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9 19:21
隨着汽車行業逐漸化身成為現代科技的制高點,產品跳票的消息開始變得屢見不鮮了。
最近這段時間,英偉達雷神難產成了徘徊在頭部智駕企業心頭的一個夢魘。要我説,這事兒可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男人的嘴,騙人的鬼,誰相信誰后悔。2022年,英偉達掌門人黃仁勛推出性能拉爆的雷神芯片時,汽車界一片歡呼。
這顆因應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而生的芯片具備2000TOPS的超高算力,不僅可以支持L3、L4級自動駕駛,還可以同時滿足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應用需求。
黃教主當時表示,雷神Thor芯片將於2024年中量產。
現在已經來到了2025年,據有關消息,雷神芯片的量產時間已經推到了2025年中,不僅落后原計劃整整一年的時間,而且只供應750TOPS低算力版本的芯片。
在原本的規劃中,這顆芯片本來的算力為2000TOPS,后來在24年的GTC大會上悄然修改爲1000TOPS,現在居然又下降到了750TOPS。
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雷神的算力一降再降,莫不是背后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默默推動着英偉達不斷自我閹割?
在進一步分析之前,先對友媒真真假假的消息進行一下修正。
根據聯想AH1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產品介紹,英偉達這顆「750TOPS」算力的雷神芯片型號為Thor U,真實算力不是750TOPS,而是730TOPS。
從2000TOPS到730TOPS,英偉達手起刀落,砍得相當利索。
根據我極其有限的認知,英偉達之所以在自己好不容易設計出來的雷神芯片上一刀一刀地割。
大概率是因為隨着大模型的預訓練範式走向末路,AI大模型日漸注重推理能力,推理能力出色的大算力版本雷神芯片面臨可能斷供的地緣政治風險。
根據漂亮國的芯片禁令,可向東大供應的用於數據中心的芯片總計算性能不能超過4800,總計算性能的計算方式為芯片峰值算力TOPS乘以位寬Bits。
很顯然,如果將英偉達雷神界定為用於數據中心的芯片,其730TOPS版本芯片的的總計算性能為5840,已經超標不少了,這或許是英偉達不斷閹割雷神芯片的頭號原因。
一顆小小的芯片,有時候也會引發特別大的波瀾。
雷神芯片算力一降再降,不僅打亂了依託英偉達計算平臺打造自動駕駛系統的智駕企業的研發節奏,搞得它們沒有一點脾氣。
更為重要的是,雷神的接連跳票可能動搖目前的智能駕駛競爭格局。
目前,無論是頭部智駕車企還是智駕方案供應商,都開始在端到端方案中加入生成式AI大模型。
比如,理想汽車採用的是VLM+端到端雙系統方案,小鵬三網合一的端到端大模型中同樣有基於大語言模型的XBrain和端到端形式的XNet+XPlanner。
就連剛剛上桌不久的小米,也曾經做過用VLM加持智駕體驗的宣傳,方案供應商這邊,元戎啟行表示過要在雷神芯片上實現VLM的進階形式VLA。
無論是進一步提升VLM的運行頻率,還是從全程不可求導、且不會輸出駕駛軌跡的VLM進化到全程可導、且可以輸出駕駛軌跡的VLA,背后都離不開大算力芯片的支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雷神芯片跳票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
對基於VLM+端到端實現雙系統智駕方案的企業來説,在雷神芯片量產之前,他們的VLM運行頻率基本只能寸步不前,這會封印其智能駕駛系統體驗的天花板。
對試圖基於英偉達雷神芯片研發VLA模型的智駕方案供應商而言,具備足夠的運行頻率,且在VLA中融合端到端的智駕解決方案無法在一顆730TOPS算力的芯片上實現。
如果用兩顆Thor U,又很難在商業上形成閉環,畢竟,車企選用智駕方案供應商的解決方案的一大出發點就是可以省錢。
如此一來,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格局就被打亂了,這些好不容易建立了先發優勢的企業們前進的腳步,將被英偉達雷神芯片的量產時間死死地拖住,從而給后發者贏得了寶貴的追趕時間。
凡事有利就有弊,英偉達雷神芯片的難產給本土智駕芯片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雷神芯片不斷閹割導致量產時間一再延迟,凸顯了地緣政治可能引發的斷供風險,遵循同樣的邏輯,英偉達下一代中央計算芯片將不可避免面臨更大的斷供風險。
畢竟,在預訓練範式走到終點之后,大模型接下來的三大發展方向-智能體、合成數據、推理時計算都將更加註重芯片的推理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算英偉達從訓練、仿真到部署的全方位工具鏈再完善。
CUDA生態系統再堅固,提供的算子庫、加速庫、SDK、API再豐富,本土車企和智駕方案供應商也不得不考慮要把本土智駕芯片正式當成備胎了。
在外延效應之下,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地平線、黑芝麻、輝羲智能這一類本土智駕芯片供應商,再考慮到大算力芯片也具備贏者通吃的屬性,遙遙領先的地平線將毋庸置疑地成為頭號受益者。
此外,已經量產了自研智駕芯片的車企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智能駕駛競賽中贏得先機。
比如已經推出了神璣NX9031芯片的蔚來汽車,根據其蔚來ET9將於25年3月份正式開啟交付的時間點判斷,這顆芯片已經實現了量產。
小鵬存在掉隊的嫌疑。儘管小鵬的圖靈AI芯片已經於24年8月下旬流片成功。
但是,從芯片流片到上車,中間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按照樂觀的時間來推算,小鵬圖靈芯片的量產時間要到25年第四季度,這意味着小鵬汽車可能會浪費掉半年的時間。
理想汽車大概率要掉隊了。
據有關消息,理想汽車的智駕芯片尚未流片,距離量產更是遙遙無期。
不僅如此,它的智駕芯片的算力與Orin X相近,目的是爲了替換Orin X,實現省錢的目的。
至於能夠體現其智能駕駛系統最高水平的解決方案,依然要在英偉達雷神芯片上實現。且等着吧,等着比亞迪、吉利、小米這些友商都追上來吧!
一顆小小的芯片居然能夠主導本土智能駕駛行業的競爭,乃至動搖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也讓人沒有脾氣,誰叫你自己沒有芯片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