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汽車金融,肉太肥了

2025-01-16 18:52

「補貼兜底放心買!同時可享限時3年零息方案,首付6.98萬起」;

「高速免費充換電,春節零元樂到家」;

「零首付起,喜提大玩具沃爾沃S60,紀念與它的第一次旅行」;

……

圖源:理想、樂道公眾號

2025剛開年,車圈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直降、現金紅包、置換補貼、國補地補兜底等划算「大禮包」中,以零首付、分期折扣、貼息返利為主的金融優惠政策,已成為各大車企招攬顧客時不可或缺的手段。

車企「內卷」金融優惠

提及最近幾年汽車行業的狀態,「內卷」是呼之欲出的關鍵詞。

從卷價格、卷續航、卷智能到卷路線、卷營銷、卷外觀,再到掌舵者的脣槍舌劍和口誅筆伐,各大車企在史無前例的內卷狂潮中一邊煎熬、一邊突圍。

「一卷再卷」,讓原本只是「邊角料」的金融優惠政策,成功被車企「卷」成了標配,且在「卷無止境」的大環境中,同質化博弈烈度日漸加劇。

柒財經瞭解,進入2025年,包括比亞迪、吉利、特斯拉、小鵬、深藍、廣汽埃安等知名車企在內,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優惠政策,旨在刺激消費者在春節前下定,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也為全年業績奠定基石。

比如,比亞迪旗下騰勢品牌率先公佈了限時金融優惠政策:截止到1月26日購車的用户,不僅可以享受騰勢置換補貼至高10000元的福利,還可以選擇零首付起購車或至高84期分期付款的購車活動。

特斯拉緊隨其后,針對Model Y后輪驅動版和長續航全輪驅動版推出了優惠政策。消費者可以獲得尾款立減1萬元的優惠,並且該優惠還可以疊加5年零息金融方案,截止日期是1月31日。

圖源:特斯拉官網

除了騰勢和特斯拉,小鵬、深藍、廣汽埃安、理想、極氪等選手也不甘示弱,紛紛亮出不同的金融優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分期折扣、貼息返利,免息、零息無疑是最誘人的籌碼,不僅大幅降低購車門檻,促進汽車消費,還實打實地為用户省錢。

以總車價24.99萬元的Model Y后輪驅動版為例,對於打算分五年還款的買車人來説,免息和減尾款同享后,相當於購車總價款減少3萬元——首付7.99萬元,月供約2667元。

不過,並非所有車企都像特斯拉一樣,是無手續費和其他捆綁銷售的「直球」免息,更多玩家是附帶了條件的限制性免息。

就拿極氪來説,品牌宣傳在1月1日至1月31日購車,可享2年零息特惠金融優惠政策,但進入官網或小程序就會看到,這一方案的前提是用户要首付至少20%和貸款五年,前兩年免息,后三年年化費率2.99%,摺合年化利率(單利)5.88%。

圖源:極氪官網

蔚來的三年零息金融方案類似,五年期貸款,免息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年化費率3.3%-3.33%,摺合年化利率約6.18%-6.55%。

柒財經實體走訪,發現有部分車企和4S店,確實能以零息為消費者辦理分期貸款,但要額外再收一筆車輛服務費,大概在2000-5000元之間,也有車企雖寫明貸款期限為60期,兩年或三年免息,但約定提前還款收取一定比例的違約金。

賣「金融」比賣車更賺錢?

「互聯網的盡頭是放貸」。這句話,用在汽車行業身上也不違和。

截至2024年,全國共有25家汽車金融公司,它們幾乎都由整車公司設立或參股。換言之,每家車企都會關聯一家或多家汽車金融公司。

車企為何熱衷參與金融?

多年來從事汽車導購的安欣告訴柒財經,「別家有的你也要有,這是保節奏用的,且過年前后是傳統的銷售旺季,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發起促銷,各家車企都會全力以赴爭搶這一購車時點。」

實際上,除了提振銷量,擴大市場份額外,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比起強氪金、苦哈哈又賺錢難的賣車業務,順帶兜售的金融優惠政策不僅投入少、不累人,還是一門「油脂」非常豐盈的生意。

比如,長安汽車金融公司1月11日公佈的「喜報」顯示,其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7.8億元,同比增長34.32%,連續五年上榜重慶市企業100強、重慶市服務業企業100強。

而據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營業收入為31.44億元,淨利潤為9.51億元,照此計算,長安汽車金融公司的淨利潤率高達30.25%;同期,長安汽車的淨利潤率只有2.44%。

數據來源:長安汽車財報

這麼一看,為用户提供金融優惠政策堪稱豪賺。

放寬視線,拉長時間軸看,據天眼查,2023年,全國25家汽車金融公司總資產規模接近萬億元,淨利潤率均為正。

據柒財經不完全統計,2023年,有多家汽車金融公司的淨利潤率超過40%,個別選手如東風日產金融公司、東風汽車金融公司、梅賽德斯奔馳金融公司,淨利潤率甚至飆到50%以上。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等

作為參考,2023年汽車製造業的淨利潤率僅為4.9%。即便跨界PK,和LVMH、茅臺這等奢侈品巨頭角力,部分汽車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毫不遜色。2023年, LVMH、茅臺的淨利潤率分別為 17.6%、52.49%。

來到2024年,政策上又給予汽車金融強勢助攻。4 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文,規定機構可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乘用車貸款發放比例,從以前新能源車最低首付15%調整為零首付。

宏觀層面的進一步放開,意味着車企運作金融優惠政策的空間更大了,隨之而來的便是車貸產品種類迅猛增加,正如文中多次提到的各種零首付、免息等,加上商業銀行實力競逐,大家都瞄準汽車金融這塊「肥肉」,使傳統汽車金融公司面臨的挑戰不斷加大。

各路搶食,「肥肉」漸成「紅海」

相關數據顯示,2016—2022年,我國汽車金融行業規模從1萬億元增長至2.6萬億元,預計2025年行業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2023年,中國新車金融滲透率為56%,預計到2028年將達71%左右。

賽道長坡厚雪,覬覦者自然越來越多。縱覽這兩年的汽車金融行業,傳統汽車金融公司持續發力,商業銀行全面押注,競爭愈發呈現出「紅海」態勢。

一方面,由於汽車終端市場極度「內卷」,車企淨利潤率「跌跌不休」,甚至於一些車企已處在盈虧邊緣。揹負着沉重的經營壓力,車企不得不將汽車金融視為保本和彌補虧空的重要舉措。並且相較於直接降價,運用金融政策來達成變相降價的目的,似乎更有助於車企的日常運營。

柒財經從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行業內人士處獲悉,「直接降價能在短期內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快速拔高銷量,但也會明顯壓縮車企的利潤空間,還可能引發市場對品牌價值的負面認知,弄不好還會擾亂價格體系。對比來説的話,車企通過金融政策來實現變相降價,付出的代價則要小得多,所以車企更願意在金融政策上動心思。」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因為最近兩年國內信貸需求偏弱,LPR重新定價、存量按揭利率下調等因素,轉而在汽車金融江湖跑馬圈地。

管中窺豹,2024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為2,822.16億元,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228.89億元,同比增長38.4%。

上海銀行曾在業績會上透露,截至2023年末,該行新能源汽車貸款近12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04%,2024年一季度全行發放新能源汽車貸款及分期21億元,新增貢獻佔比擴大到35%。

中小銀行亦積極搶灘,比如順德農商銀行信用卡之前推出購車福利優惠活動,客户按照指定渠道辦理信用卡購車分期金額達到10萬元、期數60期,成功放款后最高可享5000元購車分期補貼,高端客羣更可以專享分期利率優惠。

行動的力度和速度導向結果,微眾銀行、戰略諮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發佈的《2024年中國汽車金融報告》佐證,2023年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市場整體份額大幅上升,可達46%;傳統汽車金融公司市場份額有所下滑,約為39%,租賃公司(包括融資租賃與金融租賃公司)則繼續萎縮至15%。

對於已經結束的2024年,儘管尚無確鑿數據,但以商業銀行的強勢姿態,料想傳統汽車金融公司承壓不小,而這份承壓大概率將伴隨着不確定性增大的行情,在2025年延續、激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柒財經」,作者:佳怡,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