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規模下降超百億,大筆加倉阿里巴巴,張坤四季報發聲!

2025-01-21 10:36

本文來自: 聰明投資者,作者:關鶴九

1月21日凌晨,張坤旗下基金披露了四季報。

從持倉來看,張坤在管基金整體持倉變動不大,主要調整了科技和周期等行業的結構,大筆加倉阿里巴巴,大幅減持中國海洋石油、美團。

此外,易方達優質精選也有亮點,多了攜程集團、分眾傳媒兩個提前埋伏的「新面孔」。

據最新披露的四季報所示,張坤在管產品依然維持高倉位運作。

2024年市場經歷了前三個季度的「陰晴不定」后,在「9.24」行情后重新煥發生機,以AI為代表的科技在四季度表現很是亮眼,但市場也進入了寬幅震盪期。

AH股回吐大部分「驚喜」帶來的收益,美股在人工智能熱潮、美聯儲降息、特朗普再次當選等事件的助推下,持續走高。

從2024全年來看,依然是紅利資產的大年,只是2025開年以來,紅利資產遭遇持續回調。據Wind數據所示,截至2025年1月20日,中證紅利指數今年以來下跌4.53%。

張坤在最新披露的四季報中談到了高股息率,但他更多是將高股息率視為股票資產的重要屬性之一。在他看來,值得投資的資產還有另一個重要屬性——高質量,即競爭優勢突出、高投資回報率 ROIC、充沛自由現金流。

兩個屬性相交的資產,更符合張坤「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的標準。

「在過去絕大部分時間內,高質量和高股息率兩種屬性往往很難在同一個資產兼得。

高質量資產往往存在估值溢價因此股息率不高,而高股息率資產有相當比例都有高槓杆或強周期的屬性,ROIC 通常不高。」

但是,張坤認為,現在的市場能找到越來越多同時滿足高質量和高股息率兩種屬性的資產。

以下是對張坤四季報的詳細分析:


01

總規模跌破600億,近三年主打產品還是虧30%


張坤目前在管基金四隻,截至四季度末總規模589.42億,值得注意的是,較三季度末(690.82億)減少了101.4億。

從申贖份額來看,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亞洲精選均出現大筆贖回,四季度淨贖回分別為11.68億份、6.33億份,其余兩隻基金的淨贖回份額還算穩定,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淨值大幅下跌。

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四季度淨值下跌9.81%,較三季度末規模下降63.37億;易方達優質精選規模減少21.49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規模減少7.16億,易方達亞洲精選減少了9.38億。

根據市場走勢分析,大概率是部分持有人在「9·24」行情后,由於虧損縮窄,提前離場。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1月20日

分階段來看,2024年一、二季度,張坤所管理的易方達藍籌、優質企業三年、優質精選沒能接住5月初的市場上揚,但易方達亞洲精選受益於二季度港股市場的一輪上漲,以及美股市場走高,收益一度超20%。

隨后三季度市場持續低迷,基金淨值也一路下滑,直到迎來了「9.24」行情的激勵,然而「十一」之后,市場持續震盪,收益也隨之回吐。

截至2024年底,張坤代表品易方達藍籌益僅1.7%,易方達亞洲精選取得了12%的正收益,表現最好。

易方達優質精選是由易方達中小盤轉型而來,這也是張坤管理時間最久的基金,據Wind數據統計,轉型之前(2012年9月28日-2021年9月9日)張坤任職回報為635.39%,年化回報24.96%。

2024年也是張坤近四年以來業績表現最好的一年,在2021-2023連續三年負收益后,略略正收益收官。


02

大幅加倉阿里巴巴,攜程分眾新亮相,斯麥再回前十大


張坤四季度依舊保持着高倉位運作,所管基金的股票佔比均在94%左右,較之前變化不大。

從調倉情況來看,個股調整以減持為主,有老朋友重回前十大重倉股,也有提前佈局的新面孔進入前十大重倉股。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易方達藍籌四季度重倉股沒有進出變動,只是大幅加倉了三季度新進前十大的阿里巴巴,共778.56萬股。

此外,張坤還大幅減持了港股的中海油3500萬股和320萬股的美團,小幅減了騰訊和五糧液。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新進易方達優質企業前十大重倉股的百勝中國,是張坤在2024年上半年佈局的,截至三季度末新進為易方達藍籌的前十大重倉。

百勝中國也是易方達優質企業前十大重倉股中,在四季度唯一取得1.99%的正收益的重倉股,截至四季度末持倉市值2億元。

此外,張坤還大幅減持了中海油、美團,小幅減持了騰訊和五糧液;並且增持阿里巴巴67萬股。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方達優質精選重倉股來看,略減持了騰訊、阿里巴巴,加倉了少許普拉達,美團、中海油退出前十大重倉。

新進前十大的攜程集團,是張坤2024年上半年在易方達亞洲精選中提前佈局的,彼時持倉佔基金淨值比不到1%。

下半年張坤在易方達優質精選中大筆買入攜程集團,截至季度末,持倉市值6.5億,佔基金淨值比4.77%,三、四季度分別上漲31.07%、9.98%。

值得一提的是,攜程作為線上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其業績表現出進攻性已經至少一年多,從股價表現來看,2024年全年漲幅超90%

分眾傳媒也是張坤今年上半年就提前埋伏的。

據中報統計,三隻基金對其持倉總市值12.53億。從易方達優質精選的四季報來看,較中報時增持3270萬股。

所以,張坤每次的中報、年報中還是很值得品味的,比如2024年二季度張坤加倉韓國市場,其實早在2023年中報就有所「預告」,彼時張坤就在亞洲精選持有了一些韓國股票及存託憑證,只不過比例相當低。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從易方達亞洲精選的重倉股來看,大筆減持了中海油、富途控股,還小幅減持了騰訊、臺積電、阿里巴巴,新秀麗退出前十大重倉。

但是,臺積電四季度上漲14.08%,反而佔基金淨值比有所上升。

在一季度新進前十大重倉的阿斯麥,張坤連續兩個季度重倉,上半年上漲35.6%,但三季度退出了前十大,四季度較二季度末加倉8000股,重回前十大重倉。


03

堅守消費的2024年


2024年對很多基金經理而言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為持續低迷的市場環境帶來了一劑「強心針」。

在越艱難的時候,越能看到一個基金經理的定力,對張坤而言,定力來自堅持簡單的事。

張坤在2024年看似動作不斷,但萬變不離其宗,他依然在積極尋找那些能穿越市場輪迴的優質企業。

從消費行業看,重拾伊利、分眾,堅守白酒龍頭,還在醫療與半導體領域也進行了新佈局。

9月初被納入港股通的阿里巴巴受到了公募機構的一致歡迎,三季度上漲56.03%,雖然四季度下跌25.09%,依然受到了張坤的偏愛,加倉超820萬股。

在不知不覺之間,騰訊阿里和白酒的「地位」有些旗鼓相當了。

此外,對於「內在價值」有所下降的標的,張坤也果斷的進行了調整。

在2022年四季度張坤翻倍加倉中國海洋石油,2023年一季度再度加倉后出現在易方達藍籌的前十大重倉股,二季度繼續持有,此后開始了逐漸減持之路。

2024年一季度,中國海洋石油憑藉自己的上漲,成爲了易方達藍籌、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兩隻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之后張坤持續減持中海油並逐漸加大了力度,四季度減持超4600萬股。

三季度大漲54.82%的美團,在當時就已經被減持了,四季度減持力度更大,超350萬股。


04

市場先生不是指導投資者的,而是服務投資者的


其實從張坤的季報中,我們很少能感受到「壓力」,更多的是他的「思考」,而在本次季報中,我們還從字里行間看到了更多的信心

張坤錶示,每年都會評估組合內公司的內在表現,以此來回顧和評價對公司基本面的判斷。

雖然組合淨值今年微漲,但他認為,這個漲幅依然落后於其內在價值的提升幅度。

在管理基金的12年多的時間里,有幾個時點,例如2014年初和2024年底等,絕對估值都是很低的水平。

如果進一步考慮無風險利率水平,2024年底的30年國債收益率只有2014年初的不到一半,兩者對比,顯然2024年底的估值更有吸引力。

在過去絕大部分時間內,高質量(競爭優勢突出、高投資回報率ROIC、充沛自由現金流)和高股息率兩種屬性往往很難在同一個資產兼得。

高質量資產往往存在估值溢價因此股息率不高,而高股息率資產有相當比例都有高槓杆或強周期的屬性,ROIC通常不高。

但現在,能找到越來越多同時滿足高質量和高股息率兩種屬性的資產。

這些公司在過去相對困難的環境中,通過自身經營效率的提升實現了淨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的穩定或持續增長,體現出應對逆境的能力。

不少公司也展現出增加回報股東的能力和意願,而且有望成為中長期的承諾,這無疑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回報。

長期投資者可以在不新增投資的情況下,隨着時間推移不斷增加(通過公司回購直接實現或者分紅再投資間接實現)持有的優質公司的股權比例。

此外,有相當比例的優質公司還具有「順周期期權」,一旦經濟好轉趨勢更加穩固,例如社零增速向上突破2%-3%的區間,現有估值所隱含的短中長期的悲觀增長預期有望修正,國內和海外投資者的中長期信心也有望重建。

還有一些公司有「科技期權」,這些優質公司有頂級的人才,同時也有大量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在AI方面持續大力投入,不論AI帶來效率提升還是出現新的變現場景,這些公司有望顯著受益。

更有吸引力的是,張坤認為在目前的估值中,「順周期期權」和「科技期權」並沒有包含在內。

對於很多優質公司,目前市場共識是感知到有不少風險的狀態。但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感知的風險」和「實際的風險」通常會出現偏差。

正所謂,市場先生不是指導投資者的,而是服務投資者的。

張坤認為,目前市場先生對不少優質公司提出的報價很有吸引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