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45億現金在手,和黃醫藥要起飛了

2025-01-19 07:31

在剛剛開始的2025年,和黃醫藥的一系列動作都在反覆傳達一個訊息,即「歸核聚焦」。這里牽涉到一個問題,和黃醫藥的核心業務究竟是什麼,又要聚焦到何處?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把時間撥回到本世紀初從頭説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當前的和黃醫藥,已有多款創新葯在手,並已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成立初期的和黃醫藥曾立志於讓中藥走向世界。

時間回溯至2000年,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斥資2億,成立了和黃醫藥。以和黃醫藥為載體,「首富」開始大力佈局攻城掠地。

短短几年間,便佈局了一盤幾近完美的棋局:2001年,和黃醫藥與上海市藥材公司旗下上海中藥一廠合資成立了上海和黃藥業;2003年底,和黃醫藥進一步與同仁堂集團總部合作,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由同仁堂與和黃各佔49%股權;2004年,和記黃埔與廣州白雲山正式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白雲山和黃中藥。

在「首富」的設想中,華北由同仁堂和記主打,華東由上海和黃衝鋒,而華南由白雲山和黃壓陣,並明確定調:中藥將是和記黃埔的第六大支柱產業。

但隨着后來對中國Biotech影響深遠的「傳奇女王」杜瑩加入和黃醫藥,「首富」的構想被全盤打散,開始轉投創新葯的研發。在杜瑩的操刀之下,和黃醫藥推動了8款新葯進入臨牀,創下多個行業第一,與寶潔、默克、禮來等達成了一系列BD交易,重心漸漸偏離了中藥方向。

時至今日,同仁堂和黃早已不見蹤影,白雲山和黃於2021年以1.69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德福資本旗下GL Mountrose Investment Two Limited;而今,終於輪到上海和黃。

2025年的第一天,和黃醫藥一紙公告宣告正式與中藥資產進行戰略切割,以6.08億美元(約合4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其在上海和黃藥業的45%股權。交易的買方分別為金浦健服投資管理和上海醫藥。交易完成后,和黃醫藥將僅持有上海和黃藥業5%的股權,而上海醫藥將成為上海和黃的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達60%。

雖然和黃醫藥剝離中藥資產的決心早已昭然,但真要剝離上海和黃也需要很大的魄力,因為上海和黃實在太賺錢了,妥妥的「現金奶牛」。

上海和黃前身為上海中藥製藥一廠,其核心產品為獨家的麝香保心丸年,銷售額近30億元,已成為中國治療冠心病適應症領域的第二大中成處方藥,佔比達22%。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海和黃藥業的收入分別為3.326億美元、3.706億美元及3.855億美元,麝香保心丸營收常年佔據總營收的90%左右。多年來,和黃醫藥已經從上海和黃身上獲得超3.7億美元股息。

對和黃醫藥來説,來自上海和黃的收益支撐着其多年的創新葯支出,居功至偉。如今的剝離,后續的產品能否替代得了麝香保心丸發揮的作用?

全面擁抱創新葯

1月13日,和黃醫藥的核心創新葯之一賽沃替尼獲批新適應症,用於治療間質-上皮轉化因子(MET)外顯子14跳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本次獲批也意味着賽沃替尼在中國新的標籤適應症擴展至覆蓋初治患者,成為一線用藥。

此前,賽沃替尼於2023年首次進入醫保目錄,2023年全年營收4610萬美元,增長12%。其中,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銷售額大幅高於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前的2022年同期,銷量增長104%。

有了一線適應症,賽沃替尼將更上一層樓。並且,更為重磅的適應症還在后頭。

賽沃替尼聯合奧希替尼作為針對三代EGFR-TKI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臨牀策略,有望克服MET介導的EGFR-TKI獲得性耐藥,目前和黃醫藥開展多項相關臨牀研究,包括SACHI、SAVANNAH和SAFFRON研究。根據這些臨牀試驗的支持顯示,賽沃替尼+奧希替尼無論在三代EGFR-TKI耐藥后MET擴增的NSCLC用藥方案中,還是相比使用ADC或免疫療法治療EGFRm NSCLC中都展示出了雙口服、療效及速度優勢。

SAVANNAH研究結果與非頭對頭對比

作為和黃醫藥的核心支柱呋喹替尼,實力超羣。

呋喹替尼於2018年在中國獲批之后,又先后於2023年11月、2024年6月、2024年9月分別在美國、歐盟、日本獲批。

獲批之后,由於首發效應,呋喹替尼在國內三線結直腸癌市場中已處於領導地位。自2020年1月呋喹替尼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銷售額實現了大幅增長,從2020年的3370萬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08億美元,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7%。

呋喹替尼的海外市場權益由武田於2023年1月獲得。在美國獲批之后,呋喹替尼銷售大超預期,4L+轉移瘤不可切除的同時性晚期結直腸癌市佔率達到29%,3L+轉移瘤不可切除的同時性晚期結直腸癌市佔率達到10%,2024年前三季度的海外銷售額約2.03億美元。

2019-2024年上半年呋喹替尼國內銷售額

索凡替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批用於治療神經內分泌瘤(NET)的自主創新葯。這是一種VEGFR/FGFR/CSF-1R靶點小分子抑制劑,分別於2020年和2021年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非胰腺神經內分泌瘤(ep-NETs)和胰腺來源神經內分泌瘤(p-NETs),成為首個獲批用於治療所有部位來源的NETs的藥物。

儘管在研發上,索凡替尼走了一些彎路,但這並不妨礙其在國內取得優異的銷售成績。2023年,索凡替尼營收4390萬美元,在國內市場達到了21%的市場份額,超過了同類競品索坦和達非妥。

在NET適應症外,索凡替尼還開啟了胰腺癌的II/III期臨牀研究。

從上述收入來看,和黃醫藥的「替尼三將」已經大幅超越了上海和黃帶來的分紅。而如今賣掉上海和黃收入的45億元,將極大地加快和黃醫藥后續管線的步伐。

未來之星

和黃醫藥后續管線中索樂匹尼布被寄予厚望。

索樂匹尼布為全球第二款Syk抑制劑,和黃醫藥已在2024年1月向國家藥監局遞交了二線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的上市申請,並在2024年5月在國內啟動了二線治療温抗體型自身免疫性貧血(wAIHA)的III期臨牀,以及在早期臨牀中探索其治療血液瘤的潛力。

Syk廣泛表達於巨噬細胞、B細胞等造血細胞,位於信號通路的上游,能夠促進炎症因子的分泌,並且在B細胞的增值分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是ITP、wAIHA等自免疾病以及血液瘤的重要靶標,有望成為自免疾病治療新通路。

索樂匹尼布的作用機制

競爭格局方面,全球同靶點藥物中索樂匹尼布的開發進度僅次於福他替尼,其他競品仍處於早期臨牀階段,福他替尼尚未在中國獲批。

與福他替尼相比,索樂匹尼布對Syk的選擇性更高,對其他靶點的相對親和力更低,在低於Syk的IC50時,索樂匹尼布僅抑制1種激酶而福他替尼抑制不少於24種激酶。高選擇性使索樂匹尼布的脱靶毒性更低,具備更優的安全性潛力。

根據IQVIA的分析,全球/中國現存ITP患病人數約為52/25萬,每年新發患者約為6/4萬,且近年整體發病率呈升高趨勢。索樂匹尼布為先行者之一,不僅有望在國內取得先發優勢,還有望成為全球範圍內的Best-in-class。

在wAIHA適應發方面,索樂匹尼布在2024年6月發表的嗯II期臨牀結果顯示,其治療原發性wAIHA的0-24周總應答率為66.7%,持續應答率為47.6%,顯著優於安慰劑組,非頭對頭比較優於福他替尼。

索樂匹尼布治療wAIHA的機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