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滬爺」豪車炸街,到底震撼了誰?

2025-01-16 17:30

最近,「豪車震撼韓國人」成為網絡熱點。

在上海街頭,不少身價千萬上億的*跑車在韓國遊客聚集的安福路、武康路等地扎堆出現,引得不少韓國遊客拿出手機拍照、驚歎。路邊則聚集着大量圍觀羣眾,也拿起手機爭相記錄下韓國人「震驚」的模樣。

這些視頻經常會配有「韓國人驚了」「滬爺給小韓一點震撼」等標題,轉發、點贊數據也十分驚人,評論區也是「還得是滬爺出擊」此類留言。

這種行為很快引起熱議,在網友爭相對壘的同時,一個更具實際價值的議題開始出現:入境遊對中國城市還有哪些機會與可能?

伴隨着各類入境政策的不斷優化,入境遊有了更高的發展空間與理解方式。選擇中國、走進中國的遊客畫像、目的也大有不同。在一個社交媒體日漸發揮重要作用,影響決策的時代,如何通過境外遊找尋新的收入增長空間成為各大城市需要思考的新問題。

01 豪車秀到了誰?

價值上億的帕加尼Zonda MY、布加迪Chiron前后並行,蘭博基尼Revuelto、法拉利458SPA、邁凱輪720S等*跑車呼嘯而過,紫色、金色、藍色、銀色等各色勞斯萊斯更是稀松平常。

這不是車展現場,而是上海街頭。

最近,不少豪車爭相開進上海淮海路、武康路、延慶路等地標路段,還有車主穿着羽絨服開復古敞篷豪車。

這些豪車車主們被網友們稱為「滬少」「滬上阿姨」,有些「滬少」還曬出了「三班倒」的「炸街排班表」。以前富二代們凌晨炸街,現在白天炸街,被網友們稱為「這輩子吃過*的苦」。

蘇牌、浙牌、粵牌的豪車也陸續開進上海,這些車主也成了網友嘴里的「蘇爺」「浙少」「粵少」。總長不過幾公里的淮海路、武康路、延慶路各地豪車扎堆,最近已經開始實施交通管制。

而這一切,只為給來滬旅遊的韓國人「開開眼」。

隨着2024年11月初免籤政策的實施,不少韓國人選擇來上海過周末或度假。能看見東方明珠的酒店、很久以前羊肉串店、海底撈是大部分韓國遊客的「上海旅遊三件套」。

起初,網友們只是感嘆來滬旅遊的韓國人很多,衣着風格也比較有辨識度等。但隨着「韓國人在海底撈西瓜連吃帶拿」的傳聞出現,不少網友開始激動起來,希望藉着韓國人來滬旅遊,輸出一波「自信」。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於是,社交平臺上開始出現「韓國遊客説沒在上海看過跑車」等言論。真假不再重要,網友的熱情已被點燃,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豪車扎堆的那一幕。

社交平臺上的最初風向是「還得是滬少出擊」「不愧是紙醉金迷大上海」。在這部分網友眼中,「豪車炸街」是對上海甚至整個國家形象的維護,是對外展現上海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種手段,走上街頭的豪車則是「為國爭光」。

不少跑車還特意停到韓國遊客聚集的場所前,等到韓國遊客拿出手機拍完照,再揚長而去。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些網友認為,沒必要靠外國人的驚訝、讚歎來肯定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的發展,更何況「豪車炸街」所體現的「富」並不具有代表性。更有網友鋭評,「韓國遊客驚訝的可能不是跑車, 而是*工資標準不到3000元的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跑車?」

(圖源:@看韓影) (圖源:@看韓影)

相關視頻也在韓國社交媒體快速傳播。有些韓國網友將其稱之為「免費豪車秀」,希望自己下次來上海旅遊也能再次看到。

但也有韓國網友表示,「原本就知道上海是生活水平很高的城市,這樣一弄反而顯得廉價了。」「韓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為什麼要在意韓國的想法?」

02 韓國人為何愛上海?

雖然「豪車炸街」爭議不斷,但一個難以忽略的直觀事實是,韓國人來得的確多了,還很愛消費,這是比豪車更值得關注的現象。

以元旦為例,攜程數據顯示,12月31日至1月1日,來自韓國的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15%。其中,周五、周六來中國的旅遊訂單佔比將近50%,這些遊客多為70后和80后,累計佔比超過半數,其次是90后,佔比約20%。

免籤是最主要原因。2024年11月8日,中國對韓國等9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籤政策,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簽入境。

隨后,這一政策得到進一步優化,免籤停留期限延長至30天。不少韓國遊客也提及免籤政策大大降低了出行難度,提升旅遊意願。

(圖源:國家移民管理局) (圖源:國家移民管理局)

首爾明洞「暢遊中韓 go china_trip」旅行社社長崔在龍在採訪中表示,免籤政策發佈后,12月的訂單量是10月(政策發佈前)的五倍,上海業務最多。

近些年,中國美食、文化在韓國社交媒體上的風靡,也是不少遊客來滬的「催化劑」。

魔性洗腦的「糖葫蘆」舞曲、最近愛豆偶像們爭相「cha」的復古歌曲《Shanghai Romance》,以及火遍韓國大街小巷的麻辣燙、火鍋、奶茶,都在攪動韓國遊客們蠢蠢欲動的心。

再加上上海交通便利,航線眾多,也在降低遊客們的出行成本與選擇難度。Skyscanner天巡網12月數據顯示,僅以首爾為例,上海每周往返於首爾的航班就有超過200班。

(圖源:攜程) (圖源:攜程)

出行成本降低,來滬消費就有可能被拉高,事實也的確如此。

攜程數據顯示,韓國遊客花在交通出行上的費用比歐美等地的遠途旅客更少,有更多的消費預算可以花在吃、住、玩方面。住宿方面,跨年期間韓國遊客選擇的下榻地有近60%是可以看到東方明珠的高星酒店。

(圖源:@朴智英 Jiyeong) (圖源:@朴智英 Jiyeong)

不少遊客也喜歡前往上海的各色米其林、黑珍珠餐廳,精緻漂亮的氛圍感咖啡廳、美術館等地。動輒上百元的咖啡、甜品以及人均四位數的高級餐廳都成了韓國遊客的心頭好,這也讓不少中國網友笑言,「上海終於迎來了最懂它的那批人」。

除了飲食消費,不少韓國遊客也鍾情於上海的歷史風情建築。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馬當路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也是韓國遊客的必去之地,門前人流絡繹不絕。迪士尼樂園也吸引着大量韓國遊客的目光。

(圖源:小紅書) (圖源:小紅書)

這些經典景點之外,韓國遊客也在同步挖掘上海的潮流寶地。比如位於黃浦區的INS新樂園此前就吸引不少韓國潮流人士,在部分韓國遊客眼中,聚集着大量不同風格club的INS新樂園類似韓國首爾的梨泰院,很適合年輕人聚會打卡。

還有許多遊客被網紅博主種草上海的倉儲型二手奢侈品店,香奈兒、LV買起來不在話下。

中老年遊客也能在上海找到適合自己的遊玩項目。針對愛爬山、愛打高爾夫的韓國遊客,韓國旅行社也推出「登山遊」「温泉遊」等細分產品,以吸引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韓國遊客來滬旅遊、消費。

已經有韓國中老年遊客將目光投至崇明島,周末帶上家人朋友來崇明島泡温泉、散步遠行。

03 豪車之外的機會與可能

韓國遊客的步伐已經不止上海。

周邊城市如杭州、蘇州、南京也都成為韓國遊客的下一站,尤其有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紀念館及高麗國王子前來求法的千年古剎慧因高麗寺的杭州,已經有不少網友發帖稱在西湖邊偶遇了不少韓國「歐尼」「歐巴」。

(圖源:小紅書) (圖源:小紅書)

從2024年韓國遊客入境遊整體數據來看,熱門目的地城市top5分別為上海、青島、北京、廣州、延吉,訂單量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63%、164%、185%、126%、131%。

熱門景點top10則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青島啤酒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浦江遊覽、北京環球度假區、九寨溝風景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長恨歌》演出、黃浦江遊覽(十六鋪碼頭)、東方明珠。

上海遊的火爆,或許可以為這些城市提供一些可複製的方法論與文旅方向上的新思考。

最關鍵是把握遊客需求。仔細覆盤此次韓國遊客上海遊的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海抓住了韓國遊客的「打卡」需求。

對於新一代遊客來説,一個陌生國家的必去之地,很大可能是在社交媒體上獲取相關信息,比如幾乎每個韓國遊客必打卡的「很久以前」羊肉串,就來自網紅博主們的推薦。

早在2015年,韓國綜藝節目《SNL Korea》中就出現了「羊肉串配青島啤酒」的場景,當時節目組給韓國諧星鄭尚勛起的名字也是「羊肉串配青島」,節目爆火后,鄭尚勛成為韓國*位青島啤酒代言人,羊肉串也成了頗具代表性的中華美食。

而「很久以前」吸引韓國遊客的,則是不少網紅博主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的「額頭冰箱貼」打卡照,這種店家設計的小小「儀式感」,正好踩中當下年輕一代喜歡打卡拍照、社媒分享的需求。

(圖源:@SEBIN 黃石彬) (圖源:@SEBIN 黃石彬)

這些看起來頗有統一性的旅遊選擇,很大程度都受到社交媒體傳播影響,各地方城市也可以挖掘當地頗具打卡性質的代表景點,加大社交媒體傳播力度,進行「種草」。

對應旅遊服務也可以不斷配套升級。比如上海從2023年開始就在重點商圈、重點區域,新設和開通外卡POS機3.7萬台以上,目前外卡POS機刷卡總量和客單價均位於全國城市*位。2024年7月,上海地鐵又新增行李自助寄存服務,9月浦東機場啟用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為境外旅客提供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等服務。

語言指示牌、服務人員的語言培訓等細節也可以迅速跟上,比如備受韓國中老年羣體喜愛的旅遊勝地張家界已經掛上韓語標識指引牌,地陪服務、周邊遊也是一塊尚待發掘的商業空間。

總而言之,與其用豪車「震撼」外國遊客,不如用外國遊客帶來的消費收入與經濟增長震撼自己人,這纔是更實在也更實際的增長。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毒眸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