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0 13:47
轉自:北京商報
繼絕味食品做奶茶、煌上煌佈局休閒食品之后,又一滷味企業跨界推出新業務。
1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周黑鴨相關人士處獲悉,周黑鴨與泰國IMCOCO集團聯合推出了椰子水新品牌「丫丫椰」,將於2025年初上市。2024年,由於門店收入減少、業績下滑,導致滷味行業整體承壓。眼下,如何找到主業之外的新賽道、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是滷味企業們都在思考的問題。
開啟「滷味+飲料」
「椰子水產品目前還沒上市,2025年初會上市」,北京商報記者從周黑鴨相關人士處獲悉,周黑鴨推出的天然椰子水品牌「丫丫椰」,作為周黑鴨專屬飲料品牌,將全面上線周黑鴨零售門店及合作渠道。鮮萃粉椰水產品作為首個大單品,即將於2025年初正式在周黑鴨的3000多家線下門店及電商上線。
從鴨脖產業邁到椰子水賽道,周黑鴨的理由是,一方面,椰子水的年輕消費羣體與周黑鴨消費者畫像高度重合;另一方面,周黑鴨滷味與椰子水產品特性能夠精準互補。此次合作標誌着周黑鴨開啟「滷味+飲料」的全新消費場景,滿足更多場景化、多元化的需求。
此舉意味着周黑鴨將要直面椰子水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椰子水行業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我國椰子水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出顯著的增長態勢,2024年環比增長再翻倍,遠超行業整體增速,在電商平臺上,椰子水品類也表現出強勁的銷售勢頭,如京東商城的果蔬汁飲料熱銷榜中,椰子水佔據了多個席位。
市場競爭格局方面,椰子水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和激烈化的特點,當前,椰子水市場既有包括農夫山泉、怡寶、統一、歡樂家等國內企業,也有Vita Coco等全球椰子水品牌參與競爭,近年來還不斷涌現出菲諾、椰子知道、可可滿分等新興品牌,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
在業內看來,周黑鴨此時入局椰子水賽道,需要與那些已經樹立起產品口碑、品牌形象以及完善的市場銷售體系的企業們,一同競爭市場份額。周黑鴨能否在椰子水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還要看下一步發展。
夏至良時諮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認為,周黑鴨跨界進軍椰子水賽道,一是隨着消費市場的多樣化,單一產品線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二是滷味行業競爭激烈,爲了保持品牌活力,周黑鴨需要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椰子水市場已經有多家品牌參與,競爭相對激烈。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新進入者沒有機會,周黑鴨在食品研發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有助於其在椰子水市場中快速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但周黑鴨需要認真評估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消費者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市場策略和產品規劃。在保持原有品牌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升級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還需要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份額。
集體玩跨界
近期推出跨界業務的滷味企業不止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等也在各尋其路,紛紛推出跨界新業務。這背后主要是因為滷味消費低迷,「滷味三巨頭」業績壓力加大,頻頻跨界是企業們挖掘新增量之舉。
財報顯示,2019—2023年,周黑鴨營收分別為31.86億元、21.82億元、28.7億元、23.43億元、27.44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07億元、1.51億元、3.42億元、0.25億元、1.16億元。2024年上半年,周黑鴨營收為12.6億元,同比下滑10.97%;淨利潤為3291.3萬元,同比大跌67.65%。周黑鴨方面表示主要因消費需求尚未明顯改善,門店銷售承壓,同時集團直營門店數量同比增加導致人工、租金等剛性費用同比上升,產生負經營槓桿影響。
另外兩家巨頭同樣壓力不小。2024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和煌上煌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0.95%和8.11%;歸母淨利潤分別增長12.53%和-22.12%。煌上煌在三季報中解釋稱,「報告期公司門店拓展不達預期,肉製品業老店單店收入同比下降,業績達成不理想所致」。
鴨脖賣不動,滷味企業們爲了找到新增長點,正在紛紛探索其他賽道,頻頻想出跨界新招。2024年9月,北京商報記者從絕味食品相關人士方面瞭解到,絕味食品開始在長沙部分門店推出奶茶業務,上新了「絕味奶茶」;2024年12月,煌上煌宣佈籌劃投資收購休閒零食企業展翠食品,意圖進入休閒食品賽道,但半月后便宣佈終止收購。
對此,江瀚認為,滷味企業們紛紛跨界推出新業務,這反映了它們在尋求業務多元化和增長新動力的戰略考量。隨着目前滷味行業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單一產品線難以持續支撐企業的長期發展,跨界嘗試成爲了一個重要的戰略選擇。企業選擇跨界進入的領域,如奶茶和椰子水等飲品市場,通常具有較高的市場潛力和利潤空間,這些領域不僅與滷味產品有一定的互補性,能夠吸引相同的消費羣體,還能夠通過品牌延伸和產品創新,進一步拓寬市場邊界。
「但是,跨界嘗試也伴隨着一定的風險和挑戰。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進行市場調研、產品研發和品牌塑造,以確保新業務能夠成功落地並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同時,還需要處理好新業務與原有業務之間的關係,避免產生內部競爭和資源浪費」,江瀚説道。
(記者 張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