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一屆商場,正在從寵小孩到寵家長

2025-01-20 22: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商場已經快變成小孩子的遊樂園了。商場外面總會有旋轉木馬、小飛機和溜冰場,商場里面添上了海洋球、蹦牀和玩「泥巴」的地方。逛商場時隨便走着,還能碰到小火車穿堂過,火車里是小孩哥小孩姐們嘻嘻哈哈,火車后面是爺爺奶奶抱着衣服水壺全程護駕。

這些都是商業綜合體里親子經濟的最基本配置。有娃家庭都是「一拖N」,誰用這些好玩的設施留住了娃,把情緒價值提供到位了,就等於留住了一大家子人。

但迷你遊樂園在商場里出現多年后,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90后00后説,他們內心也是個寶寶,為什麼沒有照顧他們情緒的東西;也有帶娃的家長説,娃在商場里倒是玩開心了,但他們連個既能看住孩子、又能讓自己休息會兒的地方都找不到。

而腦子最靈光的那波商家,已經跨過小火車和旋轉木馬開始了新動作。能把成年人寵成小孩兒的活兒他們做了,能照顧到家長的痛點,為家長排憂解難的活兒,他們也做了。

商場的晴天照到了哪兒

先講句大實話,去年商業綜合體的日子是真不好過。

24年剛開始,太盟就獲得了珠海萬達商管60%的股權,王健林和他關聯方的持股比例則被稀釋到了40%,到了4月份,就連位於北京大望路CBD、象徵萬達帝國榮耀的北京萬達總部大廈,也被賣給了別人。那時候,網絡上很多段子都在問萬達到底還姓不姓王,從那以后,咱們的「王校長」也徹底卸任娛樂圈紀委,在網絡上沉寂了下來。

到了24年年底,阿里巴巴又以74億元的價格,把銀泰百貨100%的股權賣給了雅戈爾和銀泰的管理團隊。在淘天系吸引各大品牌特別是服裝品牌往線上走的時候,銀泰曾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眼看線下商場的流量一年不如一年,阿里也只能忍痛豪虧93億元甩掉這個包袱,把精力和資源都聚焦到核心業務上。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商業綜合體都把日子過得慘兮兮。去年上半年,擁有108座購物中心的華潤萬象生活,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9.7%到1007億元,其中還有46座購物中心在零售額在當地市場排名第一,「銷冠」商場數量比2023年末增加了15%。同樣還是2024年上半年,大悦城購物中心的銷售額增長了14%,龍湖商場日均客流量和營業額同比也分別錄得了16%和12%。

小編正好逛過這三家商場,發現從周五晚上開始,它們的客流就已經密密麻麻,想買塊好利來的烘焙新品需要排隊結賬,想去海底撈或者西貝吃頓飯也要排隊。

都説線下流量不行了,這些商場里的人擠人是怎麼來的?

這幾年有個特別火的詞叫「情緒消費」,意思是消費者掏錢買的不只是一個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價值,還有它有沒有讓人「爽」到。

但情緒消費也分不同種類。有人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買單,比如開頭那些旋轉木馬小火車,小孩玩開心了,這筆消費就成了。也有的人,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買單。

最「無用」的情緒,把大人寵成寶寶

1月15日,北京朝外的The Box里擠滿了年輕人,因為名創優品與《黑神話:悟空》的聯合主題店在這兒開業了。現場的火爆程度,到了消費者需要排隊等20分鍾才能進店消費,小編的朋友只是路過門口隨便發了一個小紅書,就喜提了幾大百的點贊收藏和評論。

在名創優品和《黑神話:悟空》聯名店里,不僅有毛絨玩具、徽章、襪子和配飾,還有聯名IP的紅包、春聯、流麻盲袋,店里還通過3D裸眼設計和輕微動效結合裝置,打造了一個「金箍棒穿樓」的視覺效果,結果,就連最貴的一條499元織毯,都被瘋狂的消費者搶購一空。

這些聯名商品是不是真值那麼多錢,恐怕得打個問號。同等質地的毛絨、襪子和毛毯,能在淘寶抖音拼多多上找到一大堆,價格可能也就是那些聯名款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但消費者買的是一種情緒,它可能沒啥實際用處,但在大家學習、生活、工作壓力都大的時候,就成了最能安慰人的情感寄託。有人要帶着手辦外出吃飯打卡拍照,有人要抱着自己的「本命」毛絨玩具睡覺,還有人會用幾十塊一個的鐵皮「吧唧」掛滿包包、鋪滿桌子、裝滿房間,甚至把這些成本只有幾塊錢的玩意兒炒到了上千元。

誰能把還有「童心」,還對虛擬世界有情感寄託的成年人寵成寶寶,誰就掌握了流量密碼。

一些老商場在這方面腦子反而是最靈光的,上海百聯ZX創趣場的前身是華聯商廈,主打二次元並重新開業后,18 個月內,其累計客流量超1500 萬人次、銷售額超過了5 億元,北京王府井的喜悦購物中心也因為引入了二次元主題,成了北京「吃谷」羣體的「耶路撒冷」,一到周末就人滿為患。

想繼續當寶寶的消費者,情緒被照顧到了,已經有寶寶的羣體,情緒又怎麼被照顧?

關於這個需求,以前想出應對之策的,是商業綜合體里的各類早教中心、親子娛樂設施。現在,連餐廳們也擼起袖子干了起來。

最實在的情緒,寵娃的同時也寵家長

一位4歲孩子的家長告訴我們,她周末帶娃外出的一個困惑是,孩子坐了小火車、釣了小魚也玩了泥巴,到肚子餓了要吃飯時,卻很難找到個合適的餐廳。

她最愁的是食物安不安全、選材好不好、有沒有添加劑,其次要愁的是餐廳有沒有更方便孩子使用的餐具和其他輔助設施。最突如其來的崩潰,則是她已經帶娃到筋疲力盡,娃還不能好好吃飯,等照顧娃吃飽,大人已經累到吃不下啥東西。

在國內,西貝算是最早洞察到這個需求的連鎖餐企之一。早在2017年,它就提出了「家有寶貝,就吃西貝」的口號,不僅出於小孩子的健康考慮,推出了不添加味精的兒童餐,還會提供對兒童更友好的環保稻殼餐具,主打一個防菌防黴、小孩子摔不碎也碰不壞。

2020年,西貝對它的兒童餐進行了迭代,用7種不同顏色的食材做搭配,增加就餐的趣味性,主食、雜糧、水果、蔬菜、奶製品的不同組合,也全面照顧到了小孩子就餐時的營養需求。到了2022年,西貝的兒童餐又升級成了專業兒童餐,亮點是專為1-12歲寶貝研發,肉蛋奶蔬菜科學搭配。

這種兒童餐有多「魔性」?按照另一位家長的説法,他的小孩每次去商場玩,只認去西貝家吃飯。他自己也能在西貝松口氣,畢竟餐廳會提供小孩子專屬的識字菜單,小朋友能一邊看繪本一邊用拼音點菜,服務員還會給小朋友準備塗鴉紙,等上菜的時候小孩子可以靜下來玩,還能戴着餐廳專門準備的寶貝圍兜吃飯,一頓飯下來省了大人不少事。

在餐飲行業,西貝總能起到一些帶頭作用。2014年時,就是它在北京財富中心開了一個全明后廚的店,讓消費者能吃得更安心,從而開啟了餐飲圈里明廚明灶的風潮。到了兒童餐這塊兒,西貝帶頭過后,海底撈、九毛九、旺順閣、眉州東坡等也開始上線了更細緻的親子服務,甚至還有了主動帶娃、幫忙輔導作業這樣的操作。

而西貝自己,也把「親子友好」做成了一張名片。近日,它拿到了「中國兒童餐第一品牌」「服務家庭顧客超2億人次」和「專業兒童餐累計賣出超4000萬份」的認證。

到了2025年,西貝在照顧家長情緒方面又往前邁了一步。它不僅確立了「把更好的給孩子」的品牌主張,還將西貝的LOGO由 「西貝莜麪村」煥新為「西貝XIBEI」,強化了它從西北菜轉變為家庭歡聚餐廳的定位。

在兒童餐食方面,西貝説它會進一步提升有機食材佔比,達到「能有機不普通、能天然不添加、能現做不預製」,還計劃推出分齡專業兒童餐,更好地照顧到低齡寶寶的需求。

而更照顧到家長情緒的一招是,它還打算推出親子廚藝課堂,和家長一起對孩子進行「食育」。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到門店上課,學習搓莜麪、製作美食,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對食物有更多瞭解,還有可能對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人格培養進行潛移默化的正向引導——試問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瞭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寓教於樂的機會呢?

根據《2023年中國兒童餐食行業研究報告》,我國兒童食品市場2022年的市場規模大約為3624億元,有望在2025年突破5000億元。

大家都懂,消費的重點對象是孩子,買單的卻是家長,而一個孩子背后,通常會跟一長溜的家長。一個能照顧到雙方情緒,把家長也寵到位的服務體驗,流量自然不會差。而第一波get到情緒價值「密碼」的商家,將會抓住市場機遇,引領行業潮流。

(轉自:達摩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