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動力電池行業「掉隊」,億緯鋰能豪賭儲能

2025-01-21 13:3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主動避開動力電池這一紅海市場而去主攻尚且處於藍海的儲能市場,億緯鋰能(維權)展示出自身的市場敏鋭度與戰略靈活性。

1. 抱上特斯拉的大腿

歲末年初,二線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億緯鋰能意外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2024年12月25日,億緯鋰能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孫公司億緯馬來西亞與美洲某集團客户簽署合作協議,為其提供電芯產品。隨后,有媒體爆料直指該神祕客户正是特斯拉,合作重點則聚焦在儲能領域。這標誌着,億緯鋰能成為繼寧德時代比亞迪之后,第三家為特斯拉供應儲能電池的公司。

針對有關公司供貨特斯拉的傳言,億緯鋰能於12月25日當晚發佈聲明稱,網絡上出現自行猜測和解讀的相關信息,億緯鋰能嚴格遵守與客户達成的商業祕密管理協議,在遵守信息披露規定的同時,嚴格保守客户祕密。

儘管以「保守客户祕密」的理由進行了闢謠,坊間仍一致認為一直押寶儲能業務的億緯鋰能成功抱上了特斯拉的大腿。消息公佈之后,億緯鋰能股價在三個交易日迎來近10%的上漲,總市值在盤中一度重返千億大關。

但從拉長周期來看,億緯鋰能距離其歷史高點仍有很大距離。2021年11月,億緯鋰能股價一度突破150元/股,總市值突破2800億元大關。此后,隨着動力電池行業內卷的加劇以及產能過剩問題愈演愈烈,億緯鋰能主營業務毛利率大幅走低,業績增速不斷放緩。

根據最新財報,2024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實現營業收入340億元,同比下滑4.16%,實現淨利潤31.8億元,同比下滑6.88%,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在此背景下,億緯鋰能總市值也一度跌至640億元,相比歷史高點縮水接近80%。

2024年3月,億緯鋰能創始人劉金成曾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在動力電池行業,我們連內卷的資格都沒有,沒人卷得過比亞迪、寧德時代」。

在動力電池主業遭遇到成長壓力的情況下,億緯鋰能已經將儲能業務作為發力的重點。從出貨量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20.71GWh,同比增長4.96%;儲能電池出貨量35.73GWh,同比增長115.57%,公司儲能出貨量已經大幅超過動力電池出貨量。

自成立以來,億緯鋰能先后踩中消費電池、電錶電池、電子煙、動力電池等風口,也是行業內少數同時掌握消費、動力和儲能電池核心技術的鋰電池平臺型企業。在動力電池主業面臨到雙寡頭的競爭壓力之后,億緯鋰能又一次選擇將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儲能業務作為突圍的方向。這一田忌賽馬式的戰略抉擇,能否讓其重回輝煌?

2. 動力電池主業遇阻

公開資料顯示,億緯鋰能成立於2001年,最早從事一次鋰電池(鋰原電池)的生產,主要用於電錶和胎壓監測等領域。2008年,億緯鋰能鋰原電池做到全國第 一。2009年,億緯鋰能成功在創業板上市。

登陸資本市場之后,億緯鋰能開始大力佈局鋰二次電池業務。公司從3C鋰離子軟包電池入手,並選擇在電子煙這一新興領域重點佈局,迅速成為全球最 大的電子煙電池供應商。2014年,億緯鋰能收購電子煙龍頭麥克韋爾(后改名為現思摩爾國際6969.HK)50.1%的股權,后者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 大的電子霧化設備製造商。

2015年,億緯鋰能開始自主研發用於電動工具和電動兩輪車的圓柱電池和用於小型電子產品的「豆式電池」,實現了消費電池領域的多面覆蓋。2019年,億緯鋰能成功推出新品金豆電池,具有體積小,密封性好,能量密度高等優勢,特別適合微小型電子器件,順利切入三星供應鏈,再一次抓住了無線耳機等智能穿戴產品的風口。

2015年開始,億緯鋰能決定進軍動力電池領域,並對磷酸鐵鋰方形、三元小圓柱、三元軟包、三元方形等鋰電池技術進行了全方位佈局。2018年,億緯鋰能通過與韓國知名鋰電池企業SKI合作獲得了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和現代起亞的訂單。至此,公司動力電池業務逐漸進入正軌。

2020年,億緯鋰能自研軟包技術方案成功供貨小鵬汽車,首次進入國內軟包裝機量前十名。同年,億緯鋰能自行開發的三元方形疊片電池獲得寶馬認可,收到華晨寶馬訂單,預計2022年向寶馬批量供貨。至此,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迎來快速發展期。

2023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達28.08GWh,同比增長64.22%,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達4.45%,位列全國第四位。但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億緯鋰能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為2.3%,排名第九位。

不過,進入到2024年以來,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增速明顯放緩。三季報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為20.71 GWh,同比增速僅為4.96%。對此,億緯鋰能在三季報中表示,由於車市競爭壓力不減,公司部分乘用車大客户車型銷量不及預期,電池裝機量受到一定影響。

由於原材料成本持續位於高位,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的盈利能力也出現了大幅放緩。2024年上半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毛利率僅為11.45%,較上一年同期下滑近3個百分點。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48.4GWh,同比增長41.5%。分企業來看,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排名前三,市場份額分別為45%、24.7%、6.68%。

二線電池陣容中,蜂巢能源、欣旺達、瑞浦蘭鈞、正力新能裝機量增速均超過8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而言,億緯鋰能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速僅為8.34%,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TOP15陣容中排名倒數第三,市場份額也由上一年的4.45%下滑至3.43%,行業排名由第四位下滑至第五位。

3. 豪賭鋰能不躺平

相比動力電池領域的失意,億緯鋰能在儲能領域表現相當搶眼。2023年全年,億緯鋰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26.29GWh‌,同比增長121.14%,全球排名第三位,僅次於寧德時代與比亞迪。

2024年上半年,億緯鋰能儲能出貨量超越比亞迪,成功坐上全球第二的寶座。根據三季報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儲能電池出貨量為35.73GWh,同比大增115.57%,增速遠超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同期增速(55%)。

隨着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億緯鋰能主營業務已經形成了消費電池、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池三足鼎立的局面。2023年全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佔比分別為49%、33%以及17%。2024年上半年,公司儲能電池營收佔比再次提升至35.89%。

相比產能嚴重過剩的動力電池,儲能領域內卷程度相對較低。反映到毛利率上,自2023年以來,億緯鋰能儲能業務毛利率持續高於動力電池同期毛利率水平。因此,儲能業務營收佔比的提升也有利於億緯鋰能整體毛利率的修復。

伴隨歐美主要經濟體降息周期臨近,儲能性價比預計更加凸顯,北美大儲市場以及歐洲户用儲能預計將迎來更大的增量裝機需求。根據InfoLink預測,2024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增速為35%,達到266GWh。2023-2027年,全球儲能市場新增需求年複合增長率為38.4%。由此計算,2028年全球儲能新增需求突破1TWh。

爲了爭奪海外市場,億緯鋰能一方面通過推出大容量儲能電芯成功切入Powin、Wartsila等國際大客户合作名單,一方面也在加緊擴展海外產能。2024年12月,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舉行設備進場儀式。據悉,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自2023年8月動工以來,歷時僅16個月便完成建設,預計2025年一季度投產,屆時將成為億緯鋰能海外第 一個實現量產交付的工廠。

按照公司規劃,億緯鋰能2024年度儲能出貨量目標是50GWh,相較2023年幾乎翻倍。如果能夠順利達成這一目標,億緯鋰能將進一步拉開與比亞迪、瑞浦蘭鈞、海辰儲能等對手的距離。

事實上,在電動汽車業務陷入成長困境之后,儲能業務已經成為推動特斯拉業績增長的「新引擎」。2024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儲能產品裝機量達到了6.9GWh,同比增長了73%,毛利率更是攀升至30.5%,儲能板塊已經成為特斯拉增速最快且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

顯然,在抱上特斯拉的大腿之后,億緯鋰能儲能規模和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業務前景值得被高看一線。與此同時,與特斯拉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對億緯鋰能產能過剩的質疑。

2024年7月,億緯鋰能通過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計劃擬募集50億元,主要用於「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和「21GWh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

對此,深交所先后發出兩輪問詢函,要求公司説明在前次募投項目尚未實施完畢,產品毛利率持續下滑,且持有較多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情況下,短期內再次進行融資並擴產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024年12月26日,也就是公司發佈「與美洲某集團客户簽署合作協議」相關公告發布后的次日,證監會批准了億緯鋰能發行5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註冊申請,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對其過度、頻繁融資的質疑。

2024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41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上年同期減少2家。其中,TOP10動力電池企業動力電池市場份額高達95.2%,較上年同期增加0.3個百分點。顯然,動力電池「淘汰賽」的大幕已經拉開。

從下游客户來看,億緯鋰能動力電池下游配套廠家主要包括小鵬、長安、廣汽埃安、大運汽車等二三線車企為主,競爭力相對一般。相比配套頭部車企的寧德時代、LG、三星SDI以及自給自足的比亞迪,身為二線廠家的億緯鋰能很難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甚至又被邊緣化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億緯鋰能主動避開動力電池這一紅海市場而去主攻尚且處於藍海的儲能市場,也展示出自身的市場敏鋭度與戰略靈活性。從其儲能出貨量全球第二的排名和最新特斯特的合作協議來看,未來全球鋰電江湖仍少不了億緯鋰能這一「六邊形戰士」。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