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7 18:33
文丨牛犇
高盛在2025年繼續做多中國資產。其中,新進重倉了一家A股公司,且上調了多家H股的目標價。需要注意的是,從行業屬性來看,這些公司普遍屬於汽車和銀行兩大領域。那麼,高盛新進重倉了誰?又為什麼看好這兩大領域呢?
高盛最新重倉一隻A股
自2024年10月5日將中國股市上調至「超配」評級的一個月后,高盛多次唱多中國資產,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Kinger Lau) 維持了對A股和H股的「超配」評級,並預計未來12個月這兩個市場的潛在回報率在20%左右。對此,本公眾號曾發表《「超配」中國資產!高盛最新買了誰?》一文進行跟蹤報道。
近期,高盛開始真金白銀投入中國資產。Choice金融終端顯示,截至1月10日,高盛國際-自有資金新進出現在了A股上市公司隆利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並且以158.85萬股的持股數量位列公司的第七大流通股股東。同時新進重倉的知名機構還有險資中國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以及信達澳亞基金明星馮明遠旗下的信澳新能源產業(見圖1)。
在高盛加倉佈局背后,或與看中公司在汽車等細分領域的佈局有關。
據介紹,隆利科技一家專業從事LED/CCFL背光源的高科技企業,一直專注於背光顯示模組的研發和生產,依託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以及多年的生產實踐,已逐步發展爲國內研發實力較強、生產規模較大的重要背光顯示模組企業之一,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1月7日,隆利科技接待了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其對公司在車載領域的佈局較為關注,對此,公司方面表示,公司的車載背光模組產品(LED和 Mini-LED技術)已經逐步同知名tier1客户如大陸、佛吉亞、偉世通、德賽西威、友達等知名企業,終端車載客户如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上汽、吉利、極氪、現代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未來,公司將繼續專注於車載顯示業務的發展,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如是説。
隆利科技進一步解釋稱,「隨着智能座艙滲透率的逐步加速,車載顯示智能化、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交互化的趨勢日益顯著,每輛車搭載的顯示屏數量和單個屏幕尺寸均顯著增加,車載顯示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公司作為Mini-LED車載背光顯示技術的頭部企業,在技術儲備、專利權利及量產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未來公司在車載顯示領域的業績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上調多隻汽車股和銀行股目標價
在新進重倉隆利科技的同時,高盛還上調了多隻H股的目標價或投資評級,且多與汽車領域相關。
如據報道,高盛1月15日發佈報告稱,小米集團(01810.HK)仍處於多年生態系統擴張的早期階段,其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執行良好,品牌吸引力不斷提升。在更有利的需求(與以舊換新補助無關)和製造產能展望背景下,高盛將小米2024至2026年銷售量預測(SU7、SU7 Ultra、YU7 和第3款車型合計)分別上調至13.5萬部、35萬部和65.5萬部,較市場預期分別高出4%、21%和48%。因此,高盛對小米2025年和2026年收入預測較市場預期分別高4%和13%,純利預測較市場預期分別高4%和24%。
儘管小米集團是2024年恆生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佳的公司,但由於收入和每股盈利向上修正,高盛繼續看好小米集團股價上升,目標價由33.3港元升至38港元,重申「買入」評級。據悉,截至1月15日(下同),小米集團報收33.600港元。
與此同時,高盛預計比亞迪將加速在大眾市場車型中部署自動駕駛導航,以增強競爭力。憑藉行業領先的成本優勢和執行效率,比亞迪將成為今年最強大的企業之一。因此,高盛將比亞迪股份目標價從359港元上調至364港元,並給予「買入」評級。比亞迪股份最新報收258.800港元。
對此,高盛近期曾表示,隨着中國的汽車補貼政策延長,預計2025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將增長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上升至60%,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增約30%。同時,高盛預計,2025年內將有120款新型新能源汽車上市(2024年為112款),隨着代工廠商去年獲利能力提升,未來市場競爭將持續激烈,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焦點正在從硬件轉向軟件,從基礎的ADAS(高級輔助自動駕駛)功能轉向以NOA(自動駕駛導航)為重點的高級ADAS(或AD高階自動駕駛)功能。
此外,高盛2025年以來上調目標價或給予最新投資評級的公司還涉及多隻A、H股,其中1月9日即涉及多隻銀行股(見表1)。對此,高盛中國金融行業分析師楊碩曾公開表示,在多個因素助推下,中國商業銀行股估值有望重塑。「隨着中國政府國有大型銀行注資落地,國有大行的資本充足情況有望持續改善,基本消除資本缺口及支持股息發放。」
最新關注10股
在買入和上調多股目標價的同時,據上市公司2025年以來發布的公告顯示,高盛及其相關公司還積極參與了10只個股的機構調研,其中有多股即屬於汽車和銀行領域(見表2)。
如孚能科技,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軟包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商,以及中國首批實現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產的企業之一。近期,廣州工控收購孚能科技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廣州工控正在積極組建汽車零部件集團,大力拓展汽車零部件業務,引入一家電池龍頭企業,有助於進一步強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關鍵環節、薄弱環節的掌控力。而孚能科技作為為數不多的A股鋰電上市公司,在廣州工控控股后,能夠將國企的資金優勢、管理經驗與孚能科技的技術實力深度融合,助力孚能科技在產業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還有兆威機電,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製造於一體的微型驅動系統方案解決商,也是早期為汽車行業頭部客户提供核心部件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與相關客户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國產化供應鏈佈局也為公司帶來了較多的機會,與相關客户的合作深度、廣度正在不斷延伸。未來公司也會持續通過縱向拓展新客户、新項目,橫向拓展產品品類,為公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從二級市場來看,上述兩家公司股價均在近期表現出了相對強勢的表現,如兆威機電,1月7日~1月15日累計上漲了超過40%,並創出歷史新高(見圖2)。
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