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太火爆,已有600多萬外國人湧入上海!這個菜市場又火了:老外一波接一波來,有人直呼太瘋狂

2025-01-18 11:35

連日來

無論是南京路步行街的大商場

還是武康路、安福路的路邊店

外國面孔明顯增多

不少商場、餐廳,雙語服務人員殷勤周到

雙語服務標識也愈發顯眼

……

隨着中國在簽證政策領域大步邁進

特別是近兩個月免籤政策再次優化后

來自韓國、日本,東南亞地區的遊客

人數大幅增加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統計數據顯示

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旅遊者

突破600萬人次

如今

老外們在上海的旅遊打卡點

已不僅限於外灘、豫園

這些耳熟能詳的傳統景點

最近上海的網紅菜場

烏中市集

因其代表的上海城市煙火氣

也成爲了新晉打卡點

外國人一大巴一大巴來

有人驚呆:這太瘋狂了

烏中市集位於烏魯木齊中路318號,自2019年底煥然一新后不僅讓周邊居民滿意,還吸引了好多年輕人來打卡。

這里復古又新潮,完全顛覆了大家對市集的印象。市集里有50多個攤位,一樓有各種蔬菜水果和鮮花,二樓還有餐廳和咖啡店,煙火氣里帶着潮流感。

最近,烏中市集又火了!「每天都有好幾波外國人來我們市集。」老鄭在烏中市集擺攤賣肉已經5年了。

2024年下半年開始,老鄭突然發現來市集的老外多了起來,多的時候一天甚至會來三波遊客,絡繹不絕。

1月的一個上午,記者來到菜場,遇到一行來自俄羅斯、西班牙、越南等國的遊客,他們在市集里探索屬於中國的特色風物——

「這個草莓為什麼是白色的?」

「這是什麼?榴蓮?我只聽説過但沒吃過,我可以帶上飛機嗎?」

「什麼是咸鴨蛋?」

在水果攤位前,來自西班牙的Andres指着盒裝干柿子,詢問這是什麼,導遊向他解釋,這是干柿子,比新鮮柿子更甜,可以儲存更久。「我只吃過新鮮柿子,干柿子是第一次見」,Andres説。

導遊又指了指旁邊的新鮮柿子,「中國也有新鮮柿子。」Andres很驚訝,「中國也有柿子啊?在西班牙,我只在我奶奶家吃過柿子。」

隨后他又被旁邊的白草莓吸引,「怎麼會有白草莓?太瘋狂了。」

最后,Andres用33元買了一盒白草莓和一盒水晶柿,直呼「好便宜啊」。剛付好錢,Andres就拿起一個柿子,大嘗一口,「跟小時候的味道一模一樣!」

Valeria出生在俄羅斯,現在生活在西班牙。一走進菜場,她就被水果攤位吸引了過去,嚐了一個白草莓后立馬下單,熟門熟路拿出手機掃碼支付。

在市集里,Valeria充滿好奇拿着手機四處拍視頻,烏雞、鴨舌、豬耳都成了她的拍攝對象。除了自拍嘗草莓的過程,她還興奮地要跟攤主大叔合影。

除了琳琅滿目的中國蔬菜、水果、肉類、乾貨,烏中市集本身也成了不少遊客拍拍拍的對象。臨近過年,烏中市集里已經洋溢着春節的氣氛。

隨着外國遊客越來越多,老鄭還給攤位做了一箇中英雙語指示:「本店消費可以享受以下福利:免費開具電子發票、免費加工、免費送貨上門服務……」。

「龍眼、螃蟹、松花蛋,外國人們好奇的可不止這些食物,明碼標價的電子秤、乾淨衞生的洗手間,烏中市集的乾淨整潔、現代化的管理都讓他們十分驚歎。」此次旅行團的導遊魏利偉介紹。

據他介紹,這是攜程集團針對國際中轉旅客推出的「上海免費半日遊」項目線路。

「此前有不少遊客反饋,很想領略上海的煙火氣,體會老百姓的市井風情。因此,響應遊客需求,去年9月,我們就對路線進行了升級,將烏中市集納入路線。」

據悉,目前攜程「免費上海半日遊」路線共有3條,一共已經接待了6000多名外國遊客。「選擇有烏中市集的遊客大約佔比1/3。」行程一般是早上10點左右從浦東機場出發,除了烏中市集,還將帶領遊客遊覽武康大樓、南京東路和外灘。

魏利偉介紹,報名參團的,西歐和東南亞遊客較多,「報名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目前用的是中巴接駁,有時候一個車都坐不下,我們準備年后將中巴換成大巴。」

老外扎堆來旅遊

上海如何才能把這波「流量」轉化為

更多「留量」和「銷量」?

日前

記者對近期入境遊客吃、購、遊、住的

消費新場景和消費新特點進行調查

看哪些產品和服務

能與這波流量雙向奔赴

吃什麼?

羊肉串火鍋受到青睞

民以食為天,上海正在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哪些舌尖上的愛物會讓境外遊客垂涎?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營運管理部副經理喬慧君説:「自去年11月,我們明顯感到南京路步行街上,韓國遊客和東南亞顧客的人數激增。第一百貨有幾家餐飲店特別受到青睞。」

比如,很久以前品嚐羊肉串已然成為韓國遊客來滬的必打卡項目,海底撈和牛NEW壽喜燒也深受境外顧客的喜愛。「現在晚上10時以后,這些餐廳的顧客基本以韓國和東南亞遊客為主,約佔七八成,等位有時甚至需要三四個小時。今年1月1日至7日,很久以前羊肉串的外匯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75%,海底撈增長490%。」她説,針對韓國遊客比較集中的情況,幾家餐廳還開發了韓語的指引、菜單,配備了外語能力較強的服務人員,並將營業時間延長到凌晨3時至4時。

很久以前羊肉串的韓國消費者。李寶花攝 很久以前羊肉串的韓國消費者。李寶花攝

在這些打卡地,老外又愛點哪些菜?第一百貨內的海底撈人廣店的經理胡小徵介紹,韓國遊客喜歡點鮮切牛肉、金針菇、豆皮、娃娃菜等,鍋底則比較喜歡牛油麻辣鍋等,水果則比較喜歡西瓜、哈密瓜之類。「客人説,韓國的牛羊肉、水果價格遠遠超過中國國內,在韓國海底撈消費,6人大約要50萬韓元,相當於2500元人民幣,在上海消費要便宜一半。」

「客人還非常喜歡在海底撈過生日,看科目三舞蹈表演和變臉表演。考慮到來旅遊的外賓沒有手機號,我們專門在美甲區安排了一名員工,以自己手機號幫他們排隊。」他説。

買什麼?

首店旗艦店有影響力

逛吃逛喝同時,入境遊客「買買買」也毫不手軟。百聯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12月,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離境退税開單數同比上升250%以上,開單金額同比上升270%以上。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上海有的商品外國也買得到,那麼老外的「購物車」究竟有哪些好物?記者發現,近年來上海大力發展的首店經濟,成為拉動入境遊客消費的重要推手。

喬慧君告訴記者,他們銷出的退税商品主要為服裝與鞋類,想不到的是,其中C館一樓阿迪達斯亞洲最大旗艦店銷售的商品佔比40%以上。「境外顧客向我們反映,這家旗艦店商品品類齊全,有不少是首發限量版,還能享受11%的離境退税,真是又好又划算。」

錦滄文華廣場內的設計師品牌SHUSHU/TONG首家概念旗艦店,也迎來不少外國遊客。運營負責人余亞琪説:「近期我們店的新客人中70%是外國人,其中韓國人佔80%。」

她介紹,品牌問世以來,韓國一直被視作重點市場,開展了很多市場推廣工作。「最近到店的韓國客人對我説,這次能到線下旗艦店一睹品牌的全系列產品,還有機會參加粉絲活動,不虛此行。」

另據記者從黃浦區、靜安區商務部門瞭解到,近期南京路步行街的泡泡瑪特旗艦店、華為旗艦店、M豆巧克力世界旗艦店,南京西路商圈的星巴克烘焙工坊等高能級首店旗艦店,境外顧客數量都明顯增多……泰國留學生廖承祖介紹,泡泡瑪特在泰國也有分店,但品種沒有上海旗艦店那麼全,因此小夥伴們一到上海,就會直奔南京路步行街。

復旦大學教授、消費大數據實驗室(上海)主任張伊娜表示:「我們發現入境遊客比較注重文化和體驗消費,比較青睞融合傳統文化的國潮品牌,比較認可社交媒體和明星、網紅效應,而近些年來,上海奮力打造的首發經濟、首店經濟,自帶文化、體驗消費屬性和網紅特徵,可謂與入境遊客的新需求不謀而合。」

玩哪里?

消費場景呈現多元化

入境遊客愛玩哪里,住哪里,也頗有特點。張伊娜在監測時還發現,同過去相比,他們既愛去傳統熱門地標景區,如外灘、南京路步行街、陸家嘴、豫園、迪士尼等商圈、景區,也愛去武康路—安福路街區、田子坊、「鉅富長」、愚園路等特色風貌街區;既喜歡街頭小吃,也喜歡米其林餐廳;既喜歡高星級酒店,也喜歡地方特色經典老賓館……「這與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消費日益呈現圈層多元化的特點一致,而上海恰恰是國內各大城市中,消費場景最多元化的地方,能很好承接這種消費新需求。」

上海迪士尼毫無疑問是入境遊客的熱門打卡地。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上海迪士尼樂園接待的國際遊客數量創下新高,遠超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來自東南亞等地的遊客人數增長最為迅猛。」在多個海外社交媒體上,上海迪士尼已成為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地遊客來上海旅遊的必打卡景點之一。

攜程平臺統計顯示,不僅是上海迪士尼,入境遊客喜歡的景點還有長長一串:包括黃浦江遊覽、東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廈、磁浮列車、上海馬戲城、上海博物館、上海野生動物園、浦東美術館等。最令人「驚艷」的是,近年來上海阿姨媽媽們喜歡拍照打卡的古鎮如朱家角、泗涇、新場等,也在這份清單上。

而住的方面,除了寶格麗酒店、華爾道夫酒店、半島酒店、W酒店等高星級酒店受到青睞,也有一些經典老賓館,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建築有特色,加之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得到一些博主的宣傳,正在「逆襲」。

錦江都城經典新城飯店位於上海外灘,經理鄭海斌表示:「2024年上半年我們接待的外賓佔比約25%,當年12月份已經上升到65%—70%。」爲了應對境外遊客增加的趨勢,酒店進一步優化了中英文雙語服務信息,增添了外賓喜愛的上海小餛飩、韓國泡菜、印度咖喱、德國烤腸等美食,還配備了AI智能電話,能夠識別多國語言。

讓上海「服務包」成色更足

去年以來,上海加大外卡POS機的佈設力度,增加公共場所的行李寄存服務供給,在交通樞紐啟用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面向入境遊客發行「Shanghai Pass」旅遊卡,提升入境人士乘坐公交、商超購物等的支付便利……各級部門多管齊下,通過不間斷地推出涉及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服務包」,讓上海「中國入境遊第一站」成色越來越足。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去年12月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籤政策,這項新政對上海夯實「中國入境遊第一站」地位,既是機遇更帶來挑戰:延長停留時間,上海很有可能從原先的「客留地」變成「客流地」,入境遊客在上海停留一兩天還有好幾天假期,可以篤定轉移陣地,過境口岸增加后,入境遊客不一定取道上海入境……

新的一年,讓「服務包」成色更足十分迫切。業內人士呼籲,比如離境退税作為一項刺激境外遊客「買買買」的政策,上海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好政策還要好宣傳。商務、文旅、税務、海關等部門能否牽頭製作多語種的離境退税政策宣傳資料,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傳播,尤其是在境外社交媒體和國內具有涉外影響力的社交媒體上進行廣泛傳播?此外,還可以嘗試借鑑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經驗,進一步便利離境退税的手續。

又如,在公共交通方面,從2024年9月13日開始,北京在27條地鐵運營線路的490座車站,已全面開通境外銀行卡非接觸式拍卡過閘乘車服務,外籍乘客不用購買車票,可直接使用萬事達卡和維薩卡刷卡進站乘車。上海能否借鑑他山之石,及時開闢更加便捷的外卡拍卡過閘乘車服務?

240小時停留時間的新政,更呼喚在文商旅體展融合上進一步強化區域聯動,特別是長三角區域聯動,從而延長消費鏈條。比如,不僅上海有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上海周邊嘉興、杭州等城市也有類似的紀念地,旅遊機構能否推出跨區域的旅遊產品?又如,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長三角區域知名博物館的特展能否發行聯票套票?……

聯動其他區域,就會有「第二站」「第三站」的接續。打好組合拳,增強吸引力,這是上海持續夯實「中國入境遊第一站」的先手棋,也是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題中之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