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17 10:14
作者 | summer
郵箱 | huangxiaoyi@pingwest.com
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正在拼多多上演:從內蒙古酸奶糕到牛肉乾,從滄州化粧刷到慈溪小家電,越來越多具備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產業帶新質商家正在崛起。
在呼和浩特,付佳正查看新一批酸奶糕的生產情況。這位94年的年輕創業者,曾經歷過北漂和轉型的迷茫。「去年這時候,我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做下去。」沒想到一款創新配方的酸奶糕讓生意突飛猛進,現在工廠80%的產能都在生產酸奶糕,訂單量每天能達到6000單。
在赤峰,蒙都的現代化車間里,一批批風乾牛肉正在經過13道工序的精細加工。「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九成干、七成干、五成干細條生產線。」瞄準年輕消費者對口感的差異化需求,讓蒙都在拼多多的銷售額實現了300%的增長。
以新產品找到新增長,這些新質商家們正在經歷從1.0到2.0的蜕變。
1.0時代,四五線城市龐大的用户需求催生了產業帶的快速發展,無數產業帶商家進入電商行業淘金,以成本優勢佔據了一席之地。
但這種成本優勢由於門檻低,逐漸被競爭抹平了,以亳州花草茶為例,當地花草茶工廠不計其數,且以農產品簡單加工調配為主,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隨着大量商家的湧入,當地商家不得不卷低價,利潤率越來越低,甚至有商家開始偷工減料,導致亳州花草茶聲譽受損。
爲了避免走向價格比拼,2.0時代,產業帶商家又開始通過差異化創新,完成新一輪的轉身。例如毫州的花草茶商家們就選擇了升級做「固體飲料」,由此恢復了高增長,甚至還由此推動當地整個產業的升級。
內蒙古的酸奶糕、蒙都的牛肉乾、惠州女鞋、滄州化粧刷......在「新質供給」的大趨勢之下,越來越多商家發現,成本不是無往不利的法寶,新需求、新產品、新場景纔是這些產業帶商家們開啟新篇章的密碼。
1
爆款製造者,從「價格贏家」變成「新品王者」
在當下激烈的電商競爭中,仍能獲得增長的商家都有什麼共同之處?
內蒙古的付佳,主打針對年輕羣體的創新奶製品,例如「小包裝酸奶糕」等,今年她的店鋪單品日銷量突破6000單,帶動整個工廠80%的產能轉向新品生產;赤峰的蒙都,從傳統的生鮮牛羊肉加工,轉向風乾牛肉深加工,抓住了休閒零食的新賽道。公司年銷售額近8億元,其中風乾牛肉佔6億,通過13道創新工藝,在拼多多平臺實現了300%的增長......
這些成功做出爆款產品的商家,往往具備兩個共同特點:其一是深耕產業鏈,即有成本優勢,其二是能持續做有價值的創新,即能夠把握消費趨勢。而在這兩大特點之中,價格只是入場券,創新纔是真正的通行證。
這種創新,正在體現於產業帶商家們洞察新需求、創造新產品和尋找新場景的過程中。
消費者永遠在變化,新需求也一直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以母嬰小白熊品牌為例,隨着90 后、95 后成為父母,母嬰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度的消費革命。在拼多多上,小白熊最為暢銷的是一款紫外線消毒櫃為例,售價達七八百元,遠高於傳統產品,但因為創新性解決了痛點問題,銷量不降反升。
「傳統的蒸汽消毒有很多弊端:開水煮容易損壞產品,蒸汽則會結水垢。紫外線消毒不僅解決了這些問題,還讓產品壽命更長。等孩子長大,還能用來消毒化粧品、茶具,實現了產品的場景延展。」 小白熊公司副總裁殷志鋒解釋道,「這極大的延展了產品的使用周期。」
據殷志鋒説,這款紫外線消毒櫃產品,拼多多平臺有一款專屬產品,通過拼多多的百億貼補,深度捆綁,在 2024 年的 618 和雙 11 等大活動節點,這款產品的銷售額全部是過千萬,成為拼多多平臺母嬰小家電品類里排名第一。
當然,消費者的新需求不一定是一種新產品,也可能是對過往產品的差異化改造。
儘管酸奶糕在哈爾濱爆火,但內蒙古的拼多多商家付佳並沒有簡單複製網紅產品,而是關注到了熱度之下消費者的真實評價,提到酸奶糕「塊頭大」「粘牙」「齁甜」導致復購低的問題,於是她創新性地推出50g小包裝,並以真實奶源為主要原料,還製作出了黃桃、藍莓、草莓的多種口味。
不過,即使兼具了產業帶成本和產品力創新的雙重優勢,付佳在一開始也並沒有成功賣爆,店鋪每天平均只有幾單到幾十單,她甚至懷疑過自己,「連奶製品都做不好,可能自己並不是(做電商的)這塊料。」
轉折點發生在去年的4月份,付佳在店鋪上了一個鏈接,含有各種各樣的奶製品,這是網上沒有過的新奇組合款,結果銷量越跑越多,到第二個星期,日訂單已經接近兩千。
覆盤這一產品的成功,實際源自於她對產品消費場景的新理解。
奶糕、奶酪產品的網紅性質,激發了消費者的好奇心,而這種大禮包的搭配方式,剛好滿足了用户以極低的成本一站式品嚐多種口味的需求,還能夠促進后續單一品類的復購。
無獨有偶,蒙都牛肉乾同樣得益於對消費場景的精準把握。過去,傳統的內蒙古牛肉乾一直作為特產銷售,市場規模有限。但蒙都發現,年輕人對健康零食的需求正在增長,「我們重新定義了牛肉乾的消費場景。」姚保平説,「不再是旅遊伴手禮,而是日常的營養零食。」通過創新包裝和研發不同口感,蒙都推出了九成干、七成干、五成乾等多種規格,滿足了不同場景下的消費需求,單品銷售額直接突破了千萬。
「我們正在經歷從製造到創造的轉變。」一位產業帶負責人表示,「過去比的是誰的價格更低,現在比的是誰能更快發現新需求、開發新產品、創造新場景。」
這種轉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市場回報,「價格紅利」正在讓位於「新質紅利」。
1
平臺怎麼達成商家、消費者、平臺的共贏?
但這種創新,並不容易。這些深耕製造多年的工廠們,往往缺乏面向消費者的運營經驗,也沒有充足的營銷資金。在傳統渠道中,他們更習慣做代工和批發,單品打磨是強項,但款式不多,品牌意識薄弱。
要讓這樣的產業帶工廠轉型創新,平臺的賦能必不可少。
以產業帶商家扎堆的拼多多為例,首先要解決的是准入門檻問題。一直以來,拼多多都以入駐門檻低而聞名,而在今年,再加上「百億減免」計劃,推出技術服務費、推廣服務費等多項退返權益,下調了先用后付服務費、商家店鋪保證金以及提現門檻,全方位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很多產業帶商家僅推廣服務費的退款一年就能節省數十萬元,再次降低了產業帶工廠轉型商家的成本壓力。
一位泉州紙尿褲的商家算了一筆賬,拼多多「百億減免」及售后申訴等舉措變相增加了公司收入,毛利水平因此提升了2個百分點。「相當於改良產品的額外支出平臺幫我們兜住了。」這些政策讓更多習慣做幕后的工廠,有了直面消費者的勇氣和資金儲備。
低門檻能夠減少商家轉型的顧慮,而讓新商家、新產品賺到錢纔是吸引商家創新的真正動力。
針對產業帶商家依託於固定的生產線、大規模生產單品,且不瞭解運營、不懂如何精準觸達目標用户的特點,一方面,拼多多的「貨找人」機制,能夠通過算法將新品直接推送給潛在購買者,讓產品能快速獲得市場反饋,能夠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嘗試新品類;另一方面,拼多多的秒殺、萬人團和百億補貼等資源也更多地向新質商家傾斜,也能更好地幫助產業帶商家將創新單品打造成爆款。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店鋪為核心,意味着商家經營是打怪升級,要積累經驗值、訂單量、好評率、上新率等等,在多維度的經營中,平臺的生態越來越複雜,導致新品的爆發也需要一套複雜的玩法,這顯然不是產業帶商家的強項;而在拼多多,一個店可以只有一個商品,也可以有很多個品類差異巨大的商品,只要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即使是新開的店鋪、新上的鏈接,也能快速達成冷啟動甚至爆發。
在這樣的平臺模式下,新品才能一直有增長機會。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在這個轉型的關鍵節點上,平臺還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扶持有價值、懂創新的商家,給生態的正向循環加以更大的動力。
去年,拼多多推出了「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多項政策措施,其中,新質商家扶持計劃提出要投入100億資源包,對優選的新質商家、新質品牌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全鏈路扶持,來撬動供應鏈改革的飛輪。
1月8日,拼多多宣佈成立「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由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擔任委員會主任,統籌平臺治理、招商、客服、技術、風控、產品等團隊,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商家反饋意見,優化商家的經營體驗,完善商家的服務機制,持續提升商家滿意度,推動平臺高質量發展戰略進一步升級。
這些多層次的賦能,最終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生態。當消費者、消費潮流永遠在變,商家只有通過創新才能獲得更多的增長,纔能有更多資源投入創新;而消費者享受到更好的產品,也會願意為創新買單;而幫助商家和消費者共贏的平臺也會由此構建起差異化優勢,吸引更多優質商家入駐,讓新的生命力源源不斷地爆發出來。
由此,創新纔不再是偶然事件,而是常態化的發展模式。
點個「愛心」,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