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停止獨立App運營、降低權益 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再「瘦身」

2025-01-21 20:10

轉自:貝殼財經

新年伊始,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瘦身」仍在持續。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近期不少銀行繼續降低信用卡權益,部分銀行已取消積分,另有多家銀行停止了信用卡App運營。

「當前銀行信用卡市場已經進入飽和狀態。」有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在消費需求增長仍有待復甦的當下,銀行信用卡業務增長乏力,不良也有所上升,因此銀行不得不降低運營成本。

信用卡專家董崢亦指出,無論是信用卡權益還是獨立運營的App,都是信用卡服務運營成本。當前信用卡營收受阻,這些服務適當降低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對一些信用卡業務發展相對一般的小銀行而言,停止獨立App運營、降低信用卡相關權益的情況或仍將持續。

多家銀行關停獨立App 信用卡功能將合併至手機銀行中

近期,渤海銀行關停了信用卡獨立App。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在各大手機商城里已經無法找到「渤海銀行信用卡」App。

渤海銀行於近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指出,「渤海銀行信用卡」App將停止服務,信用卡App功能已遷移至「渤海銀行」App信用卡板塊內,並給出了多個下載手機銀行的路徑。

渤海銀行並非孤例。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上海農商銀行在去年7月1日起就已經將上海農商銀行信用卡App功能遷移至上海農商銀行手機銀行App。

隨后,四川農信銀行也先后於2024年關停信用卡獨立APP,並將功能遷移至旗下綜合性銀行APP或微信小程序。北京農商銀行也宣佈,旗下「鳳凰信用卡」App將在2025年3月31日停止服務,相關功能遷移至主App。

據瞭解,這些銀行信用卡App關停后,其信用卡的相關功能並不受影響。在遷移后,客户仍可以在手機銀行App和銀行微信小程序中進行賬單查詢、還款、權益兑換等。

有銀行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前幾年,每家銀行很多業務都設立了獨立的App,信用卡App就是其中之一。但每設立一個獨立的App,都會增加業務的運營成本。近年來,信用卡業務增長乏力,這也讓不少銀行不得不直面運營成本,因此一些小銀行會選擇「砍」掉獨立App,並將其功能併入主要的手機銀行或者通過小程序來運營。

董崢指出,信用卡App是服務型App,它並非剛需品。銀行做信用卡App的初衷是爲了更好地為客户服務,但隨着行業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信用卡App已然過時。尤其是對小銀行而言,關停這類無法產生更多經營價值的App可以更好地為銀行「降本增效」。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停止信用卡獨立App,是銀行在應對低活躍度、提升用户體驗及符合監管要求方面的多重考量。

去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印發的《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的通知》中提出,金融機構應當加強移動應用統籌管理,合理控制移動應用數量,其中特別提到「對用户活躍度低、體驗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規風險隱患大的移動應用及時進行優化整合或終止運營。」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監管導向加速了銀行移動應用的整合進程,信用卡APP「瘦身」成當下的必然之舉。

信用卡權益集體下降積分規則悄然發生變化

除了信用卡獨立App下架之外,近期不少銀行信用卡還悄然調整了積分規則,降低了信用卡的相關權益。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近期濰坊銀行在1月13日發佈公告顯示,因業務調整,該行即日起所有信用卡將取消積分獲取規則,信用卡開卡激活、綁卡及消費等方式均將不再獲得積分。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信用卡的相關權益就出現了集體「縮水」的現象。如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曾發佈公告稱,自2025年1月1日起,包含龍卡尊享白金信用卡在內的3款信用卡不再享受建設銀行指定國內機場貴賓廳服務,可繼續使用龍騰機場貴賓廳服務。另外,自2025年1月1日起,龍卡尊享白金信用卡取消汽車道路救援服務。

華夏銀行也在2024年11月11日發佈公告稱,自2025年1月1日起對增值服務使用規則調整為僅限主卡持卡人使用,涉及境內外機場貴賓室服務、境內高鐵貴賓室服務、汽車代駕服務、高端健身服務、門診掛號含陪診服務等7項服務。

中信銀行也在去年11月份發佈公告稱,將於2025年1月1日起,對中信銀行悦卡每月獎勵積分的上限進行調整,每月獎勵積分的上限由「客户固定額度的8倍」調整為「客户固定額度的8倍,且最高不超過20萬積分」。

此外,不少銀行調整了銀行卡還調整了收取金額與積分抵扣的相關規則,並增加了消費筆數和金額的限制。

光大銀行在去年底發佈公告稱,自今年1月1日起,該行白金卡及以上等級產品年費由首刷后收取調整為激活后收取。同時,該行經典白金卡在總體累計交易3萬元不變的前提下,取消消費滿24筆返還年費的要求,調整對消費時間的要求,客户自激活之日起,滿足以下任意一項,纔可享受首年年費返還政策:有3個月每月消費滿10000元;自激活之日起,滿足有6個月每月消費滿5000元;自激活之日起,連續12個月每月消費滿2500元。

該行金卡首年改為累計消費滿3筆返還年費,當年消費滿6筆免收次年年費;鈦金卡首年改為消費6筆返還年費,當年消費滿2000元免收次年年費;菁英白金卡首年改為累計消費滿6筆返還年費,當年消費滿12筆免收次年年費。

「銀行信用卡原來 ‘高舉高打’的模式如今已經難以為繼。」董崢表示,信用卡此前高權益、高品級的策略思路主要着眼於擴張和增量市場。但當前銀行收入有所下行,信用卡市場也已進入了存量經營時代,因此這種高投入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相關卡片權益的調整也勢在必行。

信用卡進入存量時代不良高企成困局

「銀行信用卡的運營現在面臨多重壓力,降本勢在必行。」一位銀行業內部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現在銀行信用卡已經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潛在的客户數量已經無法支撐起過去那樣高額的增長,與此同時,客户消費增長乏力,不良率卻不斷攀升,這讓銀行信用卡業務出現了大幅下降。

事實上,銀行信用卡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狀態。據央行披露的數據,2018年到2021年末,全國信用卡數量增幅逐漸放緩,2022年開始出現下降,連續六個季度減少后,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量減少了4700萬張。交易量方面,據2024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22.74萬億元,環比下降0.07%。

同時,銀行信用卡的不良率有所上升,信用卡不良轉讓規模攀升。根據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發佈的2024年三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統計,信用卡透支類資產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規模分別為5.3億元、93.3億元、262.2億元,在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資產中的佔比分別為12.2%、33.5%、48%。

「過去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的策略中,信用卡是最好的獲客渠道。銀行願意投入更多資金,加大優惠和權益的力度,來培養未來客户。」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但近年來,零售、對公業務增長乏力,這種通過大量投入攬客的做法無法給銀行創造更多利潤,因此信用卡能夠得到的資源有所下降或是常態。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如何做好存量客户「精細化」運營、開展差異化競爭,將是重中之重。

董崢亦認為,當前銀行信用卡還應該更多關注消費者消費習慣,從而推陳出新吸引客户使用信用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下降,尤其是部分奢侈品與家用電器等消費明顯走低,但日常消費品如餐飲、食品、藥品等依然保持增長勢頭。他認為,銀行可以減少此前針對奢侈品消費優惠等權益,增加剛性消費優惠的權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