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財報前瞻 | 業績暴雷后股價持續低迷,英特爾本次財報能否迎來轉機?

2025-01-22 20:40

英特爾 $INTC  將於美東時間1月30日(周四)盤后公佈2024年Q4業績報告。

根據彭博,分析師預計英特爾Q4營收138.21億美元,同比下滑10.29%;預計經調整淨利潤5.25億美元,同比下滑77.21%,經調整EPS達0.123美元。

至暗時刻!英特爾單日一度暴跌29%!一朝回到11年前

時間回到2024年8月2日,英特爾如期公佈24Q2財報。

具體來看,公司二季度營收128.3億美元,同比下降1%,不及分析師預期的129.5億美元;非GAAP口徑下調整后每股收益(EPS)為0.02美元,同比下降85%,同樣不及分析師預期的0.10美元。

此外,公司三季度業績指引也不及預期。英特爾還宣佈,公司將會裁減超過15%的員工,並從第四季度開始暫停派息。媒體指出,英特爾1992年來持續派息至今,這是最近32年來首次暫停派息

整體而言,二季度業績和三季度指引均暴雷,公司還將大裁員、暫停派發股息,導致公司股價單日一度暴跌29%,創至少1982年以來最大跌幅

財報暴雷當日,多家機構火速下調英特爾目標價

機構名稱 目標價變動
摩根士丹利 從36美元下調至25美元
摩根大通 從35美元下調至26美元
高盛 從29美元下調至22美元
美國銀行 從35美元下調至23美元
匯豐銀行 從35美元下調至19.8美元
德意志銀行 從38美元下調至27美元

截至目前,英特爾股價仍在低位震盪。

重磅爆料:神祕買家欲收購英特爾,轉折點已至?

上周五(1月17日),美國科技媒體SemiAccurate報道稱,有消息顯示,英特爾已經成爲了「某家公司」的收購目標。受這一消息影響,英特爾美股早盤明顯拉昇,最高時漲9.5%報21.54美元,為2024年12月6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道寫道,這家媒體大約在兩個月前讀到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一家公司試圖收購整個英特爾,「我們絕對相信這封電子郵件的準確性,但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確認這則消息。」

SemiAccurate強調,這家未具名的公司正尋求直接收購「整個」英特爾,而不是英特爾某一個部門

同時有媒體透露,花旗分析師看了這份報告后表示,「SemiAccurate付費報告中指出特斯拉CEO馬斯克是潛在買家」。

儘管目前英特爾並未對這些謠言進行表態,但收購傳聞無疑為公司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如果英特爾能夠利用這一契機,結合有效的戰略調整,就有可能重新定義其發展方向,從而提升股東價值

本次財報能否一改過往頹勢?分析師觀點不一

英特爾自身擁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包括在半導體創新方面的深厚積累以及強大的製造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其復興的基礎。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領域快速發展的今天,英特爾有機會通過抓住新興市場的需求來實現業務增長

此外,擴大代工業務也是英特爾可以探索的一個方向,可能有助於公司在快速變遷的行業中重新獲得競爭力

有分析指出,該公司去年股價下跌57%,CEO突然離職,評級多次被下調,且正處於重大業務轉型期。同時,英特爾的業務拆分也一直是市場討論的焦點。英特爾已公開表示正在尋找非核心資產(如Altera)的買家,並宣佈本周將分離其VCam業務,同時從法律角度進一步分離其代工部門。

英特爾聯合首席執行官Zinsner上月表示,未來是否拆分仍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摩根大通認為,鑑於18A工藝的資本密集性和執行風險,單獨拆分IFS(英特爾代工服務)部門存在難度。然而,與大型超大規模客户(或多家客户組成的財團)進行重大股權投資或與代工同行建立合作關係,可能是未來行動的一個較早機會。

隨着財報日不斷臨近,匯豐銀行將英特爾的評級從「減持」上調為「持有」,同時維持20美元的目標價。

匯豐銀行分析師Frank Lee和Pulkit Aggarwal在周二的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自英特爾於2024年8月2日公佈其第二季度業績以來,該股已調整了約26%,我們認為已達到20美元的目標,現在的定價是合理的。市場已經消化了近期與IDM 2.0戰略執行有關的不確定性,以及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將於2024年12月辭職的高層管理人員流失。」

Lee説:「進入2015年第一季度,我們認為營收可能會出現一些下滑,我們的營收估計為126億美元,這意味着季度環比下降9%,而市場普遍認為季度環比下降6%。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數據中心部門的表現低於預期。我們預計,這可能會給毛利率帶來壓力,因此,我們對其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38.5%的預期仍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39.1%。」

Lee補充道:「雖然我們承認英特爾最糟糕的時期似乎已經過去,過去幾個月的所有不利因素似乎都已反映在價格中,但我們認為,要對該計劃的執行能否帶來業務的全面復甦有明確的看法仍為時過早。」

👉一站式財報神器,點擊這里查看更多財報機會>>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