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4年10月9日,有基金公司「高位」精準逃頂

2025-01-21 17:34

  來源:懶貓的豐收日  

  又到了被四季報狂轟濫炸的時候,

  先總結一部分~

有基金公司在2024年10月9日精準逃頂,再往前翻,2022年6月28日也曾精準逃頂。但遺憾的是,兩次精準逃頂,投資確實虧的。在A股做投資,太難了...

張坤再次表達了對市場的樂觀,在過去絕大部分時間內,高質量和高股息是很難兼得的,但現在能找到越來越多同時滿足高質量和高股息兩種屬性的資產。

  還有莫海波,他果然賣了寒武紀,從「第一大重倉股」變成「踢出十大重倉股」。

趙楓、黃海、焦巍,看好紅利類資產,認為低利率時代,高分紅的優質權益資產極具吸引力。

許拓、馮漢傑,在四季度大幅提高股票倉位,還都買了消費,但兩人對2025年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01

  先看一個精準操作,

  2024年10月9日,華富基金高位精準贖回了559.9萬份「華富國泰民安」,一鍵清倉。

  這些基金份額是什麼時候買的呢?

  我列了張表,

  2021年10月19日、2022年4月15日、2023年9月28日,一共分三筆,買了價值856.6萬元的基金。

  除了10月9日贖回的,2022年6月24日也曾高位精準贖回過,合計贖回了價值832萬元的基金。

  832 - 856.6 = -24.6

  也就説,基金公司投資這隻基金將近3年的時間,非但沒有賺到錢,還虧了20多萬。

  咋評價呢?

參考這篇文章,

  自持,然后贖回再買其他基金,這是基金公司的基本操作,就是爲了吸引基民買入,老套路了,基本上每家基金公司都在這麼做。

  至於擔心不擔心虧損,

  因為贖回后還會買其他基金,相當於始終持有部分基金份額。打個比方就是你今天賣出了滬深300,買入中證500,明天又把中證500賣了,換成中證1000,雖然持有的基金不同,但始終在場,最后大概率能賺個平均收益。

  申購、贖回自家基金,有沒有賺到錢從來不是基金公司優先考慮的事情。所以,也不用太放大這這件事,就當吃個瓜吧~

  但話說回來,華富基金的兩次贖回還是蠻精準的。

  2022年6月28日贖回在高位,2024年10月9日也贖回在高位。

  但人算不如天算,基金公司贖回后沒多久,基金又都創了新高。

  這...,就問你基金公司擇時能力強不強,還是基金經理技高一籌,大盤見頂了,但我有能力再撐一撐~~

02

張坤

  持倉上,

  張坤調整不大,「易方達藍籌」小幅減持中海油、美團,加倉阿里巴巴。

易方達亞洲精選,把新秀麗踢出十大重倉股,取而代之的是阿斯麥。同時,騰訊、阿里的持股數量均較三季度有所下降,可能是因為基金被淨贖回。四季度,「易方達亞洲精選」的基金份額從41.9億份降至35.57億份,被淨贖回了15%。

  四季報中,張坤再次表達了對市場的樂觀。

1)2014年初和2024年底,市場的絕對估值水平都很低。如果考慮到無風險利率的下降,2024年底30年期國債收益率只有2014年初的不到一半,顯然2024年底的估值更有吸引力。

2)在過去絕大部分時間內,高質量和高股息是很難兼得的,但現在能找到越來越多同時滿足高質量和高股息兩種屬性的資產。

而且,有相當比例的優質公司還具有「順周期期權」,一旦經濟形勢好轉,悲觀預期消失,估值將得到修正。

還有一些公司有「科技期權」,擁有頂級的人才,也擁有大量數據和應用場景,受益於AI。

  深入理解,

參考這篇文章,確實有不少資產同時符合高質量和高股息的要求。

  比如茅臺,2014年時股息率曾高達5%,但那時因為塑化劑和打壓三公消費,茅臺備受質疑,PE降至10倍左右。

  現在,因為增加分紅比例,茅臺股息率接近4%,PE超過20倍,比着2018年底相同估值時股息率高了將近1倍。

3)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感知的風險」和「實際的風險」通常會出現偏差,不應該被市場牽着鼻子走。目前市場先生對不少優質公司報出了很有吸引力的價格。

  言外之意是,現在的市場價格很合適,應該買入,而不是擔憂風險。

03

莫海波

  果然和猜測的一樣,

莫海波大幅減持寒武紀,從「第一大重倉股」變成了「跌出十大重倉股」。

  同樣大漲的海光信息(AI芯片)持股數量也被減持了28.23%。

但莫海波並沒有看空AI,增持了光模塊(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和AI應用端的科大訊飛金山辦公

同時增持的還有光伏,通威股份進入十大重倉股。

  四季報中,莫海波說了投資邏輯:

1)業界逐漸看到了AI在投入產出上的效益,對AI的投入更加堅定。預計2025年,海外互聯網大廠在AI上的資本開支增速會超過50%,國內算力基建落后海外1年左右,預計2025年國內AI資本支出增速高於海外,2025年還會是算力基建大年,看好英偉達產業鏈和國產算力標的,核心方向是:算力芯片、光模塊、AI應用。

2)買入光伏有三個原因:首先,過去2-3年,光伏龍頭公司大跌,已經對市場利空有充分預期;其次,光伏行業政策端也出現了一些基金變化,政策上整體是呵護光伏的;3)行業庫存已經降至較低水平,隨着春節后需求回暖,具備一定的漲價空間。

04

趙楓

  四季報中,趙楓說了對紅利類資產的看好。

  1)因為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資產荒。

  2)這種情況下,具備長期穩定回報的優質權益類資產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投資機會,比如某H股電信運營商,2024年初股息率約8%,2025年初也有7%,即使考慮到紅利税,這個收益率對機構也很有吸引力。

  況且,股票類資產還相當於免費送了一份潛在的通脹保護期權。

H股電信運營商是誰呢?

不難猜,就是中國移動。基金經理直接在季報中隱晦説個股,這也挺罕見的。

  持倉上,趙楓把中國移動買成了第三大重倉股,倉位是5.91%,雖然很看好,但比着寧德時代、騰訊的倉位還是偏低。

  四季度,他把美團、中國平安踢出了十大重倉股,換成了小米、山西汾酒

05

黃海

  黃海依舊重倉煤炭,

四季度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加倉了。股票倉位從85.86%提高到94.88%,滿倉了。

同時,十大重倉股集中度也從73.95%提高到83.86%。

  重倉股持股數量相對上期減少,主要是基金被贖回較多。A+C合併計算,「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的基金份額從11億份降至7.8億份,被淨贖回29%。

  四季報中,黃海説:

  1)基金的股票倉位在四季度經歷了先降后升的過程,持倉也更加集中在那些中長期看好的低負債、高分紅和高現金流的優質企業上。

  2)以紅利央國企為代表的價值周期股是市場主線,中小盤成長股是撬動邊際流動性的輔線,喧囂過后,市場還會迴歸時代主線。

  3)隨着無風險利率持續下降,國內優質權益資產的吸引力也將越發凸顯,特別是那些具有壟斷性業務模式、同時經營現金流和財務槓桿又比較穩健的企業。

  這點倒是和趙楓蠻接近的,但兩人選擇不同。趙楓選擇了中國移動,黃海選擇了煤炭。

06

焦巍

  焦巍繼續聚焦價值,四季報中迴應了市場討論比較多的幾個話題。

1)主動基金為什麼跑輸?

  主動基金通常是通過選擇高景氣行業、具有阿爾法收益的個股創造超額收益,和指數存在一定的偏離。在大量資金湧入被動產品的情況下,主動選擇的行業和個股面臨一定的失效。

  面對這種情況,要從兩個方面思考:

  第一,要重視這種現象,回到尊重業績基準的道路上,不再通過特別超配某一行業尋求超額收益。

  第二,長期來看,市場是稱重器而非投票機,指數權重股也可能長期無法提供正回報,非指數標的卻可能取得長期回報。

  基金經理要在兩者之間做出取捨,在尊重業績基準和能力圈範圍的雙重限定下,尋找超額收益。

2)白酒還值不值得投?

  在過去高速發展的時代,全社會願意為品牌高額付費,長坡厚雪的高ROE護城河使得白酒成爲了最好的商業模式之一。

但現在白酒卻面臨着護城河不斷加寬,而城里人口慢慢減少的風險,白酒最大的風險在於行業整體需要減速的時候,參與者卻不願意踩剎車,甚至還加速踩油門,這導致了庫存高企。

所幸,從三季度開始,白酒公司認識到了庫存問題,開始着手去庫存,並增加股東回報,這將提升白酒的投資吸引力。

3)要不要參與AI行情?

  回顧2024年,AI是年度級別的投資機會,但因為投資模式與選股框架與之不匹配,不少投資者和AI失之交臂。

  正確安慰自己的方法可能是:覆盤歷史,投資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買到大牛股,而是在某些能力圈範圍之外的個股上遭遇重大虧損。

  上一輪科技牛市中,很多人就是因為按耐不住衝進去,最后吃了虧。正確的選擇是,首先不要做錯,然后爭取做對,他還將在紅利上保持較大倉位。

07

許拓

  許拓繼續重倉豬周期、公用事業,同時開始買消費,伊利股份貴州茅臺買進了十大重倉股

  倉位上,四季度許拓大幅加倉

  永贏長遠價值,股票倉位從59.8%提高到89.76%。

  永贏股息優選,股票倉位從59.9%提高到89.2%。

  四季報中,許拓説:

1)他多次強調看好股票市場整體走強,但市場並未如他預期般的擁抱高質量資產,反而是以主題投資為主。根源在於市場流動性寬松,而宏觀經濟基本面恢復力度不強。

  2)展望2025年,在政策不斷加碼提振經濟的背景下,CPI或領先PPI先行回升,以房價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也可能逐步企穩,這有利於企業盈利恢復,也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

  3)另外,部分行業經過自發的供給側改革后,龍頭公司的盈利能力或逐步企穩,且分紅回購力度可能繼續加大,以中證100、滬深300為代表的大市值公司估值仍然較低,潛在回報良好。

4)因此,他看好2025年的行情,適度降低了波動性要求,勇敢的增加高性價比的高質量資產,在四季度大幅提高了權益倉位,增配了消費品、周期品龍頭公司。

08

馮漢傑

  馮漢傑和許拓的操作類似。

也提高了股票倉位,

  四季度,「廣發主題領先」的股票倉位從59.72%提高到82.11%。

也買了消費,

  把雙匯發展買進了十大重倉股。

但四季報中馮漢傑卻相對悲觀,

  1)雖然股票倉位從59.72%提高到了82.11%,但他認為這只是小幅上升,並未達到高水平。

  2)重倉股還以公用事業為主,僅僅是因為基本面出現了一定正向變化,再加上估值合理,才加倉了部分消費、製造類股票。

  3)宏觀方面,從政策刺激到產生效果需要時間,目前尚未觀察到巨大的整體變化。從政策力度來推測,2025年內需改善程度也仍待明確觀察。外需層面,則存在很多明顯的「灰犀牛」風險。

  4)估值上,相較於可能的基本面改善幅度,A股整體估值並不低。

  四季度,A股除了小市值、非銀板塊,整體表現並不佳,這對應的是基本面改善尚需時日。

  而諸多小市值股票則經歷了巨大的估值擴張,中證1000、中證2000自政策出臺以來漲幅高達40%,主題投資個股漲幅更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