不應被忽視。
(一)ESG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思維框架抑或是價值觀
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正如現在網絡上搜索便可精準解答的,是一種衡量「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方面表現的框架,可持續發展(ESG)報告是財務報表之外看見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第二份報表。
資料來源: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繪製
然而ESG作為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應用工具,遠不侷限於企業。宏觀ESG可用於評判「國家」,微觀ESG可至觀察「個人行動」,基本可對應到現代社會經濟下每個維度的角色及其功能/行動。企業層面的ESG行動(不等同於「表現」)則已是快進到「如何把看似理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地到具體執行」,平衡企業作為在社會經濟中基本單元的角色,能夠承上啟下推動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執行載體。
(二)一些與「人」相關ESG具象化的場景
想要生活在充滿鳥語花香的花園城市嗎?想要生活在充滿人文關懷、人際關係温暖安全的社區嗎?想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有更多和家人朋友寵物相處的時間嗎?想要吃非轉基因、配料表乾淨的食物嗎?希望網絡上少一些非黑即白的對立,多一些體諒包容,少一些戾氣嗎?
正如下圖中「馬斯洛需求體系」內展示的,當前人們的生活基本需求/缺失性需求已然被打破,乾淨的空氣/健康的食物/基本的睡眠等存在被剝奪的現象,缺失性需求的打破則會引發人本能的緊張和應激等匱乏性反饋。這類需要既與人的本能、健康狀況相聯繫,也與一個人的社會需要有關,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這些,或許都可以在一個完善且有效運行的ESG導向治理下尋得一定的平衡。
(一)美國資管公司「退羣」是否是ESG的「退」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美國貝萊德集團2025年1月9日宣佈退出「淨零排放資產管理者」(NZAM)聯盟,成為繼美國六大行后,最新一家宣佈退出此類組織的美國金融機構。市場上對於資本是否會再鼎力向ESG投入和發展,淨零排放的目標是否能夠繼續表達懷疑,反ESG浪潮可能再度盛行。
一些視角補充:這些資產管理機構在現階段紛紛退出此類組織,主要為緩解政治壓力,迴避美國部分政客和支持者就氣候行動提起訴訟、監管調查和抵制活動。貝萊德集團在退出時公開陳述,依然會繼續評估與氣候相關的重大風險,並明確儘管退出該氣候聯盟,但公司已經對三分之二的大客户,包括所有歐洲大客户都作出了淨零排放的承諾。 「離開NZAM不會改變我們為客户開發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方式,也不會改變我們管理他們的投資組合的方式」,其主動型投資組合經理將「繼續評估與氣候相關的重大風險」。
或許在當下無法保證這些資產管理機構針對聲明的執行,但從全球市場趨勢和氣候風險管理導向下,爲了機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無可迴避執行承諾的理由。順便,就近期美國山火肆虐下的暴露出來,早於此次山火發生四個月前保險公司已不再提供相應保險,雖諷刺但可見的是相關保險公司確實有把可能極端氣候下的自然災害納入可持續/ESG風險控制,只是或僅憑保險機構本身短期內無法消解如此大的困局。
(二)歐盟以法規形式進一步ESG行動
歐盟於2024年11月19日最終通過《歐盟市場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並將於三年后施行;同年12月1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對中國市場發佈提醒。國內互聯網則在近日引發熱烈討論,大部分表達贊成,另一小部分則疑惑是在對中國製造的商品製造貿易壁壘。
一些視角補充:歐盟該條例的出臺是讓法律條例更具象化到企業的盡職管理,如何管理並佐證事實,在一定層面上是在強化國內企業的公司治理(G)全面梳理、盡職管理的能力,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或能提升企業對員工(S)更細節的訴求發現、關照,讓企業到員工形成更為緊密且正向的利益相關方紐帶。
二是由於擔心工作時間過長對人的精神和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歐盟早於2006年便針對歐盟成員國制定有限制加班的規定,雖基於各成員國經濟、文化情況等存在不同的支持和反對的比例,歐盟對勞動者的人權保障從一而終的訴求,更是在通過供應鏈鏈條傳播對人權管理的意識和要求。關於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方面的立法活動可以追溯到2021年,此條例的出臺應當成為促進實現「中國質造」「中國智造」的契機,並進一步對企業提出細節管理,迎接下一個全球市場新增長的機會。
2025年1月6日,發表於金融時報中文網的《ESG:一個正在被戳穿的謊言》廣為傳播,文章引用美國學術界兩篇論文表達為:在嚴謹的學術研究面前,ESG正在淪為一項被戳穿的謊言。一項經驗研究表明ESG其實是「賠錢賺吆喝」,另一項研究則表明,連那些「吆喝」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表演」。如果説前一項研究僅僅戳穿ESG諸多謊言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謊言,那麼,后一項研究則直接戳穿了ESG諸多謊言中最大的一個謊言。
此篇文章的引用分析和評述不可置否的展現了當前市場上依舊存在ESG漂綠(Green-washing)的現象、ESG信息披露對消費決策路徑的影響不夠長期有效,或對消費產品/服務類企業的財務正反饋效果有限,對ESG的長期健康發展具有警示作用。
但更值得關注和引人啓發的是原評論文章中「一家企業究竟是基於市場專業化分工通過做擅長的事創造價值、繳納税收對社會的貢獻更大呢,還是去做並非每個企業都擅長(如環境保護)的事,同時耗費得不償失的成本從事ESG對社會的貢獻更大呢?」。此段描述體現出市場主體存在對ESG理解不夠充分,導致對ESG指代的環境層面行動有執行偏差。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的環境治理行為一是秉承法律上「誰污染誰治理」的責任追溯原則,並理應保證公司生產運營環節的排放物和廢棄物處理達到環保法定要求;二是在關於減排降碳方面是在積極推進傳統企業的電力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的完善、高能耗設備的淘汰、數字化管理下綠色算法優化、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對與優化企業治理、降低能耗成本等均有良好的指導作用,而非純粹意義上強行要求企業做着與主業毫不相關的環境保護工作。
此外,兩項研究背后更為完整的提醒是,在「社會責任感是否言出必行?(Do the Socially Responsible Walk the Talk?)」中展現出許多掛名ESG的企業並沒有做到應有的承諾。但我們不能用「漂綠」「信息失真」企業的不道德作為論證ESG無效,正如ESG漂綠類比企業年報的財務造假將受到來自市場和監管的嚴厲懲罰,因而ESG更應該從全面信息披露和嚴格鑑證管理,讓真正做好ESG的企業更能夠脫穎而出,而不是追求所有冠名「ESG」這個詞的表演型企業(本篇后文會展示ESG不是靠掛名,而是從細節指標展現的案例),也防範綠色沉默(Green-hushing)的出現;另一方面,深化公眾(含投資者)對ESG的理解和意識等方式,是縮小ESG領域信息差的關鍵,知識架構匹配的成熟ESG投資者纔可有效識別更優秀的ESG企業,而非讓表演型企業賺取其中的信息差利益。
關於ESG信息披露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消費者如何使用公司披露?來自隨機現場實驗的證據(How Do Consumers Use Firm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研究團隊發現短期內(含因調查而對消費者的提示/暗示性影響),樣本人羣呈現出對ESG信息披露優秀企業的消費傾向,長期來看則傾向性下降,表現爲ESG信息披露對消費決策路徑的影響不夠長期有效。但換個視角分析,是ESG信息披露的情況對消費者決策存在直接且強烈的影響(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情況下),只是這部分影響和類似廣告的推送(在此可替換為企業的ESG行動)、觀念的深入(對ESG的理解和重視)情況等腦科學、心理學等複雜因素均有所相關。並且,ESG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支持「耐心資本-價值投資」的存在,用短期觀察和效應作為驗證,在時間差的存在或無可避免存在了一定的實證偏差。
在世界總人口達到臨界值、生物多樣性被破壞、氣候變化既成事實、自然資源走向拮据的當下,「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然無法維繫曾經的輝煌。正如2024年在聯合國「未來峰會」上發佈首份《未來契約》,ESG在支持「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件事上本沒有問題,但在這個過程中,簡單的「解決」方法是逃避現實危機,複雜的則是需要去重構對世界的理解和主動轉變的挑戰。
ESG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中國相關主體的實踐。自2012年首次提出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戰略佈局戰略目標后,我國逐步在環境和社會領域已基本擺脫早期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脱貧攻堅」也在全面脱貧后轉向「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議題。因而,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實踐較之歐盟等地雖有不足,但在很多方面也算后來居「上」者,並體現為具有中國特色方方面面ESG嘗試和行動。
國家層面的ESG行動: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E)、面對老齡化的適老化舉措(S)、數智化發展和治理(G)為例,均已有積極採取政策和行動。在生物多樣性方面,通過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明確了保護目標和任務,推動宣傳教育、全民行動、智慧治理和科學研究,致力於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在適老化方面,國家通過政策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公共環境無障礙改造以及智慧社會建設,同時鼓勵企業創新適老化產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在數智化領域也體現為對弱勢羣體和適老化的關注,如工信部印發《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聚焦標準化建設、產品和服務供給、用户體驗優化以及產業發展,推動數字技術與老年人需求的深度融合。
城市層面的ESG行動:以浙江省內數智化城市治理為示範,支持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發展。
·杭州市依託數智化治理打造人文友好社會:一是,打造的「城市大腦」通過構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治理「一網共治」的「三個一網」體系,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例如,在交通治理方面,通過優化紅綠燈時間和公交線路,提升了城市交通效率。同時,「城市大腦」還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賦能城市運行管理,如內澇監測、地鐵安全智控等,顯著提升了城市安全和應急處理能力。二是,杭州市多個社區通過數字化平臺賦能基層治理。如濱江區圍繞「健康大腦+智慧醫療+未來社區」藍圖,以「智慧健康站」為樣板實現15分鍾健康管理服務圈;設立老年健康服務指導中心,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衢州碳賬户支持企業轉型和個人低碳生活方式引導:衢州市在碳賬户的技術應用和體系建設方面形成了政府治碳、企業減碳和個人低碳的全方位應用體系,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如數字化賦能談賬户管理方面,衢州市開發了工業品碳足跡覈算應用及覈算數據庫,為出口型企業提供碳足跡在線覈算報告,降低企業碳足跡覈算的第三方認證費用約20%。此外,還上線了大宗貨物「公轉水」在線應用,通過數字化平臺優化物流運輸,實現「運輸一單到底」和「減碳一表清算」,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在碳金融模式創新方面,利用碳賬户基礎數據,為企業提供綠色項目提供低息貸款和個人提供碳貸款產品。
企業層面的ESG行動:
·國央企的中國特色或本就可以作為ESG是以企業為窗口拉動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實證:以最具中國特色的國央企為例,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基礎,區別於純市場型企業根本的利得訴求,更具有支持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進步等特殊功能屬性。在公共服務領域,國央企承擔如保障能源供應、通信服務、公共交通等,確保社會運行的基本需求。區別於國際上ESG中「社區」的範圍,國央企額外包含在企業生產運營活動範圍外「一對一」的幫扶任務,並通過產業幫扶、消費幫扶等多種方式助力共同富裕和各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國央企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公共衞生事件等緊急情況時,充分發揮專業技術、裝備和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搶險救援和應急物資保障。例如,在洪澇、地震等災害中,央企承擔了救災搶險的重任,保障了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方面,國央企以表率和供應鏈引導作用,鼎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早於2024年底三大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編制要求前,2022年國資委發佈的《提高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有關要求中提出中央企業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力爭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市場型企業的ESG行動-騰訊以研究和技術開發爲支撐積極探索與主業「無關」的減碳技術,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是在佈局未來新型綠色產業機遇。如玄武岩碳捕捉技術,騰訊和冰島CarbFix公司合作,探索將二氧化碳通過物理和化學反應注入「石頭」中新型碳封存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又如與南京大學合作開發零能耗輻射製冷技術,通過納米薄膜材料輻射製冷薄膜,將太陽直射熱量反射出去的同時,將冰川自有熱量也通過多孔材料向外輻射,實現給冰川降温,減緩消融速度。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夥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責任編輯:蔣露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