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7 13:53
轉自:華夏時報
記者 於建平 見習記者 田野 北京報道
繼理想汽車之后,又一家新能源車企實現盈利。
近日,零跑汽車發佈盈利預告: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淨利潤轉正,比預期提前一年達成單季度盈利目標。其預計,2024年全年公司將實現營收至少305億元,同比增幅至少為80%;公司年度毛利率將不低於8%,同比亦有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零跑第四季度的月銷量分別約為3.8萬輛、4.0萬輛和4.2萬輛。其在盈利預告中分析稱,得益於銷量的大幅增長和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高附加值產品C系列車型的銷量佔比超過了77%,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低價策略」加極致的成本控制
零跑是如何快速達成銷量逆襲的?答案是最簡單粗暴的「低價策略」。
以零跑銷量「頂樑柱」C11為例,2023年3月C11上市了增程版,官方指導價僅為14.98萬—18.58萬元;2024年5月發佈的智駕版在匹配了30多個傳感器,以及英偉達全套智駕芯片后,售價也僅為18.58萬元(增程版),純電智駕版更是低至15.58萬元起。而市面上同等配置的其他車型至少要貴5萬元。
剛上市5個多月的C16更是將「低價策略」執行到底,作為一款硬件配置比C11更高端的產品,價格區間卻與C11相差無幾,還獲得了「半價理想L8」的稱號,這也讓C16在上市第二個月就成了零跑銷量最多的車型。
在單車成本方面,《華夏時報》記者在梳理其零部件供應商時發現,零跑選擇的品牌數量最多、佔比也最分散。以動力電池為例,2024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給零跑供給的動力電池比例僅為0.1%,大部分均為其他品牌電池供應商。通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壓低價格。
與此同時,零跑針對電子電氣、電池、電驅、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整車架構這六大核心技術,實現了全域自研。其所帶來的好處,也體現在了零跑的財報中。一直以來,零跑的研發投入,在造車新勢力中都不算高。以2023年為例,零跑的研發投入為19.2億元,小鵬的研發投入為52.8億元。不過,零跑的研發投入產出比更高。2024年,零跑的銷量在所有造車新勢力中排第二,達到了29.37萬輛,比小鵬多了10.3萬輛。
此外,在渠道建設上,除了自營渠道外,零跑還引入了外部場地和人力資源,讓零跑的渠道和管理費用得到了良好控制。根據企業官方發佈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零跑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合計僅為13.4億元。相比之下,小鵬的兩項費用合計達到了29.6億元。
全方位「降本」,給了零跑敢打價格戰的資格,配合其自身設定的超低利潤率,最終讓零跑實現了銷量快速上漲。
還未建立競爭壁壘
但汽車分析師高登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超低利潤率策略僅為權宜之計,絕非長久之策。建立競爭對手無法進入的護欄,對於零跑來説才更加重要,而目前零跑似乎還沒找到最佳方案。
高登分析道,首先在產品結構上。作為零跑的銷量主力,增程車型的推出助力其實現了規模上量。但從市場增速情況來看,增程車型的高增長率已經有了觸頂的跡象。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從2024年全年來看,大部分時間里增程車的份額也只是維持在8%—12%之間,基本沒有超過20%。
「最先佈局增程且靠此發家的理想汽車似乎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點,近期不但宣佈未來會將研發重心轉向人工智能,而且表示2025年將全面進軍純電動市場,預計將推出以l系列為藍本的純電動SUV家族。」高登表示,隨着固態電池離量產面世的時間越來越近,加之蔚來、寧德時代的換電站建設已具備一定的市場規模,增程車型后續增長乏力,似乎是可預測的。
其次,8%左右的毛利率,還不能保證零跑能活下去。作為對比,目前已經盈利的理想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達20%以上,賽力斯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25.23%,是國內盈利能力最強的汽車公司,特斯拉的毛利率也穩定在20%左右。
此前,深藍汽車CEO鄧承浩曾發表觀點:「價格戰和補貼政策會有一定的透支作用,所以2025年的市場我判斷價格戰不會停止。車企的毛利率要達到15%才能活下去,如果低於這個水平,就意味着賣一輛虧一輛,很可能就活不下去。」
但零跑車型售價大多都集中在12萬—18萬元區間。以2024年三季度為例,零跑單車均價僅為11.4萬元,而它的單車成本為10.5萬元,二者的差價僅為1萬元左右。在薄利多銷的戰略下,既然毛利率不夠,零跑就必須在銷量上快速增長,才能以規模換空間。只是,從這幾周發佈的銷量情況來看,零跑似乎有下滑趨勢。
2024年11月,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公開表示,2025年零跑的重心會放在B系列產品,將會陸續推出三款產品。據悉,B系列首款車型B10已在2024年廣州車展完成國內首秀,預計將於今年一季度上市,預計價格將定在10萬—15萬元,依然延續低價策略。
最后在出海方面。零跑與合作伙伴Stellantis集團達成合作,在歐洲當地的經銷網絡進行銷售服務,實現了輕出海。但由於歐盟發佈的反補貼關税政策,讓零跑不得不改變原計劃,由直接出口轉為到當地建廠,這對於現金流儲備不多且急速上量的零跑來説,同樣是壓力。
「儘管正在快速成長,但相較於比亞迪等同價位段的對手,在渠道、技術、品牌、產品等方面,零跑仍然沒有建立起牢固的競爭壁壘。在價格戰和車市淘汰賽的大背景下,零跑所面臨的挑戰仍然很大。」高登表示。
朱江明近期也表示,零跑的目標遠未實現。「未來三年至關重要,我們已經進入了決賽圈,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新勢力’,而是真正世界級的主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