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反內卷」

2025-01-17 02:52

外賣騎手在檢查物品 新華社發

外賣騎手在檢查物品 新華社發

新年伊始,幾則新聞接連登上熱搜,透露出不尋常的信號。

美團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並投入10億元真金白銀助力餐飲商家。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督促電商平臺整改「僅退款」問題,防止擠壓商家生存空間。

國家發改委印發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不得拼税費、拼土地、拼補貼式違規招商。

無論是企業的主動作為,還是有關部門的強力出手,都再清晰不過地說明了一點:2025年將是前所未有的「反內卷」大年。

惡性困局

「反內卷」為何越來越緊迫?

過去幾年,雖然地緣衝突、國際博弈不斷,經濟仍走出穩中有進的上行曲線,但在部分行業,卻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現象。

成功實現「換道超車」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卻深陷「價格戰」的泥淖,「新勢力」折戟沉沙的消息不絕於耳。

佔據全球70%以上市場的光伏產業,在海外幾無競爭對手,龍頭企業卻集體虧損,光伏組件便宜到甚至被國外拿去做花園圍欄。

一度引領全球市場的電商企業,紛紛開始拼低價,乃至比拼「僅退款」,讓各方都苦不堪言。

這些問題背后的癥結,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內卷」。

可以説,從傳統的鋼鐵、服裝產業,到被譽為「新三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再到數字經濟領域的電商、直播,哪怕是地方政府的招商競爭,概莫能外。

「內卷」是近幾年廣為流傳的概念,但「內卷」現象卻早已有之。不過在經濟高增長時期,「內卷」現象還未引發太大注意。

因為增量競爭之下,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市場機會層出不窮,「極致效率」帶來的是百花齊放,而個體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回報,「效率就是生命」幾乎被所有人奉為圭臬。

然而,當經濟到了升級換擋的新階段,城鎮化紅利、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開始放緩,增量博弈向存量博弈轉化,傳統的粗放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而創新的成果不會在短期體現,於是「內卷」變本加厲。

問題在於,在很多行業過度「內卷」,非但沒有導向更好的競爭、更大的福利,反而將所有人都裹挾其中,脱身不得。

可以説,「內卷式」競爭的本質,是隻有存量沒有增量的零和博弈,也是「越努力,越低效」的惡性循環,更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雙輸。

因此,打破「內卷」困局,激活市場良性競爭,就成了必然。

刀刃向內

為產業鏈上下游「松綁」

2025年,外賣平臺率先打響「反內卷」槍聲。

近日,許多餐飲商家突然發現賬户里突然多了一筆錢,少則幾千元、上萬元,多則上百萬,有零有整,而「悄悄」打款的正是美團。

這是美團投入10億元真金白銀推出的餐飲商家助力行動,旨在扶持特色餐飲小店、社區食堂、老字號,讓各地用心經營的餐飲小店重新「被看見」。

幫商家減壓的同時,美團也在幫騎手減負。就在近期,美團在全國全面上線騎手「防疲勞機制」,並宣佈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推動從負向處罰向正向激勵的轉變。

這一系列動作的意義在於,平臺大刀闊斧改進規則,主動讓渡利益,為產業鏈上下游「松綁」。這也拉開2025年「反內卷」的大幕,而這一次影響更為深遠。

一方面,如果説製造業「反內卷」更多是市場壓力之下的無奈選擇,互聯網平臺「反內卷」,更像一場「價值觀革命」,是主動求變、刀刃向內的轉型之舉。

無論鋼鐵等傳統產業,還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產業,製造業「內卷」的背后,一直都是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等老問題。以價換量的「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是市場難以避開的選擇。

因此,對於製造業來説,如果沒有一場真正的市場出清,或者減少個別地方傾斜政策導致的激勵扭曲,以及主動邁向科技創新的突圍之路,僅靠行業自律是難以解決問題的。

與之對比,互聯網平臺並未遭遇商業危機,無論是否「卷」,商業模式本身跑得通,在國際市場上同樣有一爭之力。

然而,市場佔有率不等於一切,市場效率更不等於社會公平,消費者優先更不等同於社會福利最大化。

因此,與製造業相比,互聯網平臺所做的不只是響應政策呼籲,更要主動作為、向前一步,以新的「共贏模式」重塑自身競爭力。

面對多難局面,互聯網平臺要做的不是跟着政策亦步亦趨,而是全方位的連環招、組合拳,向風險承受能力最弱的羣體傾斜,重塑既有的利益格局,朝着更為良性的競爭生態邁進。

主動打破既定規則,迴歸合規公平的市場競爭,改善產業鏈上下游處境,這纔是外賣全面「反內卷」的深層意義所在。

有力糾偏

提振消費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內卷」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就業上是「3個人干5個人的活」,在發展上是「鼓勵生產而非消費」,在產業上是「不顧利潤的低效競爭」,癥結則是「需求不足帶來的供需失衡」。

因此,「反內卷」,不僅是着眼公平競爭的必然之舉,也是擴大就業、促進消費、提振內需難以避開的選擇。

衆所周知,我國經濟正在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從「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的跨越在所難免。

長期以來,我們重投資、重生產、重積累、重出口、重勞動,創造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很強的產業競爭力,但輕消費,加上中低收入羣體就業、收入、福利保障等相對不足,日積月累,導致供求日漸失衡。

不只如此,當年輕人幾乎沒有多少空閒時間,當人們被「極致效率」驅趕着向前走,不管有沒有穩定的收入預期,都很難有閒暇去真正享受消費帶來的美好生活。

製造業的過度「內卷」,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一模式的結果;「年輕人消費活力反而不如老年人」,也是同一問題的體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振消費」置於2025年重點任務之首,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有力糾偏。

「消費優先」正在成為自上而下的共識,但何以提振消費?

消費是就業和收入的函數,且與預期息息相關,增加收入、穩定預期就成了關鍵,而擴大就業無疑是最根本也最立竿見影的一環。

當前,服務業正在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而以外賣、本地零售、電商、直播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消費的崛起,成為「靈活就業」的最大蓄水池。

過去騎手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外賣訂單,而外賣有着潮汐效應,無法全部發揮運力需求,而本地即時零售的出現,打開「萬物皆可即得」的巨大想象空間,既拓展了實體商家的服務半徑,又為騎手創造更多本地就業崗位。

過去三年,在美團平臺上獲得收入的騎手從470萬增加到745萬,活躍商家數量從680萬增加到1000萬以上。

數字經濟突飛猛進的背后,既是數字經濟就業吸納能力的體現,也與平臺主動「反內卷」、積極探索新業態不無關係。

「反內卷」,外賣平臺打響了關鍵的一槍,勢必引發更大的連鎖反應,帶動更多行業主動變革,引領企業競爭迴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相關

有關部門密集發聲

整治「內卷式」競爭

如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從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到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措辭從「防止」變為「綜合整治」,政策思路更為明確。

為整治「內卷式」競爭,近來有關部門密集發聲。

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祕書長袁達在談及今年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時表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積極化解一些行業供大於求的階段性矛盾,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新興產業。

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明確,各地區、各部門不能在未經公平競爭審查或違反審查標準的情況下,起草關於市場準入和退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經營行爲規範、資質標準等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各類法律文件和政策。

針對破解平臺企業的「內卷式」競爭,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束為1月10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2025年市場監管總局將從促進平臺規則公平透明、降低平臺內商户成本負擔、淨化直播電商行業生態等方面着力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抓緊完善平臺規則、直播電商等方面的監管制度。着力整治利用平臺規則破壞公平競爭、侵害平臺內商家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打擊直播電商領域虛假營銷等行為。

招商引資作為地方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提升營商環境、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發展、培育經營主體、帶動居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招商引資也切中了政府「內卷式」競爭的要害。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本地局部利益,人為製造招商引資的盲目無序競爭。因此,要從規範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爲着手,杜絕「政策窪地」競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撰文分析,推動引導各地招商引資加快向「精準招商」邁進,鞏固存量、做大增量,實現多方共贏。在實踐中,建議在同一省域範圍內探索構建兩地招商税收、增加值覈算合理分配機制,總結經驗並適時在省與省之間加大試點力度。這一試點也與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密切相關,試點效果好還可為相關難題破解提供參考依據。

針對如何破除「內卷式」競爭,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建議,一是以提振消費為抓手,全方位擴大內需,通過適當的財政補貼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二是支持企業有序出海,構建國際利益共同體,通過金融政策支持、簡化出海流程、提高境外投資服務保障等政策,積極支持出海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平衡新型舉國攻關體制與市場創新,優化供給結構,供給側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加大行業重組力度;四是優化地方政績考覈體系,改革行業自律機制,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長效合理的經濟發展政策。

據國民經略、中國網、第一財經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