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伏「鐵王座」,李仙德和晶科能源還能坐多久?

2025-01-20 16:17

作者 | 楊鋭

排版校對 | 甘惠淇

對於過去,已經發生的就是唯一會發生的,沒有選擇錯這件事;對於未來,化繁為簡、提升能力、自我約束。」在2025年1月3日官方微信發佈的署名文章的結尾,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用這樣自信的詞句結束了一年一度的新年致辭。

這位最愛在自家公眾號平臺「致辭」的光伏龍頭掌門人,有他如此自信的理由。

進入1月以來,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陸續發佈2024年度業績預告。已公佈的業績預告中,再現大面積虧損。而晶科能源,是截至目前已發佈2024業績預告的一體化光伏企業中,唯一一家仍保持盈利的企業

出貨量方面,據1月17日索比光伏網 & 索比諮詢發佈的榜單。晶科能源以90+GW的出貨量問鼎冠軍。這意味着,在2023年重回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之后,這家巨頭再次蟬聯這一光伏行業的「鐵王座」。

但,晶科的「鐵王座」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穩固。

01

「我們不能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必須在開工率與出貨量、盈利之間做到平衡。」在2024年11月的業績説明會上,李仙德再一次表達了對盈利的重視。

但在過去的一年,晶科雖然保住了盈利,可淨利潤預計僅0.8億元至1.2億元,同比減少98.39%到98.92%,業績下滑明顯

另一方面,晶科盈利能力也在持續下滑,從幾年前的行業領先變為落后

2024年上半年,其組件毛利率為8.67%,不僅低於阿特斯的16.46%,還低於天合光能的11.13%,僅僅高於晶澳科技的4.53%。

再加上光伏電池片、硅片的毛利率也出現腰斬,致使公司整體毛利率不斷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整體毛利率降到了9.68%,淨利率也只剩下1.72%,幾乎是虧本經營。

當然,毛利率下滑也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縮影。

縱觀整個光伏主產業鏈,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仍處於供需失衡狀態,價格連續下滑甚至擊穿成本線,導致整個行業陷入了虧損的境地。

但更為重要的是,自2024年12月1日起,部分光伏產品出口退税率從13%下調至9%的政策開始正式實施,海外出貨佔比還比較高的晶科,還面臨着又一重營收挑戰

2024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的組件出貨量73GW高居榜首。從中報看,晶科的海外組件出貨佔比65%,也是行業中佔比最高的隊列。

有媒體援引光伏產業人士表示,2024年下半年,晶科能源與海外電站簽訂了長期合同,約定的單價在0.6元/瓦左右。這些合同涉及的組件產品,將在未來幾個月乃至一年內分階段交付。固定合同價格意味着,若未來原材料成本上漲,將對晶科的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盈利能力的下滑的同時,由於前期為搶佔市場,籌錢進行大規模擴產,晶科的負債卻越積越多,償債壓力正在加大

根據2024三季報,晶科能源賬上現金有267億元。但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在內,這部分有息負債合計超過了312億元。

而其總負債則已高達到907.19億,資產負債率超過70%,遠超隆基綠能和阿特斯,有一定的負債風險。

其實,晶科能源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都很高,2024年相較於2023年還是有所下降的,這主要是因為公司在2024年第二季度償付了供應商約50億的貨款。

這也直接導致了二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轉負,為-16.19億元,這也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經營現金流的負值。

晶科司資金鍊承壓的另一個表現,是2024年前三季度的新增借款。

財報顯示,其累計新增借款99.32億,約佔2023年末淨資產的28.91%,這進一步拉大了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之間的鴻溝。

不過,以上都還屬於近憂。遠慮上,晶科能源與隆基綠能各自代表的TopCon與BC陣營,正在技術路線上較勁

而面對接連不斷的進攻,晶科的守擂明顯吃力起來

02

2025年剛剛開年,一條消息就引爆了光伏圈。

1月3日,據新浪財經報道,消息人士透露,晶科能源近日在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隆基綠能。晶科能源要求隆基綠能立即停止侵害相關發明專利權,並賠償經濟損失,案件已被正式立案受理。

據悉,該訴訟已於1月3日立案,預定 2月13日開庭審理。涉案相關專利,集中在TOPCon電池技術及組件技術領域,具體專利細節尚不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正是李仙德的大本營。2006年,正是在江西上饒,李仙德和二哥李仙華註冊成立了晶科能源。

在業內,晶科能源是第一個大舉押注於TOPCON產能的一體化巨頭

也正是憑藉這一優勢,晶科不僅率先殺了出來,在此前兩年的組件招標上取得碾壓態勢,賺取了大量超額利潤,更通過大規模擴產TOPCon電池,在2023年一舉反超隆基綠能,重回組件出貨量第一寶座。

一戰成名,TOPCon電池成爲了當下主流的光伏電池技術,晶科能源也成為最大的贏家。而隆基綠能也在落后之余,最終選擇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BC電池技術道路,並且在此后蓄勢勃發,意圖憑藉BC技術奪回光伏組件一哥地位。

據儲能研究院消息,2023年9月,隆基綠能宣佈將BC電池作為公司主要技術路線認為未來5-6年BC電池將會是晶硅電池的主流。2024年6月,鍾寶申在上海光伏展期間與合作伙伴打賭:5年后,BC技術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流,市佔率將超過50%。

對此,晶科能源並不認同,堅持認為TOPCon技術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三到五年內都將是主流路線。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2024年7月表示,「現在BC做出來的不如TOPCon好。」

在光伏這個資產與技術並重的行業來説,技術路線的爭奪,其實就可以等價為對行業未來發展道路的爭奪。

早在2024年8月份,晶科能源就給出了TopCon明確的增效路徑。兩個月后,該公司又宣佈推出第三代N型TopCon Tiger Neo 3.0光伏組件產品,轉換效率達到了24.8%,預計2025年量產。

緊接着的11月22日2024第二十屆中國太陽級硅及光伏發電研討會上,TopCon 的另一大巨頭天合光能發佈i-TopCon Ultra技術電池,首次將TopCon電池效率推升到26.5%以上的新紀錄。

相比之下,BC也在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從前偏向「小眾」的BC路線現如今已成氣候,特別是「雙面BC」技術的發展。

在降本方面,隆基宣稱HPBC2.0和TOPCon成本在電池端幾乎接近。在現有的1.5GW量產線上,HPBC2.0的生產良率在95%以上。

而根據愛旭股份的投資關係記錄表,公司在山東基地的生產成本會低過TOPCon,公司借鑑半導體工藝製程進行生產,做到97.5%以上的電池良率、99%的組件良率。

在擴產上,隆基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擴產,其整體的計劃是到2025年年底,BC一代和BC二代合計產能大致將達到70GW左右。二愛旭預計將於2025年底前逐步建成投產的ABC組件基地產能規模達到35GW。

算下來,2025年BC類的總產能將達到100GW以上。

目前,以隆基為代表的大廠,正積極組建BC技術聯盟,吸引了鈞達股份、高景太陽能等眾多企業參與。在產業鏈協同努力下,他們正努力把BC技術的蛋糕做大,產業鏈更快降本增效。

這些對晶科來説,無疑形成了巨大的守擂壓力

而過去一年里,這場新王與舊王之間的較量與碰撞,也在新的一年持續上演,並造就了上述2025年新春第一場引人注目的訴訟

實際上,TopCon帶頭大哥晶科能源如今正面臨着雙重挑戰。一方面,要確保TopCon不僅僅是主流,而是絕對的主流。在三年、五年的周期上,越長越好。這需要TopCon技術在增效上不斷取得進展

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壓制隆基的發展勢頭如果隆基憑藉資金實力和BC技術重新奪回組件銷量「一哥」地位,晶科能源未來是否能再次超越隆基,也是一個問號。

除了專利訴訟,這場新舊王者明爭暗鬥的還有另一個有趣的註腳

2024年10月8日,在機構調研中,晶科能源透露對BC單面技術的戰略考量,指出該技術在市場上有10%-20%的需求。公司對BC相關研發的領先性比較有信心,目前在評估未來產能投入規模。此后有媒體報道稱,晶科正在山西一體化工廠一期搭建BC研發生產線,規模在3GW左右。

晶科能源涉足BC技術,本不足為奇。包括天合在內的幾家組件廠,皆已儲備BC的技術和試驗線。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是晶科為壓制BC而邁出的反擊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回顧過往,巨頭訴訟之爭,最終還是會回到談判桌上,這場訴訟大概率要以和解收場。

但,這場還沒有結果的專利戰多少透露了光伏鐵王座上晶科能源的「焦慮」。從來都是「怕什麼,打就是了」(注:引自李仙德於晶科能源微信公眾號上發佈的多篇致辭標題)的李仙德和晶科,還是想在多條路上「不敗」。

「對於2025,有我們堅定的作為和不為。」李仙德在前述的新年致辭中寫道。而2024年年末,在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現場,錢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晶科沒有偶像包袱,永遠聽客户的聲音;客户要什麼,晶科就生產什麼。」

那麼,晶科能不能一直領先下去,就讓市場和時間去回答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