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果然財經|沒有大廠兜底,那些「爛尾車」車主咋辦

2025-01-17 10:50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魏銀科

由AI繪製的新能源車 由AI繪製的新能源車

在「哭唧唧」了一段時間后,近日極越車主樂檬(化名)又敢「挺直腰板」了,用她自己的話説就是終於穿上了「復活甲」。2024年年末,1.5萬極越車主和「原地解散」的車企一同陷入寒冬。熬過年末,邁入2025年,極越車主總歸是等來了好消息:1月7日和10日,極越連續發佈第四次和第五次「關於用户關心的問題説明」,啟動退款工作並逐步恢復售后維保服務。

然而並不是所有「爛尾車」車主都能像極越車主這般「幸運」,有百度和吉利這種大廠「兜底」,他們普遍面臨着車機故障、售后維修、車險續保等諸多問題,只能湊合用、謹慎開……臨近春節,大部分車主都要開車返鄉,他們能迎來春天、過一個好年嗎?

一邊捷報頻傳

一邊破產倒閉

2024年的中國車市,人們的悲喜並不相通,一邊是捷報頻傳,一邊是破產倒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產銷量再創新高。

2024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

然而另一方面,隨着競爭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從「價格戰」演變成「淘汰賽」,行業洗牌持續加劇。

據車質網統計,2020—2024年的5年間,包括東風裕隆、力帆汽車、眾泰汽車、寶沃汽車、恆馳汽車、威馬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高合汽車等在內的35家車企因為破產清算、股份轉讓、破產重組、公司解散等多種多樣的原因退市,這其中既有傳統車企,也有近幾年才成立的造車新勢力,這些倒閉品牌總保有量超過600萬台。

車企倒閉后

車主面臨無盡煩惱

車企沒了,車輛將來的維護問題如何解決?燃油車時代,車企退市后,雖然售后也跟着消失,但燃油車有十分成熟的第三方維修以及配件體系,因此即便脱離車企,也能保障售后。

但新能源汽車不一樣,首先是高度依賴軟件,比如智能駕駛功能,沒有了車企,意味着軟件「停更」。尤其很多品牌在智駕、智艙等功能上賣的是期貨,「2025年實現××功能」「2026年全國都能開」等宣傳語其實都是「畫餅」,基本都靠后期OTA(一種通過無線網絡對汽車軟件進行遠程管理和更新的技術)升級來實現。車企都沒了,OTA升級自然也無望了。

其次是新能源汽車的第三方維修、配件都不成熟,比如最核心的電池包,多數都是定製,車企都沒了,也就無法向供應商下單,找配件的難度可想而知。雖然《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停產或者停售車型應當保證至少10年的零配件供應及相應的售后服務,但實際情況是,車企已經破產清算,沒有能力再供應零配件並提供售后服務。

在社交平臺上,流傳着一張威馬車主后備廂貼條的圖片,圖片上寫着「別碰我,修車沒件」。這真的不是玩梗,有天際ME5的車主表示,零件即使找官網客服也無法解決,就算找到了,也要等很長的時間才能到貨。

在汽車論壇上,不少威馬車主互相分享維修經驗,從拆卸配件到安裝軟件補丁,均有詳細步驟,儼然成為專業汽修工。

買車時的各項權益也可能隨着車企倒閉而煙消雲散,很多「爛尾車」車主反映,他們連首保都無法免費做。就別提車企爲了刺激消費者下單,推出的「電池終身質保」「終身免流量」等優惠政策了。

爲了止損,部分「爛尾車」車主將車掛上二手交易平臺。但因車企倒閉兒導致的以上種種困擾,致使「爛尾車」二手殘值率低,很難找到願意接手的買家。

有的車主想着多跑跑網約車把錢賺回來,這實在有點兒「苦中作樂」的意思,能否保障行車途中不出故障暫且不提,能頂住乘客看「絕版車」的揶揄眼神,也是心理素質強大到不行。

極越努力自救

是希望還是幻想?

文章開頭説,樂檬最近感覺充滿了希望。這源於極越在「原地解散」、沉默一段時間后,於1月發佈的兩次説明。

1月7日的「説明」,極越表示已成立50人的售后維保及用户溝通工作小組,各項工作正在兩大股東支持下有序開展。

在1月10日的「説明」中,極越則表示售后維保正逐步恢復中,近一周已完成15輛車的維保和交付,將全力保障用户「基於國家法律規定和既定合同約定的質保權益」。

看到極越的公告后,並不是所有車主都像樂檬這般買賬。「目前還是紙上談兵,核心問題(維修)並沒有解決。」車主李先生被告知可以訂配件,但還是暫時無法標定,維修仍然停滯。

有的車主干脆幻想吉利「收了」極越,要麼併入領克,要麼併入極氪。

在「極越無聲-我們發聲」公眾號,集合了眾多維權的極越車主。他們希望百度、吉利和極度三方拿出細則,讓承諾實實在在落地,而不是變成一張空頭支票。

按照之前的説明,具體的退款操作説明將於本周內發佈,並於1月20日起允許用户在極氪品牌的充電樁上使用積分充電權益,承諾能否兑現,馬上就見分曉。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3月,極越前身集度成立,註冊資本為20億元,百度、吉利分別持股55%和45%,法人代表為夏一平。2022年1月,集度宣佈完成近4億美元A輪融資,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增持。

據中汽數研數據,截至2024年11月份,極越年內累計銷量為1.4萬輛左右。這個數據連同為吉利旗下新勢力品牌極氪11月份單月的銷量(27011輛)都敵不過,在11月份,極越的銷量只有2485台。

避免買到「爛尾車」

最好選擇主流品牌

2025年伊始,多家新能源車企公佈了2025年的銷售業績目標。小米汽車的交付目標為30萬輛、蔚來汽車的整體銷量目標是44萬輛、零跑汽車向50萬輛的新目標發起衝擊……隨着各車企的新車上市計劃陸續發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將再次升級。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去年8月份時曾表示,十年之后,中國汽車主流品牌可能只剩下7家,而年銷量過100萬輛,才只是這次競爭的入場券。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蛋糕就那麼大,要麼一起做,要麼一起搶。這也意味着,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新能源車企被淘汰,留下一地「爛尾車」。

消費者如何避雷?在購買新能源車時,不僅要關注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性能,還要學會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

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源頭上避免問題,在購車時選擇實力雄厚的品牌。一般來説,品牌保有量超過50萬輛的車企倒閉風險較小;另外,銷量比較靠前的車型停產的概率也更小。如果一家車企已經出現停產、欠薪、銷量大幅下滑、頻繁換帥等情況,那對該品牌的新車,敬而遠之為好。

「一定要選大品牌、口碑好的車企,不要聽所謂車評人的説辭;另外要多比對價格,報價過低的一定要謹慎購買。」廣汽豐田全國十佳經銷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建議,購買新能源汽車時,主要參考銷量大、市場保有量大的品牌,相對穩妥。如果遇到品牌突然出狀況或者倒閉,不必急着打折處理車輛,依舊可以使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