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8 10:14
文|彭倩
編輯|喬芊
當「掃碼支付」貼遍大街小巷,支付寶要靠什麼撼動由一張張二維碼構築而成的支付高牆?
商家最早嗅到支付寶的野心。2024年中,不少線下連鎖品牌商和服務商們發現,支付寶正在推廣一個名為「碰一下」的新支付方式,這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商機。
「每個入駐的實體商户每月最高6000元補貼;推廣員也能獲得獎勵,辦理一臺,入駐一個商户,推手獲得560元佣金,日入可達千元;針對服務商,開户獎勵100-150元/台,動銷獎40元/60元/80元/台/月X6個月。」
自7月8日正式上線上海、長沙、武漢、青島、成都和杭州等第一批城市后,不過4個多月的時間,支付寶「碰一下」已經覆蓋了50多個城市,數百萬家大店小店。「支付寶看來是想干掉掃碼支付,動作很快。」一位服務商向36氪評價。
在支付寶內部,「碰一下」算得上這兩年的頭號項目。據36氪瞭解,2023年初,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內部提出要調研比掃碼支付更方便的支付方式,比如疊加使用NFC技術;2023年7月,原型設計啟動;一年后,「碰一下」正式推出。
第三方數據顯示,雖然仍是最大的第三方支付APP,但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已從2014年的接近80%下跌至2023年底的55%;其用戶數據也遭遇增長瓶頸,逐漸落后於微信支付,支付寶官方自2019年公佈用户數達到10億后不再更新數據。
「支付寶早就想推廣NFC,一開始推掃碼支付是被動應戰微信支付,那時NFC技術也不夠普及,支付寶如今肯定希望能夠繼續做市場的引領者,在支付方式上有新突破。」一位支付員工告訴36氪。
2023年起,支付寶提出「雙飛輪」,要同時做好互聯網平臺和支付APP,近期還再次調整了組織,新成立支付寶事業羣和數字支付事業羣兩大事業羣,一邊加碼內容、開放商業化尋找增量,一邊則嘗試在支付領域有所創新,鞏固支付工具的定位。
支付寶碰一下設備,圖片來自支付寶官方
用户很快感受到「碰一下」的存在。
居住在長沙的小敏發現,走進小區附近的仟吉餅店、零食很忙、錢大媽、名創優品等連鎖店甚至餐飲店,「碰一下」的設備隨處可見。
一直使用安卓手機的小敏覺得這個新玩意比掃碼支付更快:最初設置好權限后,不需要再打開支付寶,手機解鎖后碰一下藍色環形識別區,幾乎在同一時間,支付設備上傳來一聲清脆的「叮」,隨即屏幕上便顯示出支付成功的信息,整個過程不到3秒。
一位移動支付業內人士告訴36氪,「碰一下」基於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技術,所以使用體驗上和NFC很類似,但實際上也和掃碼支付同源。
支付寶重拾之前,NFC曾是個沒講好的「老故事」。十多年前,蘋果就曾嘗試推廣NFC支付,但並不成功,主因是POS機費率高達2-3%,商家意願不高,再加上NFC在當時並不普及,許多品牌智能機沒有搭配這個技術。「碰一下」的費率只有3‰,且該技術如今也已普及。
第一批城市目前「碰一下」的覆蓋密度很高。
上海是支付寶首個試點的城市,「碰一下」已經從靜安大悦城的第一家店鋪到了青浦郊區的華新菜市場。在長沙,無論是國金街、海信廣場等21個商業街和綜合體,還是黑色經典臭豆腐、絕味鴨脖、零食很忙、戴永紅等零食連鎖店,或是美宜佳、711等連鎖便利店、餐飲品牌店等上萬家店鋪都已裝機。
「碰一下」的使用場景也更豐富,不僅可以支付,還能點餐。小敏曾在國金街的一家火鍋店「碰一下」點餐,過程很絲滑,不需要分別打開微信和美團點評,支付寶內就能完成從下單到支付的閉環。
碰一下可以直接點餐,圖片由作者拍攝
掃碼支付誕生后統一支付生態至今,已許久沒出現能與之一戰的支付方式,即便7年前因智能機均推出人臉識別得以大規模商用的刷臉支付,離成為主流支付方式仍有不小的距離。兩年前微信主推的刷掌支付,除了校園等特定場景有小範圍普及,實際沒有激起多大水花。
企業如今紛紛縮減預算的大環境下,支付寶推廣「碰一下」的決心因此顯得頗為矚目。
據36氪瞭解,僅4個月推廣補貼加裝機超過百億元,支付寶內部也不斷抽調人員為項目組補充人力。一個內部説法是,支付寶計劃投入至少300億元做首批推廣。
「碰一下」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為支付寶拉新引流的作用。
Joe定居北京,他平常只用京東和拼多多購物,生活服務則使用微信和美團,此前沒有下載過支付寶,但最近小區樓下的錢大媽店員幾乎每次在他付款時都會拿起「碰一下」的機子和他推銷一番。
支付寶還沿用了類似集五福的遊戲化玩法
「剛開始很不習慣,現在也會時不時用一下,架不住有優惠,有時候能優惠好幾塊錢。」不過Joe坦言,一般沒有店員推薦或者沒有搶到大額優惠,還是習慣用微信掃碼。
36氪採訪一圈上海、杭州和長沙的用户后還發現,「碰一下」更利好安卓用户,因為這對他們而言幾乎是個全新的功能,使用步驟也比掃碼明顯減少。
iOS用户對「碰一下」則抱怨頗多。囿於蘋果iOS對生態之外NFC使用的限制,不少iOS用户稱「碰一下」不如蘋果自帶的NFC支付方便:「不是簡單碰一下,每次要喚起支付寶,特別麻煩,安卓就跟刷門禁卡似的,滴一下就行」。對於許多iOS用户而言,碰了仍要設置權限、打開支付寶APP,和掃碼幾乎沒有區別,iOS用户的共識是,除非支付寶和Apple Pay合作推虛擬卡,否則還是不方便。
對支付寶而言,頗具戰略意義的是,那些從前只在淘寶下單時使用支付寶,在線下更喜歡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因為「碰一下」,更願意用支付寶在線下付款了。
藉助淘系電商,支付寶在線上的轉化頗佳,但在線下卻一直缺乏更有力、有差異化的抓手。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支付寶曾早微信一年(2011年)推出了條碼支付,還搶先推廣了二維碼(2012年),但當時阿里體系內缺乏成熟的移動端產品,手淘2013年10月才上線,all in移動化則是2014年,支付寶也只是單純的收支工具,掃碼支付沒能在支付寶手里立刻普及開來。
這給了微信支付機會。它很快憑藉微信的社交能力,結合「掃一掃」功能,以掃碼點餐、識別驗票等場景在線下滲透地更快更深,吃盡移動化的紅利,支付寶由此也被迫從開拓者變成了追隨者。
上線半年后,許多用户已經開始頻繁使用「碰一下」這個新鮮的功能,但處在早期的「碰一下」仍有不少仍待解決的問題,現在談能否取代掃碼支付也尚早。
首當其衝的是安全和信任問題。在一些用户眼里,「碰一下」太方便反而弄巧成拙:掃碼支付要輸入密碼,人臉和指紋也都需要生物識別,但是碰一下連驗證步驟都省去了。「掃碼付款是把錢遞出去,給多少,給不給,我有變更的余地,碰一下是讓人沒有掌控感,沒有安全感。」一位用户對36氪説。還有人擔心自己如果忘記鎖屏手機保持常亮,放口袋或包里,在大街上就能被隨意「碰一下」。
一位「碰一下」代理商則認為,碰一下的場景其實受到一定限制。二維碼可以貼得到處都是,允許的距離更遠,部分商場停車場還可以提前掃小票code並行處理,碰一下仍需要貼上機器,商家得排隊處理訂單,高峰時期根本忙不過來。「對商家而言其實還是掃碼更高效,可以多個人同時掃碼付款,按照目前的硬件模式,沒有補貼商家配合意願會比較低。」
目前,願意積極推廣「碰一下」的商家仍主要是各類連鎖零食糕點店和購物中心品牌店,因為「碰一下」能讓用户直接加入會員體系,有利於商家俬域運營。而擁有自助結算系統的大品牌如MUJI和優衣庫,至今都未接入「碰一下」。
更微小的商業體,如夫妻店和各類個體戶則沒有足夠的精力來運營和推廣碰一下的設備,店主往往是拿了補貼后就把機子擱置在收銀臺,爲了省事,不會向用户主動推薦。由於「碰一下」需要商户和用户網絡環境都保持良好狀態(NFC只需要商户POS聯網),這類小店常常網絡不穩定以至於耽誤用户付款。
一位知乎用户曾感慨:「沒有任何App像支付寶一樣,用户多、里面又有錢,但打開APP的目的是給你展示一堆廣告、小遊戲、視頻,唯獨不想讓你線下支付。」App越做越重是互聯網行業難以扭轉的趨勢,支付寶只有增添「碰一下」這樣的創新場景,纔有機會重塑消費者支付心智,穩固國民支付App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