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問道2025——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年度經濟展望報告

2025-01-20 21:31

在2024年一系列政策的呵護下,2025年我國經濟將如何發展?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將給我國帶來哪些影響?我國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近日,我們邀請14位首席經濟學家一起展望全年經濟形勢,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經濟數據預測

1.GDP同比數據

經濟學家們認為,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增多,為2025年經濟向好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隨着各項政策的逐步落地見效,他們預計2025年GDP同比預測均值為4.86%,中位數為4.90%。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預計,2025年,在全方位支持政策的推動下,將有更多的財政貨幣資源用於支持消費擴張,消費復甦勢頭向好,內需改善支撐經濟增長。居民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調將為居民部門其他消費支出提供空間。在更加積極的財政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協同推動下,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有所回升,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製造業投資積極向好。內需貢獻大幅增加將有力抵消外部衝擊,是經濟增長保持韌性的主要引擎。

申萬宏源趙偉認為,2025年,經濟呈現N形或倒V形走勢的概率較大。投資和消費增速略高於2024年,出口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全年經濟增速或維持在5%左右。「兩新」政策對物價讀數影響偏負面,通脹環境難現,但以名義GDP推演企業盈利或存低估。

民生銀行温彬表示,2024全年平穩收官,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果釋放是主要原因,同時也能反映出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在基本面支撐和政策面呵護下,2025年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回升向好勢頭。

在本次調研中,經濟學家們認為,在更為積極的宏觀政策環境下,基於2035年遠景目標的實現要求,結合我國經濟潛在增長水平考慮,將2025年我國政府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較為合理,更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信心。

畢馬威蔡偉表示,當前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嚴峻,較高的目標有利於積極引領經濟工作,保持2024年9月下旬以來政策發力的延續性,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信心。2024年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政府融資環境收緊、部分行業供需錯配、有效需求不足及低通脹等挑戰或將延續到2025年,同時我國對外貿易也可能面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擾動。在這一背景下,保持與2024年一樣的增長目標,具有更強的激勵作用;雖然有挑戰,但也是一個積極向上、奮力一跳能夠實現的目標。

工銀國際程實預計,2025年政府預期目標的設定會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當前發展階段的需求,主要體現出穩中求進的思路。從經濟增長來看,目標可能定在5%左右。這一判斷基於近年來中國經濟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結構優化和新動能不斷涌現的趨勢。

2.物價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2024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0.2%,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降2.2%,經濟學家們對這兩個指標的預期均值分別為0.3%和-2.14%。他們預計,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支持下,2025年CPI和PPI同比都將上升。

長江證券伍戈認為,從日本等經驗來看,擺脫價格低位需要經濟增速的一定「超調」。結合我國經濟增速的考量,新年價格中樞或與去年相對持平。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表示,2025年,國內需求修復有望推動CPI同比温和回升、PPI同比降幅收窄。他預計2025年CPI同比升至0.8%左右,豬肉及服務消費價格有望回升;受外需下降、國際油價疲軟以及國內降價促銷等因素影響,PPI降幅同比逐步收窄至-1.0%左右。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整體物價處於回升階段。食品價格方面,生豬價格受產能影響易跌難漲。耐用品方面,以舊換新政策增量擴圍或持續對耐用品價格形成支撐。原油方面,參考興業研究外匯商品團隊的觀點,當前價格下油價短期向上彈性大於向下彈性,但未必具備很強的驅動。

3.生產與消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2024年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上年增長5.8%,高於經濟學家們5.64%的預測均值。經濟學家們預計,2025年工業增加值同比數據將有所下行,預測均值為5.02%。

消費方面,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3.5%。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長3.8%,比三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經濟學家對該指標的預測均值為3.45%,他們預計2025年這一指標將上升至4.8%。

民生銀行温彬表示,2024年消費整體呈持續回落態勢,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餐飲收入增速降至商品銷售之下;二是鄉村消費增速持續高於城鎮;三是以舊換新政策收到一定效果。展望2025年,他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有望回升至5.0%左右。一是促消費政策加力。二是居民收入狀況有望逐步改善。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中的慢變量,彈性不及投資,而且也容易受到消費者信心等短期因素和人口老齡化等長期因素影響。如果要切實提振消費,還需要切實加快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居民能夠無后顧之憂,敢消費、願消費。

4.投資

經濟學家們預計202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同比將上升至4.25%。預計在近期房地產市場在政策組合拳作用下,2025年有望逐步企穩,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同比預測均值為-7.26%。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經歷2021年以來的調整,當前住房的可負擔性有所改善,但庫存依然高企。參考海外經驗,我國房地產銷售逐漸接近底部區間,2025年銷售與投資降幅均有望收窄。2024年傳統行業產能利用率較高,投資加快;新興行業產能利用率較低,投資放緩。預計2025年新興行業繼續優化產能,設備更新等政策支持下,製造業投資或小幅放緩。基建投資繼續發揮穩定器作用,2025年或小幅提速。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認為,2024年,製造業和基建投資發揮了穩投資的作用。2025年,我國製造業將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時期。在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支持政策推動下,各地將繼續加大對「兩重」「兩新」領域提供資金融通的保障。預計2025年製造業投資增速約為7%。基建投資將發揮更強的託底作用,傳統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有望小幅回升,超前佈局數據流通及農村基礎建設加力可期,預計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擴大至5.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資本形成總額對GDP貢獻率上升至35%。

畢馬威蔡偉表示,房地產投資增速或延續築底進程。預計后續房地產政策仍以穩資金、防風險為主。政府將加大土地和商品房收儲力度,穩定房地產企業資金流,防範房地產風險向金融機構蔓延。

5.進出口

經濟學家們認為2025年全球貿易將保持温和復甦態勢,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保護主義是未來全球貿易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我國應抓住新興市場和新領域發展的機遇,妥善應對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

興業證券王涵認為,特朗普所宣揚的加徵關税給全球貿易帶來隱憂。但要意識到,雖然有全球化逆風,全球化仍是主流,因此預計全球貿易將温和增長。未來中國外貿可以關注:政策對外貿的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開放的繼續推進,工業鏈產業鏈的建設,同南方國家經貿關係的進一步加強。

申萬宏源趙偉表示,「搶出口」是推升去年12月出口的主因。展望2025年,維持出口增速全年0.8%的預測不變,節奏上預計仍呈現N形走勢。今年出口雖然增速有下行風險,但預計不會落到負增長。長期來看,存量上,新興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對我國供應鏈的依賴將持續,為出口提供穩定支持。增量上,新興國家城鎮化仍處於初期階段,未來新興國家工業化提速也將帶動城鎮化提速,相應產生增量內需,對我國出口形成增量拉動。

長江證券伍戈認為,當前市場已將美加徵關税納入外部衝擊來源,但未必趨弱的海外經濟、更具彈性的匯率或都有望形成部分對衝。初步預測,受關税擾動,新年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全年中樞有所回落,但仍有韌性。

工銀國際程實認為,2025年全球貿易預計將繼續在復甦中前行,但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需要着眼於應對全球貿易環境的複雜變化,同時抓住新興市場和新領域發展的機遇。

二、經濟政策展望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表示,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主要從四個方面着手:一是有望安排4%及以上財政赤字率,赤字規模超過5.5萬億元。二是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有望增加超過2萬億元。三是地方專項債將從額度和使用範圍兩個方面實現擴張,加大對民生的支出。四是地方專項債額度有望提升至4.5萬億元以上,加上2萬億元化債額度,合計將超過6.5萬億元。同時,將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進一步增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適時降準降息。

興業證券王涵預計,2025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預計赤字率可能為3.5%~4.0%,超長期特別國債可能達到1.5萬億~2萬億元,專項債4萬億~4.5萬億元;貨幣政策方面保持適度寬松,預計可能有1次降準和2次降息。

工銀國際程實表示,2025年的政策搭配將呈現四大特徵:一是良好的市場溝通與預期管理;二是廣泛的經濟數據驅動決策;三是靈活的貨幣政策;四是精準的財政政策。

三、熱點問題研判

1.走過2024年,這一年中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出現了哪些重要變化?我國未來的發展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畢馬威蔡偉表示,回顧2024年,伴隨着全球製造業景氣度的回升、發達經濟體進入降息周期,我國出口需求大幅回升,工業生產、製造業投資在外需帶動下保持高景氣。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新動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保持較快增長,成為經濟企穩回暖的新動力。未來我國的發展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數字、綠色、健康等新型消費促進內需擴容升級,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二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深化就業、養老、醫療等民生領域改革,優化勞動力市場結構,提升勞動生產率。三是強化科技創新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領作用,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競爭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領域的自主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四是兼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兩條主線,實現新舊動能的有機結合、温和過渡。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基礎性作用,其增加值、營收、利潤、用工人數等都佔全部製造業的80%左右。加快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不僅對短期經濟穩增長至關重要,還為長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認為,2024年,中國經濟主要的推動力來自消費,但貢獻度低於2023年。進入2025年,預計消費在刺激措施推動下將有所增強,投資預計保持較為穩定的態勢,但出口增長面臨一定壓力,預計出口貢獻度有所下降。在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上,低空經濟、數據產業、元宇宙、人工智能、新能源產業、養老與健康等產業預計將加速擴張,牽引作用更加突出。從全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方面來看,一是人工智能應用更加成熟,更多行業在效率與勞動力替代方面將出現顯著進展。二是區塊鏈技術應用與推廣帶來產業、管理模式與社會組織等方面的變革。三是數字資產化趨勢進一步加速,數字資產的外延與確權進一步提升。

財通證券陳興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呈現出多方面的重要變化。首先,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取得了顯著成果,尤其在人工智能、5G技術等方面。這些技術的進步不僅推動了製造業的升級,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其次,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新能源汽車行業以其低碳排放、高效能源利用和智能化駕駛體驗,成為行業全球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消費和投資繼續作為經濟增長的雙重驅動力,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此外,出口回暖對GDP增長有明顯拉動作用,我國出口持續回暖,對經濟增長貢獻突出。最后,房地產市場政策密集調整,推動市場預期改善,對經濟發展起到穩定作用。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在2024年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潛力,通過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未來應加大力度提振內需,同時加大力度進行科技攻關,加大穩外貿力度。

申萬宏源趙偉認為,發達國家去庫存結束后供需缺口彌合,對我國出口形成強勁帶動。國內製造業迎來內生性更新周期,疊加政策催化,製造業投資增速走高。但地產仍在磨底,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仍然偏弱。未來仍需要關注收入結構的優化,以及房地產市場的變化。

2.2025年全球經濟運行將處於怎樣的狀態?對我國將帶來哪些影響?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連平表示,展望2025年,在各國貨幣政策放松、去庫存向補庫存轉變等積極因素推動下,世界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復甦。但不確定性因素也在積聚。包括地區衝突升級、保護主義快速抬頭、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等,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和地區經濟復甦進程。就具體態勢來看:一是世界經濟延續温和復甦。新興經濟體整體延續較快復甦勢頭;發達經濟體內部,「美強歐弱」的格局大概率仍將維持。二是通脹繼續下行但不乏隱憂。預計全球通脹水平總體下行,但如果各國貨幣政策放松過快,疊加「工資-物價」螺旋上升和貿易保護風險,不排除2025年通脹壓力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三是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加速分化。美聯儲降息趨於謹慎,歐洲央行降息可能相對激進,日本央行反向加息意圖明顯。四是全球貿易進一步回暖。其中服務貿易需求增長更強,但貿易摩擦風險上升。五是國際外匯市場震盪頻繁。美元仍可能維持階段較強走勢,歐元將繼續受到壓制,日元波動性或將加大。2025年國際環境的上述變化,將對中國外貿出口、人民幣匯率以及中美經貿關係走向等帶來重要影響。

財通證券陳興認為,2025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處於一個相對平穩但增長動能不足的狀態。全球地緣政治、貿易、軍事領域,宏觀經濟,資產價格方面等均存在不確定性。俄烏衝突、中東戰爭的持續以及其他地緣矛盾的加劇可能對全球經濟及資產產生劇烈影響。歷史經驗和現實選擇都指向美元應該走弱:一是政治周期決定下的美元,呈現出「共和黨走弱,民主黨走強」的規律,特別地,孤立主義帶來的也恰恰是美元地位的虛弱;二是財政擴張帶來的結果,特朗普政策框架財政自融資能力弱,需要壓降政策利率來籌集財政資源,過往美聯儲降息周期也屢屢被市場低估,預計特朗普會施壓美聯儲來持續降息,推動美元回落;三是弱美元內嵌在貿易政策中,特朗普公平貿易思想的核心,在於削減乃至消除美國的對外貿易逆差,這就需要弱美元環境的配合。他表示,對我國來説,外部環境複雜,大國博弈加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中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出口面臨下行壓力加大,內需不足的矛盾突出,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持續,經濟運行結構性挑戰仍然較大。

工銀國際程實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運行可能呈現出復甦與挑戰並存的狀態。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增速或將延續緩慢回升的態勢,但仍面臨不確定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全球經濟增速或達3.2%,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差距較大,通脹水平在整體改善的同時,各地區差異顯著。隨着通脹壓力緩解,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或逐步趨於中性,政策重心更傾向於長期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同時,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加速發展,可能成為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然而,全球經濟仍面臨多重挑戰。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貿易和投資造成不利影響,主權債務壓力與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加也可能引發短期經濟波動。此外,全球長期結構性問題如人口老齡化、氣候變化和供應鏈脆弱性仍待解決。這些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可能帶來多方面影響,通過抓住機遇、化解風險,中國有望在全球經濟變局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3.2025年我國房地產行業走向如何?后續還會出台那些政策保障房地產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畢馬威蔡偉預計,2025年我國房地產行業延續逐步回穩的態勢。房地產政策重心仍在需求端,推動房價先行止跌企穩。他表示,2025年穩房價政策將或將聚焦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貨幣政策保持寬松,繼續降低居民負債成本。二是關注城中村改造進程。去年10月中旬,住建部明確,將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從歷史經驗來看,貨幣化安置是央行向房地產市場直接注入流動性的有效措施,是防止房價無序下行的重要政策,預計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提振市場需求。三是通過優化户籍制度,進一步支撐高能級城市房價企穩。高能級城市房屋往往有着更強的投資屬性,能夠反映居民對於經濟增長預期。一線城市房價往往領先於二三線城市房價企穩,伴隨着一線城市户籍制度進一步優化,有望帶動全國房價預期的改善。

申萬宏源趙偉表示,房企報表承壓導致施工周期被拉長,前四年新開工大幅下跌的影響尚未完全體現在地產投資數據中,后者預計至今年三季度均有內生下行風險。但地產銷售有望企穩,過去三年銷售偏弱並非缺乏地產需求,而是需求因期房竣工風險而遞延與觀望,現房銷售實際上相當強勁。2025年有望迎來存量需求的釋放過程。但仍需要增量政策加碼,參考海外經驗,地產止跌回穩其一需要房企融資正常化,2025年保交樓政策力度非常關鍵。其二需要住宅租金回報率超過房貸利率,明年仍需要進一步降低廣譜利率。

興業證券王涵預計2025年房地產行業可能築底回升。他表示,2024年8月以來已有多次大力度政策放松,效果將逐步顯現,地產銷售在去年11月已有觸底回升。此外,政策將繼續支持呵護樓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有相關表述。政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包括保障房、城中村改造、閒置土地存量房收儲、制度改革等。同時,他預計會有進一步的降息,這也有利於地產行業的發展。

(作者系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本期「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14位經濟學家名單(按拼音順序排列):

蔡偉: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

陳興:財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

程實: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丁爽: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李文龍: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

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王涵: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温彬: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伍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謝亞軒: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監

趙偉::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周雪:瑞穗證券亞洲經濟學家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