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真把拉美當后院?特朗普給墨西哥灣改名,重提奪回巴拿馬運河

2025-01-21 18:18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月20日簽署行政令,將北美洲第一高峰重新使用美國第25任總統麥金利的名字命名,麥金利以徵收關税和擴張領土而聞名。

  特朗普的「改名風暴」並不侷限於美國國內,他還下令將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長期以來,美國將拉美視作「后院」,特朗普在20日的就職演講中,再次稱將「收回」巴拿馬運河。

  世界投資大會執委會主席、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前主編詹曉寧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等屬於全球供應鏈的五大咽喉要道。五大咽喉要道可直接影響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海運貿易,所以只要其中兩三個出問題,就會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

給墨西哥灣改名

  特朗普在就職演説中反覆強調,他將重振美國的輝煌,讓美國贏得應有的尊重和地位。

  隨后,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特朗普在這項行政令中説,在美國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墨西哥灣一直是其「不可或缺的財富」,至今仍是「美國不可去除的一部分」,是支撐美國早期貿易和全球商業「至關重要的動脈」。

  此前,特朗普7日在海湖莊園召開記者會,宣佈計劃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墨西哥總統辛鮑姆8日作出迴應並表明反對立場,稱「墨西哥灣」這一名稱早已獲得聯合國承認。

  不過,特朗普的改名命令只在美國國內有效,其他國家沒有義務效仿。目前尚無關於海域命名的正式國際協議或議定書,也沒有任何國際機構對海域名稱擁有最終決定權。

  墨西哥灣是美國以南、墨西哥以東的一片水域,該名稱自16世紀開始使用,當時墨西哥灣被墨西哥領土圍繞,1846年至1848年美墨戰爭后,美國獲得瞭如今的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地,但墨西哥灣的名稱沿用至今。

  除了改名外,特朗普並沒有忘記關税。他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一系列行政令時對媒體表示,正考慮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税,徵稅行動可能會從今年2月1日起實施。

  墨西哥和加拿大是美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加徵關税可能引發兩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破壞2020年生效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最終上升的成本將會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

巴拿馬運河

  自去年11月再次當選總統以來,特朗普多次稱美國必須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本月7日,他聲稱,出於「經濟安全需要」,他不排除美國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奪取巴拿馬運河和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控制權的可能性。

  在就職演説中,特朗普老調重彈,聲稱美國為修建巴拿馬運河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目前受到了極其不公正的對待,現在要收回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20日在社交媒體發表聲明説,「代表巴拿馬共和國和巴拿馬人民,完全拒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就職演講中關於巴拿馬和巴拿馬運河的言論」。

  穆利諾表示,自1999年運河迴歸巴拿馬,「巴拿馬一直以負責任的態度管理並擴展運河,為全世界及其貿易服務,包括美國」。他指出,對話始終是澄清問題的正確途徑。

  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根據條約,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馬將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駐在運河區的美軍將全部撤出。

  目前,全世界約5%的貿易貨運要經過巴拿馬運河,美國與亞洲之間貿易貨運量的23%需要通過這條運河。美國是巴拿馬運河最大的用户,約佔總通行噸位的四分之三,中國是運河的第二大用户,此外日本和韓國也是運河的大客户。

  對於特朗普2.0的拉美政策,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牛海彬認為,從特朗普在墨西哥、巴拿馬運河等問題上表達的立場看,可能是某種程度上的門羅主義迴歸。

  他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會將拉美當作美國后院,希望地區國家同美國保持非常緊密的聯繫。另一方面,美國「不願讓利」,可能給地區國家開展多元外交增添更多阻力。

  門羅主義最早於1823年由時任美國總統門羅提出,名義上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實質是把拉美當成美國的「后院」,為美國在拉美推行強權政治開路,迫使拉美國家按美國意志行事。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