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周科技動態】蘋果的明天,已被他人操控?

2025-01-17 16:48

漲跌紛紜——一周大科技表現

本周的CPI發佈直接改寫了市場風險情緒。由於此前對降息預期的極度悲觀,甚至在考慮Trump上任后帶來的的再通脹可能使美聯儲加息,因此美元創下2022年以來新高,30年美債收益率突破再度5%。好在覈心CPI的回落,降低了部分緊繃情緒,三大指數都在超跌中有所反彈。

下周更重要的是Trump上任,那些政策可能率先發布,對市場來説有很多未知數。目前美債市場對不確定性的計價較為全面 $20+年以上美國國債ETF-iShares(TLT)$ ,而美股 $納斯達克(.IXIC)$ ,尤其是大科技公司目前的方向選擇,可能會對整個市場帶來更大的波動。

隨着財報季逐漸展開,投資者對科技公司的表現也會繼續出現分化。

至1月16日收盤,過去一周,大科技公司走勢繼續分化。其中 $蘋果(AAPL)$ -5.95%, $英偉達(NVDA)$ -4.67%, $微軟(MSFT)$ +0%, $亞馬遜(AMZN)$ -0.66%, $谷歌(GOOG)$$谷歌A(GOOGL)$ -0.54%, $Meta Platforms, Inc.(META)$ +0.09%, $特斯拉(TSLA)$ +4.78%。

影響資產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觀點

蘋果的命運不由自己決定?

蘋果在1月16日單日跌幅超4%,在歷史上也是算大的,開年以來跌幅達到8.9%,與其他大科技公司放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

直接導火索是研究公司Canalys發佈的調查顯示,iPhone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頭把交椅被包括 Vivo、Huawei等在內的本土競爭對手奪走。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儘管仍有鉅額回購支撐,但2025年蘋果股價的主動權已經不在自己手里。

  1. 期待國補?

    1. 被一票安卓機趕上,其中「國補」是很重要的因素,2024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85億部,同比+4%,與此相對的是iPhone 2024年整體出貨量同比-17%。

    2. 目前蘋果計劃出一款稍低配的機型,也是爲了在價格上能更有競爭力;

    3. 根據官方1月份宣佈的全國性補貼政策,智能手機包含在列,且包括國外品牌,但是否真的包含iPhone,甚至可能成為與Trump政府談判的要點之一;

    4. 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在,消費者偏好仍在生變,且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並無緩解。

  2. 司法判決?

    1. 谷歌默認搜索引擎這個官司已經很久,必司法部的反壟斷裁員可能帶來200億美元收入影響,同樣也會給其他反壟斷案建立參考。

    2. 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Q4的App Store下載量環比僅下降0.1%,好於歷史進軍的-2.7%的水平,但有多少Tik Tok因素的擾動仍需觀察

    3. App Store抽成費用依然面臨挑戰,尤其是歐盟地區更容易面臨罰款。

  3. AI軟件產品合作?

    1. 由於蘋果自身並沒有進行大模型的開發,因此需要與軟件公司合作來進行AI產品的嵌入,定價權和實現周期並不取決於自身;

    2. 雖然ChatGPT的集成可能幫蘋果在2025年進行重要的產品更新,但是否能促進iPhone 17系列的銷量回升並不確定,因為軟件的更新周期與硬件並不一定同步,目前市場預期至少要到2025年末纔能有商業化產品上市,如果進度更慢可能會進一步拖累股價;

    3. 目前來看蘋果最大的優勢仍是其生態系統;

股價空間展望

此前市場在避險情緒上升時,依然會選擇蘋果這樣的現金流雄厚的公司,但此次開年的近10%的跌幅,説明其避險性逐漸消失。

即便算上去年11-12月從220美元到260美元的這波漲勢,目前也基本回吐這波行情。

  • 從股債配置方面來看,目前AAPL的PE TTM為34倍,以2025財年的利潤預期也超過31倍,就算不回調,上升空間也非常有限。

  • 但反過頭來看企業債,目前Mag 6的強大自由現金流,反而更能在不確定性加大的經濟周期中支撐其債券收益率,科技公司的收益率利差收窄,相對於其他IG級別的債券來説可能更能享受現金雄厚的利好。這也會讓機構投資者在蘋果股票和債券中進一步取捨。

期權觀察家——大科技期權策略

本周我們關注:特斯拉會迎來Trump上任行情嗎?

1月20日上任之后,Trump可能就馬上開始一些行政命令,包括Elon Musk的DOGE部門也要正式開始辦事,畢竟是關乎美國財政體系。以Musk的雷厲風行的風格,計劃和推進並不是什麼太大問題,而投資者關注的可能是對Tesla會有什麼其他的影響。

從目前的交付情況看,Tesla仍有可能在今年Q1迎來恢復期。考慮到去年同期開始的利潤率下滑,Tesla的降本增效也許會給今年的業績帶來一定起色。不過眼下對1月24日到期的期權來看,更420-500的Call的未平倉量都相對較大,集中在420-450的是主要,PUT/CALL比率僅為0.8,還是不少投資者看好這波「上任行情」的。

再給個持倉大科技股的理由——為何"TANMAMG"組合總超大盤?

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組成一個投資組合(「TANMAMG」組合),等權重、每季度重新調整權重。回測結果從2015年以來表現是遠超 $標普500(.SPX)$ 的,總回報達到了2465%,同期 $標普500ETF(SPY)$ 回報243%,超額收益達到2221%。

今年以來大科技股出現回調,但是今年以來的回報依然有至0.19%,不及SPY的0.94%;

過去一年組合的夏普比率回升至2.45,SPY為1.73,組合的信息比率1.99。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