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白鹿塬下「闖關人」

2025-01-19 08:46

記者 劉印

1月17日,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鳴犢街道的引漢濟渭二期工程白鹿塬隧洞里,一片火熱的建設景象。

33歲的尚高磊熟練地操控着盾構機向山體深處挺進——

盾首,剝落的岩土被螺旋運輸機源源不斷地送上皮帶運出隧洞;盾尾,預製好的管片在拼裝機的精準操作下一片一片嚴密咬合,注漿填充之后成為支撐盾構機前進的「銅牆鐵壁」。

「早一天打通隧洞,就能早一天引來漢江水。」尚高磊笑着説。

尚高磊是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引漢濟渭二期白鹿塬項目部工程部部長。來陝工作9年,今年是他第五次選擇留在工地過年。

2016年,剛工作不久的尚高磊被公司派往引漢濟渭工程施工現場,參與了從底部洞穿秦嶺的輸水隧洞建設。如今,作為工程部門負責人帶隊洞穿白鹿塬,尚高磊依舊不敢大意。春節臨近,他和項目部40多位工友留守工地,確保工程穩步推進。

引漢濟渭二期工程是國家「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對於保障關中平原的西安、咸陽、楊凌、渭南等地的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該工程由黃池溝配水樞紐、南干線、北干線及相應的輸水支線組成,以關中配水節點黃池溝為起點,輸水乾線西到楊淩示範區,東到渭南市華州區,北到富平縣,南到西安市鄠邑區。

全長9388米的白鹿塬隧洞,是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南干線東端的最后一道關口。隧洞西起鳴犢街道師三村,從底部洞穿白鹿塬后,向東引至灞橋水廠,是100.382公里的南干線末端工程。

「整個隧洞埋深180米至300余米,從鯨魚溝水庫庫底下方斜穿,掘進過程中還將‘遭遇’礫岩層。所以,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隨時防範可能出現的任何風險。」尚高磊説。

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南干線地處秦嶺北麓,地質斷裂帶較多、地下水豐富、圍巖破碎,加之關中平原人口密集,基礎設施眾多,工程建設難度較大。

尚高磊告訴記者,在掘進過程中,盾構機一直處於承壓狀態。「盾殼由環形鋼板組成,能夠承受周圍土層的壓力,防止山體坍塌和泥水湧入。隨着盾構機的前進,盾尾會出現空隙,因此,在掘進一個管片環的距離后,盾構機會停止掘進,進行管片安裝和盾尾註漿作業,始終支護着周圍土體穩定,確保工程進度和施工安全。」尚高磊説。

在項目部會議室,一幅幾乎佔據整面牆的白鹿塬隧洞形象進度圖格外醒目。

進度圖上,以黃橙紅紫4種顏色詳細展示了白鹿塬土壤結構,在分層設色圖下方,9388米的隧道被劃分爲一個一個的小格子進程表。

「我們把整個工程進展明確到進度圖上,一小格代表10米,根據盾構機的掘進長度,每日進行更新。一方面直觀顯示工程進展情況,另一方面提醒大家即將遭遇的土壤環境,及時準備預案。」引漢濟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魏溪説。

目前,白鹿塬隧洞已經掘進500余米,按照工程進度,將於5月前后面臨鯨魚溝水庫庫底的挑戰。「按照計劃,白鹿塬隧洞將於2026年底具備通水條件,我們已經做足準備,打通南干線末端。」魏溪説。

2024年,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北干線完成文物勘探發掘,基本實現了全線施工,渭河管橋、涇河管橋如期合龍,咸陽塬人工開挖段隧洞全面貫通;南干線18個隧洞全面進入主洞施工,整體進度從每月800多米提升到3000多米。二期工程建設速度持續加快。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快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南干線建設,做好北干線隧洞襯砌工程,爭取早日打通南北干線,讓漢江清流潤澤關中大地。」陝西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編輯:張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